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常州大学院校代码及专业代码

什么是院校代码?院校代码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唯一识别码),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跟人的身份证号一样,具有唯一性,方便家长与考生查询学校信息。

常州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常州大学院校代码是[]

常州大学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类别门类名称门类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材料学0805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光伏材料与器件0805Z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5
材料工程085204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无机化学070301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分析化学070302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物理化学070304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化学03
化学工程0817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化学工艺0817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应用化学0817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工业催化081705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化学工程08521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生物化工0817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材料化学工程0817Z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17
药学硕士105500全日制研究生医学10药学硕士55
制药工程085235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安全科学与工程37
岩土工程0814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结构工程0814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结构工程0814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市政工程0814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环境科学0830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环境科学与工程30
环境工程0830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环境科学与工程30
环境工程085229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油气井工程0820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
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
油气储运工程0820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5219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工程热物理0807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热能工程0807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动力工程085206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工程热物理0807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化工过程机械08070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车辆工程0802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动力工程08520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物理电子学0809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电子科学与技术09
电路与系统0809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电子科学与技术09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电子科学与技术09
会计学120201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企业管理120202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企业管理120202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项目管理085239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艺术设计135108全日制研究生艺术学13艺术硕士51
艺术设计135108全日制研究生艺术学13艺术硕士51
法学理论030101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经济法学030107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财税法学0301Z1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法学01

常州大学简介

常州大学简介?xml:namespace>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州市。

学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

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1992年正式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2000年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

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共建常州大学协议。

历经三十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

设有武进校区和白云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拥有建筑面积超过50万㎡。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9亿元,纸质图书140多万册,并与进驻常州科教城的数百家知名大学、大院、大所的研究机构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6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8000多人,设有15个二级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怀德学院。

  学校学科建设提档升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以来,先后取得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领域和1个艺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有6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有1个省优势学科,2个部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工程中心。

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6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4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9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4项省级及以上高等教学成果奖。

在第1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荣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0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学校拥有一支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

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60人(其中,教授16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88%(其中,博士学位近40%)。

1人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3人获“江苏特聘教授”,2人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为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7人(其中,中青年科学家1人、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5人)、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奖”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3人。

在2014年《中国大学评价》中,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列全国本科院校第148位。

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科研实力增势强劲,“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不断彰显。

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 863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6项,三大检索论文469篇,申请发明专利495件、授权215件,全年经费到款超过1.6亿元。

“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5项。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为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积极为国家支柱产业、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与各级地方政府、各类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学校与国内40 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3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1个、市级工程中心17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5个,产学研基地156个,校企联盟178个。

学校技术转移中心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为首个国家级平台。

学校被省政府评为“十一五”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成绩显著高校,三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同时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优秀合作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快推进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进程。

学校以中外合作、学术交流以及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与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开展合作办学,同时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芬兰、瑞典、德国、英国、西班牙以及泰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先后获得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

2014年增设了泰中“2+2”合作办学项目。

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接收外国留学生人数增长了56%。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形成了“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常大精神。

同时,学校得益于江苏省、常州市政府以及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深厚地方文化底蕴的孕育,夯实了教育教学的基础,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45000余名具有“大工程观导向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为特色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管理骨干,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地提升。

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以及“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并多次荣获全国和江苏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还被授予“全国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称号。

  目前,学校正处在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期,全体师生员工大力弘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常大精神,着力提高教学品质与教育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构建内涵式发展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