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北京建筑大学院校代码及专业代码

什么是院校代码?院校代码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唯一识别码),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跟人的身份证号一样,具有唯一性,方便家长与考生查询学校信息。

北京建筑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北京建筑大学院校代码是10016

北京建筑大学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类别门类名称门类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建筑学0813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建筑学13
建筑遗产保护0813J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建筑学13
城乡规划学0833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城乡规划学33
风景园林学0834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风景园林学34
建筑学硕士0851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建筑学硕士51
城市规划硕士0853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城市规划硕士53
风景园林硕士095300全日制研究生农学09风景园林硕士53
设计学130500全日制研究生艺术学13设计学05
建筑遗产保护0813J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建筑学13
岩土工程0814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结构工程0814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交通运输工程2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交通运输工程23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非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环境科学077601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环境科学与工程76
环境工程077602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环境科学与工程76
建筑技术科学0813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建筑学13
建筑遗产保护0813J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建筑学13
市政工程0814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土木工程14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环境工程085229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11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非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工程硕士52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管理科学与工程01
工商管理120200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12工商管理02
工商管理硕士125100专业学位管理学12工商管理硕士51
工程管理硕士125600专业学位管理学12工程管理硕士56
建筑遗产保护0813J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建筑学13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1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测绘科学与技术16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2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测绘科学与技术16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603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测绘科学与技术16
测绘工程085215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机械工程080200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机械工程080200非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机械工程02
建筑技术科学0813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建筑学13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04全日制研究生工学08交通运输工程23
机械工程085201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工业工程085236专业学位工学08工程硕士52
社会工作硕士035200专业学位法学03社会工作硕士52
应用数学070104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数学01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全日制研究生理学07数学01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0全日制研究生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5

北京建筑大学简介

北京建筑大学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土建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校;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具备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

历史沿革1936年为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1952年为北京建筑专科学校1953年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1年为北京建筑工程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本科招生1982年获批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2年获批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基地2011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获批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获批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获批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获批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2016年获批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师资队伍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60人,其中正教授116人,专任教师中47%具有博士学位、57%具有高级职称。

我校现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4人、长城学者3人、教学名师7人、高层次人才3人、学术创新人才5人、科技新星8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青年英才20人,另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5个,同时学校还聘请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授、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本科生教育我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2000余人。

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519人,全日制研究生1277人,非全日制研究生697人,博士生4人,留学生120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2900人。

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

我校6个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是全国13所全部通过评估的高校之一,其中建筑学专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均获得7年最高有效期的评估。

我校教学工作获国家和市级质量工程标志性成果百余项,在近两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18项奖励。

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为“建筑行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区”;2011年获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2年获批“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现建有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1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科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这是我国开展的第三轮学科评估。

我校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5名,说明我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位于国内先进行列。

我校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理学和艺术学。

学校现有建筑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

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27人,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生697人。

国际交流我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6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2012年我校与美国奥本大学合作举办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2本科教育项目(教外综函【2012】30号文)通过了教育部审批。

该项目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国外学习两年,成绩合格者将得到双方学位证书。

同时,还有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的“3+1”、“4+1”项目。

学校也注重提升自身国际化氛围,招收外国留学生就读,目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名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

科研平台我校作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城乡建设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支撑、复合应用型人才支撑和高水平智力支持,目前建有2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若干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团队和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近五年来,我校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世界银行项目、欧盟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77项。

自2008年以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计13项,2010-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主持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我校科技服务经费连续8年过亿。

我校注重教科融合,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以及校内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学生科技立项62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11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336项。

学生工作突出教育服务,思想引领成就学生“青春梦想”学校着力打造“最爱学生”的大学,全校全员化、全程化构建服务学生的体系,就业创业服务、心理健康教育、资助服务、学业指导等服务全覆盖,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积极拓展学生教育载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学生成就“青春梦想”。

我校“弘扬焦裕禄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入选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获得北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优秀案例、优秀项目各1项;学生在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选中荣获多项奖励;两名学生入选2014年北京市教育系统“最美北京人”宣讲团。

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生考研出国人数逐年增加。

学生在军训、征兵、国防教育竞赛活动中表现优异,荣获“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

我校学生在党建先进校评估、首都高校大学生运动会、志愿服务、义务献血等活动中的表现得到各界广泛赞誉,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注重特色品牌,搭建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平台学校注重打造“两季六节”特色品牌活动,搭建“迎新季、毕业季”和“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心理健康节、宿舍文化节、体育运动节”等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6项。

其中,邢正同学获中国成语大会亚军,2014年学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学校获得“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胜杯”,中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3项)、北京市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与北京高校联合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节活动,多项学生活动获得市级嘉奖。

校田径队连续9年获得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团体总分冠军。

男子篮球队获得2014年全国高校三对三比赛冠军,女子篮球获得2015年北京市高校大学组冠军,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大学生艺术节大戏连台,俞敏洪、六小龄童、朱迅、王宏伟等名家走进校园,学生文化体育活动水平显著提高。

学生就业我校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根据麦可思“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的专业建筑学高居榜首,城市规划排名第四,多个土建类专业名列前茅。

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毕业生主要去向有北京市住建委、规划委等各级政府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等设计部门;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住总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燃气集团、北京热力集团、北京市政集团等大型国企。

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一致认可。

每年我校毕业生供需比均在1:4以上,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主干专业达到100%,毕业生落实率位居北京市高校前列。

2014年7月我校被教育部授予“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全国就业50强)。

目前,北京市建筑行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70%左右均为我校毕业生。

知名校友我校为国家特别是北京城乡建设培养了6万多名高级专业人才。

目前,北京市建筑行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中70%左右均为我校毕业生。

校友中有老一代建设者和国家领导人,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知名大师,有从事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年轻一代管理骨干,有城乡建设领域知名企业家,他们活跃在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领域的重要技术和管理岗位上。

从北京老十大建筑到新十大建筑;从北京亚运工程到北京奥运工程,从北京地区总体规划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城市建设、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到新农村建设,都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他们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