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北京化工大学甘志霞个人简介(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导师甘志霞)

北京化工大学甘志霞个人简介(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导师甘志霞)

甘志霞副教授经济管理学院

女,1978年出生,民盟盟员,山东省邹县人,

在读研究生:硕士0人

电子信箱:ganzhixia@126.com

导师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育经历:

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7月至今北京化工大学任教师

 

学术兼职:

国防科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领域:

低碳与能源政策、技术创新管理、产业经济

代表性论文:

甘志霞,王佳宁,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机制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29卷3期

甘志霞.吕海军.冯庆斌,创新群落与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生产力研究,2008年1期,115-117

甘志霞、吕海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能力动态匹配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25卷8期,67-71

甘志霞、吕海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根本制约因素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28卷3期,3-5

甘志霞,集群分类和传统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问题,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1期,111-113

甘志霞,建立军民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9期,178-179

甘志霞.张长涛,国家性科研院所的改制与创新:日本造船业的经验和启示,2006年第9期,141-143

甘志霞.吕海军,从军民融合的战略高度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2期,39-44

甘志霞.吕海军,军民两用技术的概念和技术开发的两用意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6期(增刊),7-8

甘志霞.吕海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视角:军民一体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6期(增刊),86-87

甘志霞.刘希宋,“军民两用”方略与“军转民”方略的区别与联系,国防科技工业,2003年第2期,27-28

刘希宋.甘志霞,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对比分析及对我国高技术园区发展的启示,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第5期,53-57,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刘希宋.甘志霞,美国推动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的体制和机制的借鉴,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4期,95-98

刘希宋.甘志霞,高新技术开发区竞争力评价模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114-118

刘希宋.甘志霞,军民两用高技术园区的概念和特点,国防科技工业,2003年第4期,31-33

Ganzhixia.Lhaijun,RegionalInnovationCapacityandtheDevelopmentofS&TParksinChina.ICMIT’02&ISMOT’02.ZhejiangUniversity,2002年10月

吕海军.甘志霞,美国和日本国家创新系统演进中的军民一体化及两用政策寓意,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43-46

吕海军.甘志霞,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4期,230-232

吕海军.甘志霞,我国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11期

吕海军.甘志霞,企业知识战略绩效的评价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6期,37-40

[21]刘希宋、甘志霞,区域创新能力与中国科技园的发展,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2年第6期,8-12

[22]杨国兵、甘志霞、王佳宁,模块化、模块化网络与模块化造船的研究综述,造船技术,2008年第1期,1-3

获奖成果及荣誉称号: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开发区典型模式研究》,2005年4月,第四完成人,证书编号:2005-R3-001-05-04

2009年北京化工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招生基本要求:

英语和数学较好,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有上进心,爱思考,有创新性思想。

北京化工大学的相关推荐

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在上海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在安徽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在浙江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在福建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在山东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2022北京化工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名单公布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