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云南师范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云南师范大学各专业学费:哲学专业3400元/年;财政学专业4000元/年;金融学专业4000元/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3400元/年;地理科学类专业4500元/年;法学专业40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云南师范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云南师范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哲学四年3400
财政学四年4000
金融学四年4000
新闻传播学类四年3400
地理科学类四年4500
法学四年4000
社会学四年4000
社会工作四年4000
电子信息类四年4500
思想政治教育四年4000
教育学四年3400
学前教育四年3400
小学教育四年5000
特殊教育四年3400
华文教育四年3400
教育技术学四年4500
秘书学四年5000
汉语言文学四年3400
汉语国际教育四年3400
英语四年3400
工商管理类四年4000
公共管理类四年4000
日语四年3400
泰语四年3400
越南语四年3400
老挝语四年3400
缅甸语四年3400
柬埔寨语四年3400
阿拉伯语四年3400
西班牙语四年3400
历史学四年3400
文物与博物馆学四年3400
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4500
物理学四年4500
化学四年4500
应用化学四年5000
生物科学四年4500
生物技术四年4500
应用心理学四年4500
统计学四年4500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450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4500
通信工程四年4500元/学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4500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四年4500
制药工程四年4500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四年4500
会计学四年18000
旅游管理四年50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年4500
少数民族预科班四年1400
人工智能四年4500

云南师范大学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云南师范大学奖学金共分两类一、学校设置:学校设立以下若干个人奖:1.三好学生标兵;2.三好学生;3.优秀学生干部;4.创新能力奖;5.品德素质奖;6.专业素质奖;7.实践能力奖;8.职业技能奖;9.校长奖学金。学校设立以下集体奖:校级先进班集体。二、政府及社会设置:1.国家奖学金;2.省政府奖学金;3.西南联大奖学金;4.朱德祥奖学金;5.伍达观奖学金;6.国家励志奖学金;7.省政府励志奖学金;8.明德奖学金;9.赛德尔奖学金;10.马如英-李凌奖学金;11.集体奖: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先进班集体云南师范大学助学金共分两类一、学校设置:校级助困奖学金二、社会设置:1.新长城自强助学金;2.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3.伍达观助学金;4.云彩教育及文化交流协会勤工助学金;5.诺仕达助学金;6.欧阳启助学金;7.红河助学金;8.应善良助学金。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

助学金

贫困生资助办法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云南师范大学本着“不让任何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宗旨,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减”相结合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解决了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前提保障,包括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其中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将作为资助贫困生的主要渠道。

云南师范大学介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唯一遗脉
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重点建设大学
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1946年抗战胜利后,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000亩,下设28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0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资料326万余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进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30强之列,为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综合影响因子进入全国同类期刊前40位,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全国大学学报中首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综合影响因子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30位。
学校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10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有20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20位,3个学科排名前10位。现有87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等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拥有64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是全国免费师范生试点改革的3所地方高师院校之一,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并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建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中英太阳能研发中心、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吉亨·阿玛拉通加院士工作站、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汉藏语研究院、云南研究院、云南华文学院、卜励德美国研究中心、朗宁加拿大研究中心和“中国·昆明泛亚人才教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973”、“863”项目、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5.2亿。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和云南省目前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5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招收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3000余人次。目前有各类留学生1705人,是云南省在校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先后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人事部、教育部等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先后获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的班级、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全国“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在雅典、北京、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奖牌的运动员。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实施“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战略和“包容和合、君子风范”的办学文化,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成为中国西南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欢迎访问招生信息网主页:http://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