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武汉工程大学院校代码及专业代码

什么是院校代码?院校代码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唯一识别码),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跟人的身份证号一样,具有唯一性,方便家长与考生查询学校信息。

武汉工程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武汉工程大学院校代码是10490

武汉工程大学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类别门类名称门类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材料学0805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材料工程0852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工程热物理0807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热能工程0807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化工过程机械08070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动力工程08520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机械工程0852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岩土工程0814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结构工程0814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市政工程0814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工程管理0814Z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系统工程0811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控制工程08521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计算机应用技术077503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5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系统工程0811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软件工程083500专业学位工学08软件工程35
计算机技术085211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制药化学0703Z2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化学工程0817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化学工艺0817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生物化工0817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工业催化081705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制药工程0817Z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药物化学100701全日制研究生医学10药学07
药剂学100702全日制研究生医学10药学07
药理学100706全日制研究生医学10药学07
化学工程085216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计算机应用技术077503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5
光学工程0803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光学工程03
工程热物理0807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动力工程085206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管理科学与工程01
会计学120201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企业管理120202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行政管理120401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公共管理04
社会保障120404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公共管理04
土地资源管理120405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公共管理04
会计硕士1253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会计硕士53
工商管理硕士1251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硕士51
法学理论030101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民商法学030105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经济法学030107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律硕士51
法律硕士(法学)035102专业学位法学03法律硕士51
高等教育学040106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学04教育学01
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公共管理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5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5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5
无机化学070301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分析化学070302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有机化学070303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物理化学070304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制药化学0703Z2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环境工程077602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环境科学与工程76
应用化学0817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环境工程0830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环境科学与工程30
化学工程08521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环境工程085229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全日制研究生文学05外国语言文学02
英语笔译055101专业学位文学05翻译硕士51
行政管理120401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公共管理04
设计学130500全日制研究生艺术学13设计学05
艺术设计135108全日制研究生艺术学13艺术硕士51
行政管理120401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公共管理04
工业微生物0703Z1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生物化工0817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应用微生物0817Z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环境科学0830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环境科学与工程30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5全日制研究生医学10药学07
生物工程085238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采矿工程0819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矿业工程19
矿物加工工程0819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矿业工程19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矿业工程19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安全科学与工程37
矿业工程085218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

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

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

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校”。

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

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国际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其中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一本招生。

截止到2017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21341人,其中研究生2498人(其中全日制学生1932人),普通本科生18776人,普通专科生540人,留学生93人,国际学院学生1053人。

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

学校构建起了以大化工为主线,磷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和人文社会科学四大学科群及学科增长极为依托的学科建设新格局。

学校现有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湖北省品牌专业9个;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计划专业9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荆楚卓越计划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省级精品课2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7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22个;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工商管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法律硕士、会计硕士和工程硕士6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学位有10个授权领域;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9个。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54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90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46人,副高级职称45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5.3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89.9%和42.78%。

在职教师中,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10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2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48人,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6人,“工大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1人。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约13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亿元。

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241间,教学实验室48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293.5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学校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是湖北省“绿化红旗单位”、“生态园林式学校”。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

现有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4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

学校还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化工、医药、石化行业(化工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节能检测资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等。

同时,学校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

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是武汉市唯一设在省属高校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2006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320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65项,省部、市级项目1390项。

获国家、省部、市级教学、科技成果奖16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市级科技奖励156项。

获专利授权1490余项。

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检索收录3460余篇。

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多年共荣获10余项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

2014--2016年,学校科研入帐经费共计3.9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大楼均已投入使用,学校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武汉市科技管理先进集体”。

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路易斯安纳大学、印第安那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拉文大学、拉塞尔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石溪大学、贝瀚文大学、柴恩大学;法国梅兹国立工程师学院、瓦朗谢纳大学、图卢兹二大、洛林大学、兰斯大学;澳大利亚桑瑞亚学院、拉筹伯大学、科廷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西澳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莫哈克文理学院;马来西亚沙巴艺术学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吉布提大学等4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访,共同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个;每年有1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

学校先后派出各类人员200多人次分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交流、访问、留学、进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研合作等。

学校与丹麦Alfa Laval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自具备招收留学生的资格起,已招收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赞比亚、喀麦隆等国的留学生,分别就读于我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以及法国、加纳、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等国的研究生。

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长期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

近年来,学校承办了“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年会“重化工与湖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湖北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全国稀土资源、材料和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湖北省第二届楚天学者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学校成立了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37个校友分会以及武汉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宜昌、十堰、鄂州、黄冈、荆门等市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格局。

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支持关心下,设立了“企业佳助学金”、“人福药业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19项。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树立“全面成长,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以“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核心的“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建校4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名。

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余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我校的毕业生。

学校被誉为“化工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五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国际级奖项8项,国家级奖133项、省部级奖564项。

获得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国际设计大赛“红点之星”设计概念奖至尊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

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本科生考研率稳定在22%以上。

学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舍己救人全国优秀大学生许志伟、“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快乐天使韦庆秀、乐于助人的优秀大学生李孟、李炳昊以及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吴达同学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表彰,获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团委”、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湖北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高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省“创先争优”先进高校、省“两访两创”先进高校、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站在“十三五”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格物明理,致知笃行”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注重内涵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创建以化工及相关学科为主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