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呼伦贝尔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呼伦贝尔学院各专业学费:经济与金融专业4400元/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4400元/年;法学专业4200元/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200元/年;小学教育专业4600元/年;教育技术学专业46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呼伦贝尔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呼伦贝尔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经济与金融四年4400
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4400
法学四年4200
思想政治教育四年4200
小学教育四年4600
教育技术学四年4600
秘书学四年4200
汉语言文学四年4200
英语四年4200
俄语四年4200
新闻学四年4200
历史学四年4200
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10000
物理学四年4600
化学四年4600
应用化学四年4600
地理科学四年4200
生物科学四年4600
心理学四年4600
应用统计学四年10000
机械工程四年46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100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4600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10000
软件工程四年10000
网络工程四年10000
数字媒体技术四年100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4600
土木工程四年4600
采矿工程四年4600
环境科学四年4600
农学四年4600
草业科学四年4600
工程管理四年4600
会计学四年4400
市场营销四年10000
旅游管理四年4200
酒店管理四年10000
工商企业管理三年5000
应用俄语三年5000
小学语文教育三年5000
小学数学教育三年5000
小学英语教育三年5000

呼伦贝尔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除执行国家、自治区相关的资助政策外,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资助政策有:1.校内奖学金资助。学校利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金设立校内奖学金资助,每学年资助一次,一等奖学金资助1200元,按在校生的3%确定人数;二等奖学金资助900元,按在校生的7%确定人数;三等奖学金资助600元,按在校生的10%确定人数。2.勤工助学。学校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考虑,设置的岗位有:劳动实践岗每人每月200元报酬;学生助理岗位每人每月150元报酬。3.社会力量资助。学校通过争取社会力量,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目前,我校开展的社会力量资助有:(1)“勤则通”助学金,每年资助1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资助12000元。(2)工会“金秋助学”资助,呼伦贝尔市工会和海拉尔区工会每年资助我校3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资助2000元。(3)“一帮一”结对帮扶资助,由我校各学院及行政部门的在编职工捐资设立的资助,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4.绿色通道。我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助学金

呼伦贝尔学院介绍


呼伦贝尔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全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的呼伦贝尔市,是一所立足呼伦贝尔,服务内蒙古,面向全国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学院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音乐厅、科技实验大楼、体育场等,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电子图书23万多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固定资产总值9.73亿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57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5人,博士学位人员34人,硕士学位人员486人,在读博士22人,在读硕士39人。外聘客座教授100余人,以及来自欧美等国的外教1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2288人,成人教育学生6000多人。
学院充分利用毗邻俄蒙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开放办学,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学院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别尔格罗德国立工艺大学,蒙古国东方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互派留学生,举行学术、艺术、体育等交流活动。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中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院校之一,2010年7月,学院与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赴俄留学培训基地在我院正式挂牌成立。2007年我院被全国出国留学工作研究会评为“全国出国留学工作优秀单位”,2012年学院在全区涉外院校及涉外培训机构信誉等级评定中被自治区评为“一级涉外院校”。
呼院人秉承凝思砺志,德行天下的校训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团结拼搏,励精图治;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学院精神,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办学,不断创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正向着建成一所“区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奋斗目标迈进。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