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北京化工大学院校代码及专业代码

什么是院校代码?院校代码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唯一识别码),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跟人的身份证号一样,具有唯一性,方便家长与考生查询学校信息。

北京化工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北京化工大学院校代码是10010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类别门类名称门类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环境科学与工程30
材料与化工0856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与化工56
资源与环境085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资源与环境57
化学070300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材料与化工0856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与化工56
工程力学0801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力学01
机械工程0802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080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安全科学与工程37
机械0855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55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信息与通信工程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软件工程0835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软件工程35
电子信息0854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电子信息54
管理科学与工程0871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管理科学与工程71
会计学120201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企业管理120202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生物工程0836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生物工程36
药学100700全日制研究生医学10药学0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轻工技术与工程22
生物与医药0860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生物与医药60
化学070300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材料与化工0856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与化工56
法学030100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公共管理1204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公共管理04
公共管理硕士1252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公共管理硕士52
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律硕士51
法律硕士(法学)035102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律硕士51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0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5
工商管理硕士1251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硕士51
工程管理1256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管理硕士56
会计硕士1253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会计硕士53
数学070100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数学01
物理学070200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物理学02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环境科学与工程30
生物工程0836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生物工程36
化学070300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生物与医药0860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生物与医药60
资源与环境085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资源与环境57
材料与化工0856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与化工56

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化雨春风工善其成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和国家“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1958年 7 月 14 日,邓小平同志签发中共中央文件(中发 [58]574 号),同意化学工业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办学宗旨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学校由此诞生。

1960 年成为全国 64 所重点院校之一,1994 年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8 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经济、管理、文法、艺术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严楔其学 精益求精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015 年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14999 人,全日制研究生 6358 人,留学生 497 人(其中学历生 305 人)。

2015 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97.62%。

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侯德榜工程师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14 个学院。

学科专业已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 10 个学科门类。

有 6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 个博士后流动站;96 个硕士点,50 个本科专业。

拥有 7 个国家重点学科和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建有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5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学校图书馆中外文书刊总藏量达 170.36 万册,电子图书藏量 8754GB,已成为以化学、化工、材料为特色的综合性馆藏文献库。

苍柏其人 楷模其行学校聚集了一大批致力于教书育人、探索真理的名师、学者。

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7 人,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 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专家 3 人,“973”首席科学家 6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3 人和讲座教授 2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 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者 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7 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8 人,“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人,“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 1 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5 人,“万人计划”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2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5 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 71 人。

近年来,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不断涌现,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10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3 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6 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1 个。

另外,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了包括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 300 多位专家学者担任各类名誉学衔和兼职教授。

教学科研互动,蕴孕优势学科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

我校是首批(2004 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高校。

现拥有本科国家级特色专业 8 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 14 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5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5 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37 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1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15 门。

我校开设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 85% 以上被评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 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化学化工、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以及化学、物理、高分子科学、化工原理、电子电工、机械工程等 6 个北京市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环境工程等 6 个专业被教育部列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工作,努力营造校园创新氛围。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全国、北京市级各种竞赛,如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首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世界华人平面设计大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技能仿真挑战赛、全国 ITAT 教育工程大赛等。

在这些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共有 83 人获得全国一等奖,326 人获得全国二等奖 ,622 人获得北京市特等和一、二等奖。

尤其是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多次名列第一,并首获该赛事的最高奖——“高教社杯”。

时代精神同随,谱写科学新章学校形成了“普遍成才,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本科生导师制 (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4+3”本硕连读和“3+5”本硕博连读模式(经考核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可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实行连读培养),双学位和主辅修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培养社会亟需的复合型人才)等。

学校的科研工作生机勃勃、成果累累。

前面提到的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为学校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

2015 年全校科技经费到款达 6.46 亿元,获授权专利 432 项,2015 年被 SCIE 收录论文 1192 篇,EI 收录 1021 篇,CPCI-S 收录论文 87 篇,2015 年被CSSCI 收录论文 30 篇。

以教师人均计,学校的科技经费、SCI 收录论文数、发明专利和获国家科技奖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列。

稳步履,重个性张扬学校注重拔尖人才培养。

学校在 2009 年创办了工程实验班,与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工程类创新人才。

2010 年学校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充分调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2013年学校依托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教师与科研资源优势,成立基于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班”,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交叉拔尖创新人才。

2008 年起开办了法学实验班,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

199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由美籍教师讲授的国际商务课程(IBC 项目),至今已培养 1000 多名学生,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2016 年起,学校面向全国直接招生三个工科试验班和两个理科试验班(“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生物工程高精尖班”、“应用化学优培计划”、“化学优培计划”),五个试验班依托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均单独设置招生专业代码,只招有该专业志愿考生,且投档成绩在本省(区、市)投档给我校学生的前 50%。

试验班采取以 3+1+5 本科 - 博士国际联合培养为主,以 3+1+3 本科 - 硕士为辅的两种培养模式。

试验班采取导师制,有两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资深教授担任学生导师,作为“学术引路人”引导学生步入学术殿堂。

拓视野,喜国际交往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先后与英、美、德、法、澳、韩、日等国家的 93 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学校已经与 30 多所国外院校开展了包括交换学生、联合培养、攻读学位、海外暑期学校、海外实习和参加国际会议及竞赛等在内的 40 多项学生海外学习项目,2015 年学校派到海外学习的学生达到 479 名。

学校招收从语言生到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多层次的留学生。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如“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项目”、“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海外名师项目”等,正逐步引领我校科研团队走向世界。

桃李成蹊皓质彩章北京化工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十余万名毕业生,报国人才遍布华夏大地。

在这些人才之中,有的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成为了省、部委领导人;有的担当国家大型企业的管理者;更有大部分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战线的栋梁和骨干。

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更多的辉煌靠我们来创造。

全国乃至全球的莘莘学子,北京化工大学热忱欢迎你们!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