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徐州医科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徐州医科大学各专业学费:生物科学类专业5500元/年;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5800元/年;药学类专业6800元/年;医学技术类专业6800元/年;护理学类专业6800元/年;医学信息工程专业58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徐州医科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徐州医科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生物科学类5500
生物医学工程类5800
药学类四年6800
医学技术类6800
护理学类四年6800
医学信息工程58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800
麻醉学五年6800
临床医学五年6800
精神医学6800
医学影像学五年6800
眼视光医学6800
口腔医学6800
预防医学五年6800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6800
药学6800
药物制剂6800
临床药学五年6800
康复治疗学6800
医学检验技术四年6800
医学影像技术6800
护理学6800
公共事业管理5200
信息资源管理5200
儿科学6800
智能医学工程6800

徐州医科大学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徐州医科大学奖、助学金等助学政策为解决大学期间学生的经济困难,我校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多种形式资助,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勤、免”为一体的完善的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助(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征入伍国家资助、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补助、江苏省教育基金圆梦助学券、残疾学生学费补助)、学校奖助(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及各类社会资助(秉龙助学金、徐州福彩助学金、伯黎助学金等)近30项。近年来,资助总额年均达3600万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一.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我校在新生报到日专门设立“绿色通道”,即对确系家庭经济特殊困难而无力支付全额学费等费用的新生,先办理缓交学费入学手续,然后再核实情况,入学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予以资助。二.国家资助:主要包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三.学校资助:主要包含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校内贷学金、冬季送温暖等;四.社会资助:主要包含徐州福彩助学金、江苏秉龙助学金、伯藜助学金等(详见http://)。

助学金

徐州医科大学介绍

徐州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独立设置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五十多年来,学校不断发扬“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勇于创优”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型发展”、“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目前,学校不仅是江苏苏北地区及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
学校1958年创办之初就开始了本科教育;1960年开始成人继续教育;1985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1993年起,与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5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本科专业已经发展到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学等22个专业,涵盖了医、理、工、管4个专业门类;拥有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学校占地1200余亩,设4个校区,有18个院系(部)和14所附属医院;面向国内16个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多人,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首届毕业留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为100%。2005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内涵建设,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十一五”以来,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新增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优势学科群1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6个,“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4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临床专科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5个,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23项;省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级精品教材(立项)19部。在人才培养方面,新增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1个;获批第一批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项,是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2项,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近100项;发表SCI、EI、CPCI-S论文近600篇。2007年,学校有2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是全国唯一一所有2篇论文同时入选的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38项省部级成果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双创团队”8个;获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双创计划”、“六大人才高峰”、“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青蓝工程”等项目各类人才近200人次。学校主办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原《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徐州医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麻醉学教育是我校的特色和优势。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在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建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麻醉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麻醉学教学成果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麻醉学学科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麻醉学专业命题基地”,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江苏省麻醉研究所均挂靠在我校。学校因此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我国麻醉学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十多年来,我校立足苏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秉承“以德载医、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按照“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新定位,团结一致,鼓足干劲,朝着“建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