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中国传媒大学丁岩妍个人简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丁岩妍)

中国传媒大学丁岩妍个人简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丁岩妍)

►个人简介

丁岩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中心讲师。

主要研究领域: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

社会组织人类学研究

纪录片研究

►发表概况

《重建人类学》,莫里斯.郭德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合译)

《人类学视角下的WTO运作机制》,博士学位论文

《WTO总干事任命的人类学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

《一个反例引发的社会科学革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自相矛盾的事实》,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1月

《从科技发展看纪录片发展趋势》,硕士学位论文

《混合形式---德国纪录片发展新趋势》,电视艺术,2003年1月

《关于人类学纪录影片》,电视艺术,2002年1月

►科研项目概况

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2006-200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志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法国国家基金会资助项目(2008-2011):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人类学研究(渔业谈判部分)

中国文化部民间文艺中心项目(2011-2012):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影像志(海南黎族三月三,云南奕车人苦扎扎节)

►教授课程

电视节目后期编辑

电视节目平面设计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8年更名为北京广播专科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划转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46.37万平方米,设有6个学部、21个学院,79个本科专业;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2000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中国传媒大学的相关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上海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安徽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浙江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福建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山东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2022中国传媒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名单公布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