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各专业学费:法学专业4000元/年;生物信息学专业5000元/年;医学信息工程专业5000元/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5000元/年;基础医学专业4800元/年;麻醉学专业48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哈尔滨医科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法学四年4000
生物信息学五年5000
医学信息工程四年5000
生物医学工程四年5000
基础医学七年4800
麻醉学五年4800
临床医学五年4800
精神医学五年4000
医学影像学五年5000
口腔医学五年4800
预防医学五年4000
药学四年4800
药物制剂四年5000
临床药学五年5000
药物分析四年5000
中药学四年4800
康复治疗学四年4800
医学检验技术四年4000
医学实验技术四年5500
医学影像技术四年5000
护理学四年40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5000
公共事业管理四年5000
健康服务与管理四年4500
儿科学五年5000
助产学四年4500
智能医学工程四年5000

哈尔滨医科大学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哈尔滨医科大学奖学金特等奖占学生总数的2%,1000元/人*年;一等奖占学生总数的6%,800元/人*年;二等奖占学生总数的12%,500元/人*年。●卫计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第一三共医药学奖学金奖励60名学生,其中博士生5名,5000元/人*年;硕士生15名,4000元/人*年;本科生40名,3000元/人*年。●王志成教授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大学生,500元/人*年。●国家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大学生,8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一等奖4000元/人*年,二等奖3000元/人*年,三等奖2000元/人*年。●学校设立特困大学生补助基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也可在家庭所在地申请生源地贷款。

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4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每年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1500元/人*年。●黑龙江省贫困学生奖学金每年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一等奖3000元/人*年,二等奖1500元/人*年,三等奖1000元/人*年。●库伯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250美元/人●“EdwartTwin”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1000元/人。●“上好佳”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女大学生,1000元/人。●学校设立贫困大学生补助基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时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哈尔滨医科大学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组建而成。
学校历经90余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了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部委省共建大学。
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88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委员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
学校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校本部在校学生1344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5134人,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7936人、留学生370人。设有1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5个。长学制专业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硕士儿科学)、基础医学(“5+2”本硕连续培养);五年制专业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卫生监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临床药学;四年制专业为护理学、药学、法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医学工程。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药学、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3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2006年学校作为国内首家医学院校参加了国际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36项办学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26项指标达到高质量标准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外专家肯定。
“十二五”以来,主编教育部、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教材41部;获国家教学成果2项;省级教学成果25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
“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5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获国家科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
微小核苷酸(miRNA)功能学研究,microRNA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精准肝脏外科技术研究,同种异体劈裂脾移植研究,三氧化二砷治疗M3型白血病和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大骨节病病因学研究,心脏移植、双手移植、单前臂移植和大肠癌综合治疗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分别得到《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著名杂志的赞扬。
主办《中国地方病学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免疫学杂志》、《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等6种专业杂志。先后同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韩国等25个国家的216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高水平的医学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推动研究教学型的大学快速发展,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