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山东农业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山东农业大学各专业学费:金融学专业待定元/年;数学类专业待定元/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待定元/年;法学专业待定元/年;生物科学类专业待定元/年;机械类专业待定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山东农业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山东农业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金融学四年待定
数学类四年待定
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待定
法学四年待定
生物科学类四年待定
机械类四年待定
计算机类四年待定
土木类四年待定
水利类四年待定
测绘类四年待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四年待定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四年待定
植物生产类四年待定
动物医学类四年待定
俄语四年待定
工商管理类四年待定
日语四年待定
公共管理类四年5000
应用化学四年待定
地理信息科学四年待定
生态学四年待定
材料化学四年待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待定
通信工程四年待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年待定
自动化四年待定
制药工程四年待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四年待定
木材科学与工程四年待定
生物工程四年待定
农学四年待定
烟草四年待定
植物科学与技术四年待定
农业资源与环境四年待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四年待定
动物科学四年30000
林学四年待定
园林四年待定
森林保护四年待定
水产养殖学四年待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四年待定
会计学四年50000
工商管理四年50000
文化产业管理四年待定
农林经济管理四年待定
土地资源管理四年50000
土地整治工程四年待定
人工智能四年待定
数字经济四年待定

山东农业大学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学校学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等。2013年学校共发放各类奖学金3200余万元。

助学金

学校建立了以奖、勤、助、补为基础,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以社会性奖助学金为补充的“阳光成才”学生资助体系。2011年,通过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为贫困生提供资助和帮扶1700余万元。

山东农业大学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7月,原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术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有在校生31953人,其中本专科生2861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334人。另有继续教育类学生13870人。现有教职工2593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65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泰山学者”13人。
  学校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9个硕士点,79个本科专业;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禽病和肿瘤病诊断实验室、2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山东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1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1个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1个农业部农药环境毒性研究中心、1个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有5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9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占地面积5145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藏书227万册、数字资源量61102GB。
  学校设有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农民学院等20个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70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61项。建校以来,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朱兆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山仑、于振文、李玉等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17万余人。
  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传承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和崇高精神品质,提出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登高必自”的校训,凝练了以“树人、求真、包容、开放”为核心的大学文化,铸就了“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核心元素的“农大精神”。
  学校与美国普渡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德国埃森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英国皇家农学院、法国昂热农学院、荷兰万豪农学院、韩国国立全北大学、公州大学、晋州产业大学等国外29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