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动态

重庆交通大学周志祥个人简介(重庆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导师周志祥)

重庆交通大学周志祥个人简介(重庆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导师周志祥)

周志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58年4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运输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另任“全国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理事”等多种社会兼职。曾获“全国交通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

 ►个人简介

周志祥教授长期从事桥梁及结构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提出并主持研发了预弯预应力钢筋砼桥梁、横张预应力砼桥梁、钢箱-砼组合拱桥、砼桥梁裂缝仿生监测系统、山区悬挑结构复合道路、钢箱-砼组合连续刚构桥、装配式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等新技术;发表论著100余篇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发明专利26项。

研究方向:组合结构桥梁;桥梁加固方法;桥梁安全检(监)测方法。

►兼任职务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理事;

全国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桥梁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公路学会

周志祥教授在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上

周志祥教授在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上

理事;

重庆市道路桥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三届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

重庆大学兼职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家组成员;

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会员;

重庆市“桥梁及结构工程”教授级咨询专家;

►个人简历

1976.6~1978.9四川遂宁永宁公社下乡知青;

1978.9~1982.7重庆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并入)道桥系本科生;

1982.7~1985.9重庆交通学院道桥系助教;

1985.9~1988.1重庆交通学院结构系硕士研究生;

1988.1~1991.2重庆交通学院教师,1988.9晋升为讲师,1997.11破格晋升正教授;

1991.3~1998.7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4.3~2003.10重庆交通学院桥梁系任教,先后担任桥梁系副主任、主任职务;

2003.11~2011.3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处长;

2011.4~2015.07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

 ►荣誉称号

1992年获得“重庆市优秀青年教师”;

1992年《中国交通报》陆续专栏刊登交通部100名“科技英才”之一;

1998年第二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

1999年获得“全国交通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全国交通系统青年科技英才;

2002年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4年荣获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04年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5年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2008年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学术研究

代表性研究成果

1、作为交通部重大科技项目“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主研人员,提出并主持研究“混凝土桥梁裂缝仿生监测系统”,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

2、提出并研制成功“横张预应力砼梁施工方法”,获得发明专利,主持国家科委下达95年国家级地方重点攻关计划(95-5A-03)“横张预应力砼梁工艺及性能试验研究”,成果应用于渝长高速公路红槽房大桥等七座桥梁,2000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编写了《横张预应力砼桥梁设计施工指南》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3、作为交通部科技项目“混凝土桥梁工程控制、抗震能力和承载力测评方法研究”主研人员,对桥梁远程健康监测及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并成功应用于红槽房大桥为期三年的长期健康监测中,获得200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4、提出并主持完成“横张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研究”,指导建成首座横张预应力砼连续梁桥---渝黔高速公路童家院子立交桥,获得2003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

5、作为国家科技攻关引导项目(2002AB105C)“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示范”的桥梁安全评价分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有关研究工作,获得2006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6、主持完成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2003CCA01500)“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8168)“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地震反应半主动智能控制原理研究”,提出“可用于砼拱桥减震控制的承压智能塑性铰”等3项发明专利,率先对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获得2007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

7、主持完成重庆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神经网络探索”,提出并研制成功“一种用于结构损伤监测的网络传感系统”,成果经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已成功应用于渝-黔高速公路太平庄大桥等5桥梁的长期健康监测中,获得2008年度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指导本科生完成“交大康桥公司创业计划”获得2006年中国大学生“挑战杯”金奖(重庆赛区唯一),

8、主持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钢-砼组合拱桥竖转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0631881448),提出并主持研制成功“由立柱竖转形成的八字形拱桥的施工方法”,继后提出并主持研究成功“钢箱-砼组合拱桥”,已成功应用于重庆万盛藻渡大桥等四座桥梁,并取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9、作为重庆市重大攻关计划“大中型桥梁加固、修复、处治系列新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的主研人员,提出并研究了横张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获得2008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10、作为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道路悬挑结构建设技术研究”(200731800017)的技术负责人,提出并主持研究了“适于陡峻山区的整体式悬挑结构复合道路的修筑方法”和“快速装配式悬挑结构的山区临时道路”多种适于山区道路的建设改造技术,已在西藏、四川、云南等地道路建设中成功应用,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代表性论著

1、Zhou,Zhixiang;Li,Fang;Imbsen,RoyA.,IntroductionoftheLateralPosttensionMethodforPrestressedConcreteBridges,JOURNALOFBRIDGEENGINEERING,13(6):611-622NOV-DEC2008(SCI检索)

2、Zhixiang,Zhou;Fang,Li;Awang,Qujue,Laterallycantileveredspaceframefortheroadwaywideninginsteep-slopedmountainousareas,StructuralEngineer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IABSE),v18,n3,August,2008,p254-258(EI检索EI083411473327)

3、Zhou,Zhixiang,ZhangBenniu,etc.,Smartfilmforcrackmoenitoringofconcretebridges,Structuralhealthmornitoringonlinefirst,Publishedonjune14,2010asdoi:10.1177/1475921710373288

4、TheMethodandAnalysisoftheVerticallyTensionedPrestressedConcreteBeams,StructuralEngineer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IABSE)Feb.2004(EI检索)

5、ZhixiangZHOU,FengqingHAN,Aniterativemodifiedkernelbasedontriningdata,Appl1edmathematicsandmechanics,Appl1edmathematicsandmechanics,pp121-128Vol.30No.1Jan.2009(SCI检索)

6、ZhixiangZhou,FangLiand,RoyImbsen,Verticalerectionmethodofachordedarchbridge,StructuralEngineer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IABSE),,v19,n2,May,2009pp142-148(EI检索)

7、周志祥著,《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新技术探索与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月

8、周志祥等12人,《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10月

9、周志祥主编,《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11月

10、周志祥主审,《桥梁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1月

11、周志祥、范亮著,《钢箱-混凝土组合拱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年1月

12、周志祥、张江涛等著,《桥梁加固改造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年6月

已授权发明专利

1、2000.11.29“横张预应力砼梁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95111489.1)

2、2003.10.15“由立柱竖转形成的八字形拱桥的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00130630.8)

3、2005.1.19“一种简易智能吊运装置”发明专利证书:ZL01101411.3

4、2009.10.28“一种竖转钢-混凝土组合拱桥”发明专利证书:ZL200710048919.8

5、2010.6.9“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后期挠度调控的体外横张预应力装置”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069210.0;

6、2011.3.16“结构裂缝仿生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069808.X

7、2010.10.20“混凝土箱梁桥拓宽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233107.5

8、2010.08.11“拱合拢用引导纠偏装置”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233110.7

9、2010.6.16“钢箱-砼组合箱板拱构造及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237226.8

10、2010.12.01“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横向张拉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910103192.8

11、2010.12.01“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的横向张拉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910103191.3,

12、2011.02.02“索轮移动式结构健康视频监测系统”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070126.0

13、2011.02.16“快速装配式悬挑结构的山区临时道路”发明专利证书:ZL200910104546.0,

14、2010.12.22“适于陡峻山区的整体式悬挑结构复合道路的修筑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069211.5

 ►省部级以上科技获奖

1、199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横张预应力砼梁工艺及性能试验研究”(排名第一);

2、1996年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预弯预应力钢筋砼梁可行性研究”(排名第一);

3、2004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三等奖“横张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研究”(排名第一)

4、200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桥梁工程控制、抗震能力和承载力测评方法研究”(排名第七)

5、2006年度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桥梁安全远程智能集群监测系统”(排名第七)

6、2007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排名第一)

7、2008年度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神经网络”(排名第一)

8、2008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中型桥梁加固、修复、处治系列新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排名第三)

9、2009年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悬挑结构在山区道路加宽中的应用研究”(排名第二)

10、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排名第九)

11、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区拱桥建设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排名第二)

重庆交通大学的相关推荐

重庆交通大学2024年在上海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重庆交通大学2024年在安徽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重庆交通大学2024年在浙江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重庆交通大学2024年在福建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重庆交通大学2024年在山东选科要求 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重庆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安排(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网站)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