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厦门理工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厦门理工学院各专业学费:投资学专业5040元/年;金融工程专业15000元/年;知识产权专业5040元/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5040元/年;英语专业5040元/年;日语专业504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厦门理工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厦门理工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投资学四年5040
金融工程四年15000
知识产权四年5040
汉语国际教育四年5040
英语四年5040
日语四年5040
网络与新媒体四年5040
信息与计算科学四年5040
应用统计学四年5040
工程力学四年5040
车辆工程四年5460
汽车服务工程四年546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年546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5460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546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年5460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5460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546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28000
通信工程四年5460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20000
电子封装技术四年546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四年504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四年5460
自动化四年5460
软件工程四年5460
网络工程四年5460
物联网工程四年546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5460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四年5460
土木工程四年5040
水务工程四年5040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四年5040
测绘工程四年5040
交通运输四年5040
环境工程四年5040
环境生态工程四年5040
建筑学五年5040
工程管理四年504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5040
工商管理四年5040
国际商务四年15000
财务管理四年15000
文化产业管理四年5040
城市管理四年5040
物流管理四年5040
工业工程四年5040
电子商务四年15000
酒店管理四年5040
会展经济与管理四年504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年5460
智能制造工程四年5460
少数民族预科班四年5040
人工智能四年5460

厦门理工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1、学校设有入学奖学金,一次性奖励录取到本校就读的高分考生,凡普通文、理科高考总成绩超过所在省本一批录取分数线50分以上者,奖励10000元。获国家一级运动员以上称号或高中阶段在全国性体育比赛和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举办的文娱比赛中获前六名者(个人项目),奖励5000元;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或高中阶段在全国性体育比赛和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举办的文娱比赛中获前六名者(集体项目),奖励2000元;在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中的获奖者,学校将给予重奖,并在专业录取时给予优先(注:以上分数不含政策性照顾分,不含学校单独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同时设有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及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在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推荐申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学校贯彻国家资助政策,完善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延伸“绿色通道”,搭建“绿色长廊”,学校拨出专款用于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到校报到所用路费和学期初的基本生活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临时特困补助、就业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社会助学基金等。

助学金

学校贷、助学政策:1、国家助学贷款: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可按照学费标准申请贷款,每生每年贷款额度不超过6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执行,在校期间贷款利息由市财政全额贴付,毕业后则由学生个人承担。2、国家助学金:根据困难程度分设特困生国家助学金和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分别为:5%和15%;资助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学年3000元和每生每学年1500元,按学期发放。3、厦门市贫困生资助金:家庭经济突发性困难学生可申请厦门市高校贫困生资助金,一次性资助5000-10000元。成绩良好的经济突发性困难学生可申请“陈剑渊王耐助学基金”和“洪恭仕洪文发助学基金”,每生每学年2400元,资助至毕业,按学期发放。成绩良好的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经济突发性困难学生可申请“麦克奥迪教育资助金”每生每学年5000元,资助两年,按学期发放。4、ABB助学金:学习努力、表现良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其他专业学生可申请每学年4000元助学金。5、绿色长廊基金:我院不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帮助贫困新生顺利入学,还延伸“绿色通道”,搭建“绿色长廊”,设立绿色长廊基金。报到时,被录取的经济困难新生可凭《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现场申请,学院将酌情报销路费以及入学后一定时间内的基本生活费。6、临时困难助学金:家庭经济发生临时困难或遭遇突发性变故的学生可申请一次性享受5000元以内的助学金。7、特别困难助学金: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仍无法缴清学费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申请一次性享受1000或3000元助学金。8、缓交学费:家庭经济发生临时困难或遭遇突发性变故的学生可申请缓交学费,确定还款计划并于1年内缴清。9、勤工助学基金:困难学生可申请勤工助学岗位,薪酬按月发放。10、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资助金: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提供实际的帮扶,给予报销择业中的路费、材料费、通讯费用等。资助等级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和就业实际需要分200元、400元、600元、800元四等。

厦门理工学院介绍

特色精致开放创新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中国东南海滨城市——厦门。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9月,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10月,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建设高校”。

  现有集美、思明、厦软三个校区,占地1464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1600余人(含研究生,留学生)。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亲产业”的办学定位,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下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思政部、公共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院、部。
  现有55个本科专业,72个单独招生的专业(含类和方向),定位于“特色的工科、精致的理科、应用的文科”,紧密对接厦门/福建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金融服务与物流类”等8个服务地方产业的专业群,涵盖了理、工、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逐步形成“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战略布局。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实施“251人才工程”、“532人才结构计划”等人才结构工程计划,逐步形成了以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高、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比例高、外(台)教比例高等“四高”为特点的师资结构。目前,全校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高级职称教师占49%。双聘院士和长江学者6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用房近1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达3.3亿元。建成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4项;文科情境体验教室1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18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10个。图书馆藏书170.8万册,电子藏书136.3万册。信息化、数字化校园高起点建设。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5个,省级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4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65个,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8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5年,科研经费达7747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61项,其中福建省重大产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位列全省前5位,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5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人文优秀成果奖3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17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0个。
  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漳泉同城化及“山海协作”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建设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公共研发检测平台高压电力试验中心、厦门市软件评测中心、龙岩市机械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24个省市重点平台;参加6·18、9·8投洽会、文博会,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主办“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联办“附属中专”和“附属中学”;是科技部“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基地。
  针对我校办学特点,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培养与亲产业人才相匹配的人文素质。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培育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大力倡导“守望相助”的校园亲情理念,激发学生自助互助的热情,引导学生亲情体验,完善阳光健康人格。富有厦门理工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保障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以来,在福建省本二批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居省内同批次高校首位;自2013年起部分专业在福建省及其它部分省列入本一批招生。具有招收篮球和健美操两个项目的国家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资格。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已获得国家级奖项近1000项,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结构设计、英语竞赛、工程算量、物流设计、机器人等国家级大赛中获一等奖近100项;在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油车组总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2014年“FSAE世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获燃油经济性单项冠军,取得了中国高校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获“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总冠军;获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一等奖,获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全国一等奖,连续三年在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中获第一名,并获两次全国一等奖;在“广联达杯”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算量软件大赛中四次夺冠;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中获特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在“中国大学生莎士比亚英文戏剧大赛”中连续三届获第三名;在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获第26届世界健美操冠军赛(美国)单项亚军佳绩;女篮两次闯入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十六强,2015年荣膺“东南王”。

  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国际交流多元拓展,闽台合作成果丰硕。先后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韩国蔚山大学等10多个国家49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频繁,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化课程改革,开办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开展有特色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与26所台湾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是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与台湾优质高校合作,开启闽台高校“4+0”试点的合作模式;与台北科技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等。《2009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厦门理工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快速提升”;2010年,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陈桦高度评价我校“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在近几年福建省本科高校内涵建设评价汇总中,我校主要指标均居同类高校前列。
(数据截至2016年6月)
欢迎报考厦门理工学院!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