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中国传媒大学罗青个人简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罗青)

中国传媒大学罗青个人简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罗青)

►个人简介

罗青,中国传媒大学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秘书长,传媒教育国际联盟总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传播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瑞士意大利大学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欧盟伊拉斯谟传播学客座教授,欧洲委员会视听传媒研究中心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际奥委会(IOC)奥林匹克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联盟主持人。致力于推动传媒高教合作和国际传媒文化交流的发展。受邀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新闻评论员,赛迪顾问、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湖南电广传媒等海外传媒业务高级顾问,是中国国际青年影像季、中国国际影像文化节、亚洲青少年电影节、佳能上海博览会影像未来国际峰会等大型国际影像文化交流活动的发起人及组织人。先后应邀出席比利时博鲁塞尔欧广联公共传播年会、瑞士洛桑、雅典奥林匹克传播论坛、韩国光州亚洲文化论坛、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跨文化论坛、德国RTL电视台国际电视市场年鉴等国际传媒合作会议并推动其与中国的系列合作项目发展。

1994年获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传媒大学-德国科隆大学联合培养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国际传播传媒公共政策及产业机制、新媒体传播、体育传播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传播研究、传媒市场及公共政策、新媒体传播、体育传播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8年更名为北京广播专科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划转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46.37万平方米,设有6个学部、21个学院,79个本科专业;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2000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中国传媒大学的相关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上海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安徽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浙江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福建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山东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2022中国传媒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名单公布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