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学费:法学专业5000元/年;英语专业5800元/年;公共管理类专业5000元/年;生物工程专业5500元/年;中医学专业5800元/年;针灸推拿学专业58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法学四年5000
英语四年5800
公共管理类四年5000
生物工程四年5500
中医学五年5800
针灸推拿学五年5800
中西医临床医学九年5800
药学四年5800
药事管理四年5800
中药学四年5800
中药制药四年5800
康复治疗学四年5800
护理学四年5800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四年5000
少数民族预科班四年5000
中医骨伤科学五年5800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一)国家奖项1.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奖项,金额为每学年8000元/人。2.国家励志奖学金(含助困性质的奖励):国家励志奖学金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奖项,金额为每学年5000元/人。(二)学校奖项学校奖学金是由学校财政支出,共分三等,分别为特等、一等、二等奖学金。1.特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1%和专科(含高职)学生总数的0.5%。金额为每学年6000元/人。2.一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6%和专科(含高职)学生总数的3%。金额为每学年3000元/人。3.二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10%和专科(含高职)学生总数的5%。金额为每学年1500元/人。(三)社会奖项1.505奖学金(隔年发):学习优秀奖1000元/人,学习进步奖500元/人。2.檀诚奖学金:每年50人,每人1000元。3.仁和奖学金:每年30人,每人2000元。4.国讯奖学金:每年100人,每人1200元。5.其他奖学金:包括企业和校友赞助,每年随时更新。

助学金

一、助学金(一)国家助学金1.国家助学金:由教育部出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新疆补助:由新疆教育厅拨款,用于补助品学兼优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困难学生。3.单项临时补助:由北京市教委出资的学生各项生活补贴等。(二)学校助学金1.特困补助: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特殊困难,学校出资给予的一次性资助,一等1000元,二等500元。2.灾难性临时补助:由学校出资对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补助。(三)社会助学金1.默克雪兰诺助学金:每年10人,每人2250元。2.檀诚助学金:每年30人,每人2000元。3.仁和励学金:每年100人,每人2000元。4.国讯助学金:每年100人,每人800元。5.其他助学金:包括校友及个人捐助,每年随时更新。二、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的个人信用贷款,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申请,个人贷款总金额不得超过6000元/年。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请注意以下几点:(一)学生可在入学前在当地办理生源地贷款,也可入学后在学校申请办理贷款,但二者只可选其一,不可重复。(二)在生源地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后,开学报到时需将贷款相关资料交给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便学校及时进行网上确认工作。(三)在学校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需准备以下材料:1.民政部门盖章、家长签字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2.个人书面申请(A4纸大小)。3.本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A4纸大小)。4.父母签名的家长知情同意书(A4纸大小)。5.父母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A4纸大小)。三、勤工助学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搭建平台,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吴建伟,校长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71年,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和平街校区、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教职工4450人,专任教师107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3.2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75.88%,有博士生导师325名。学校现有“国医大师”4人,“首都国医名师”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2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473人,其中本、专科生5985人,硕士研究生2827人,博士研究生661人,研究生占36.8%,境外学生占10.3%。另有继续教育学生3561人,远程教育学生14799人,目前全校各类在校生达27833人。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国学院等教学机构。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英语、法学(医药卫生)11个本科专业。
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授予点,并有45个硕士学位学科授予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5个。建设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2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传承工作站33个。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基地、民政部“明天计划”脑瘫患儿手术康复治疗定点医院。东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创办于1999年,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中医脑病中心、全国中医急症中心。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创办于1964年,是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定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第三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学校另有临床教学基地36所,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实习、见习工作。
自建校之初,学校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率先接收外国留学生,已为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两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3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面对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常态,学校正加快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创新和内涵发展之路,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