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院校代码及专业代码

什么是院校代码?院校代码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唯一识别码),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跟人的身份证号一样,具有唯一性,方便家长与考生查询学校信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院校代码是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类别门类名称门类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机械工程0802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机械工程0852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车辆工程08523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光学工程0803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光学工程03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仪器科学与技术04
仪器仪表工程0852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信息与通信工程10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控制工程08521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计算机技术08521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计算机技术085211非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电子科学与技术09
数学070100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数学01
应用经济学020200全日制研究生经济学02应用经济学02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管理科学与工程01
工商管理1202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工业工程08523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工商管理硕士1251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硕士51
工商管理硕士125100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硕士51
会计硕士125300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会计硕士53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管理科学与工程01
网络空间安全0839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网络空间安全39
物流工程08524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0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5
新闻与传播硕士055200专业学位文学05新闻与传播硕士5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全日制公办大学。

学校是学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向西部部分省(自治区)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面向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内地西藏高中班招收本科生。

学校现有小营、健翔桥、清河等校区,占地500亩(学校已在昌平沙河新区新征土地1183.6亩建设新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3.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5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5亿元;图书馆藏书113.8万册,电子图书16.9TB。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其中研究生1200多人,普通本科生近11000人;现有教职工13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双聘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58人,具有高级职称474人,具有博士学位342人。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北京学者2人,长城学者4人。

现有全国和北京市优秀教师11人、全国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9个、北京市级教学名师8人、北京市属高校创新团队24个、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50人,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骨干教师107人。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计算中心、机电实习中心、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

现有39个本科专业,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种类(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7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央属高校交流培养本科学生,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并获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成为拥有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市属高校之一,还与其它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9个;北京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开放实验室2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更新理念,创新思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研究,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结果。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取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4项,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23套、北京市级精品教材27本、精品课程9门等成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与高水平的国(境)外大学发展长期稳定的校际关系,聚焦国际化教育、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十余个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近7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依托众多的国(境)外合作院校,为在读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展了“1+2+1”本科生外培项目、“2+2”双学士学位项目、“3+1+1(2)”本科和硕士连读项目、“3+1”本科生交流项目、一学期交流项目、“1+1+1”研究生双硕士学位项目和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等合作与交流项目。

根据各学院和专业的需求,每年的暑假或寒假学校还为在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赴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的各种短期实践类项目。

参加校际交流项目的学生根据其学习成绩,除可享受合作院校提供的学费减免和不同额度的奖学金支持外,还可申请学校设立的学生公派出国(境)学习专项奖学金。

学校的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首都,在保持机电行业特色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工管理经文多学科协调布局,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光电检测与智能系统、动态导航与传感器、计算机科学与大数据、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知识管理与循环经济等领域保持了一定优势,同时在新能源、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领域呈现了良好的研究态势,学校建设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一批高层次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近五年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近二百项,发表学术论文五千多篇。

学校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研发经费不断增长,研究成果获得广泛推广应用。

学校大学科技园和高端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获批成立,多项研究成果入园孵化,技术参股的企业“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学校成为首家拥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属高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9年7月,学校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6家股权激励试点单位之一。

2009年10月,学校获批建设北京市大学科技园。

2010年12月,学校获批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北京高端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目前拥有校学生合唱团、管乐团、民族舞蹈团、国标舞蹈团、话剧团等多个艺术团体,在历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合唱团、管乐团均多次摘得一等奖桂冠,舞蹈、话剧也均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

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及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计获奖3000余人次,其中,我校的足球机器人water队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四次斩获中型组冠军;捷能车队连续四年以优异的成绩蝉联全国Honda节能竞技大赛最佳技术奖;铸梦车队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得年度综合奖和两个单项亚军。

学校毕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均保持在98%以上,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名。

2017年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再创新高,为 99.45%,本科生深造率达到21.43%。

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国有企业、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三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行业。

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和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查,我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比北京、上海、广州同类高校毕业生的月收入高785元。

据职场数据网站爱拼网iPIN.com对毕业生五年薪酬指数计算所得数据显示,我校在《2017年iPIN.com中国大学薪酬排名》中位列58名,毕业生毕业五年后月薪10110.34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高,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学校连续多年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学校将锐意进取,迎接挑战,努力建设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特色鲜明,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型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热烈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学校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优质服务。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10-82426126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第三办公楼113室邮政编码:100192E-mail:zhaosheng@bistu.edu.cn学校网址:http://www.bistu.edu.cn学校招生网址:http://zhaosheng.bistu.edu.cn

已有1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