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莆田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莆田学院各专业学费:金融工程专业5040元/年;英语专业5040元/年;日语专业5040元/年;商务英语专业5040元/年;新闻学专业5040元/年;广告学专业504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莆田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莆田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金融工程四年5040
英语四年5040
日语四年5040
商务英语四年5040
新闻学四年5040
广告学四年5040
网络与新媒体四年5040
应用化学四年5040
生物技术四年504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5040
测控技术与仪器四年504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5040
通信工程四年5040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5040
软件工程四年5040
物联网工程四年5040
智能科学与技术四年50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5040
土木工程四年5040
环境工程四年5040
食品质量与安全四年5040
城乡规划五年5040
临床医学五年6240
药学四年6240
医学检验技术四年6240
医学影像技术四年6240
护理学四年6240
工程管理四年5040
工程造价四年5040
会计学四年5040
财务管理四年5040
市场营销四年5040
人力资源管理四年5040
公共事业管理四年18000
电子商务四年5040
旅游管理四年5040
健康服务与管理四年5040
助产学四年624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年5040
机器人工程四年5040
少数民族预科班四年待定

莆田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为了激励学生成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特设以下奖项:(1)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评选名额由国家下达)。(2)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评选名额由国家下达)。(3)国家助学金分为特别困难和一般困难两个档次,分别资助4000元/人/年和2500元/人/年,评选名额分别占在校生总人数在5%和15%。(4)人民奖学金学校设立的人民奖学金包括:优秀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特别奖学金,具体详见《莆田学院学生手册》。(5)陈玉炎奖学金企业家陈玉炎先生在我校设立的“陈玉炎奖学金”,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每年20名,金额为5000元/人/年)。(6)文峰天后宫助学金莆田文峰天后宫在我校设立的“文峰天后宫助学金”,用以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每年10名,金额为2000元/人/年)。(7)妇联助学金莆田市妇联女企业家在我校设立的“妇联助学金”,用以资助家庭困难的女生(每年17名,金额为1000元/人/年)。

助学金

为了帮助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采取以下办法:(1)开辟新生入学“绿色通道”。(2)国家助学金:分为2500元/人/年、4000元/人/年两档。(3)学校对特困生实行减、免、缓交学费政策。(4)设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通过勤工助学的形式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5)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新生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最高金额可达8000元。办理途径:可持录取通知书直接到当地县(区)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

莆田学院介绍

学校概况
莆田学院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著名侨乡——莆田市区,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由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在全省第一家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认证。学校获评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平安校园,福建省花园式单位。
办学历史: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原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10月,仙游师范学校并入莆田学院。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666.8亩,规划建设中的新校区占地306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559万册。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包括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网络中心),36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实习实训基地192个,其中部级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3个,教学、实习医院38个。
办学思路:学校明确“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做大工科、做强医科、做实文理、做精师艺”及“工科搞特色,医科走基层,文理转应用,师艺留精品”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构建布局合理、根植地方、特色鲜明的以工、医、管为主干,文、理、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主动对接福建省及莆田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实施“人才、开放、品牌、文化”四大战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建设质量好、机制优、校园美的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
学院专业:下设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附属临床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体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4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
师资队伍: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等,坚持“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813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2人,副高职称教师283人,高职比为44.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78人,比例为71.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新建本科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6人,入选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人,入选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0人,市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1人,市优秀人才8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
教学改革: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实施“卓越工程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发展。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评估。现有国家级校外实训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提升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5项、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国家级42项省级124项。近两年来,在bim软件建模大赛、英语竞赛、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建筑结构设计大赛、临床技能操作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56项,省级327项,特别是连续三届蝉联“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总冠军;在第23届“时报金犊奖”及妈祖文创设计大赛中,获金、银、铜等一半以上的奖项。近两年来,毕业生年度平均就业率达94%。
科研工作:现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0个市、校级科研机构,1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011-2015年,全校共承担校外各级各类科研立项项目6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135项,校外资助总经费8785.84万元;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448篇,其中,被sci、ei、ssci、a﹠hci、cssci、cscd收录论文480篇;授权专利106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108部。
合作办学:与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协作关系。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门子(中国)公司、万好国际集团、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与英国邓迪大学、美国新奥良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塔斯马尼亚州立大学、日本京都文教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马来西亚砂捞越科技大学、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等十多个国外大学和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频繁。我校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合作举办公共事业管理(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专业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作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与台湾实践大学、明道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大同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服务地方:推进校地合作,对接各县区、工业园区产业,与涵江区、城厢区、荔城区等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莆田市“336工程”发展布局,打造妈祖文化、工艺美术、电子商务、鞋服技术、医疗健康、高端装备等六大产学研合作平台,成立工艺美术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院等。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莆田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新型地方智库,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对接莆田市产业发展需要,组建33个服务地方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等工作。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开展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举办“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拥有国内最大的妈祖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为莆田市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将秉承“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办学精神,坚持开放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热忱欢迎八方有志学子报考我校!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邮政编码:351100
联系单位:莆田学院招生办
招生咨询热线:0594-26371640594-2615956(传真)
网址:http://或http://
电子邮箱:ptxyzsb@或ptxyzsb@

莆 田 学 院
2016年6月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