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徐州工程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徐州工程学院各专业学费:经济学专业5200元/年;信用管理专业5200元/年;经济与金融专业5200元/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5200元/年;学前教育专业5200元/年;小学教育专业52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徐州工程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徐州工程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经济学5200
信用管理5200
经济与金融四年5200
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5200
学前教育5200
小学教育5200
秘书学四年5200
汉语言文学四年5200
英语四年5200
朝鲜语四年5200
广告学5200
数学与应用数学5500
信息与计算科学7500
应用物理学5500
应用化学四年5500
应用统计学7500
工业设计5800
机械电子工程四年2200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8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5800
材料科学与工程580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年580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58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22000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5800
电子科学与技术四年5800
软件工程78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800
土木工程四年580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年5800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四年5800
化学工程与工艺四年5800
环境工程5800
环保设备工程5800
食品科学与工程四年5800
食品质量与安全四年5800
风景园林四年5800
安全工程5800
生物工程四年5800
工程管理四年5200
工程造价四年5200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四年52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5200
会计学四年5200
财务管理四年5200
市场营销四年5200
物流工程四年5200
电子商务5200
旅游管理四年52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7800
智能建造5800
机器人工程5800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5800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5200
金融科技5200
人工智能5800
储能科学与工程5800

徐州工程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我校主要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奖学金等。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金额分别为8000元/人和5000元/人,占学生人数的3.6%;国家助学金2000元/人,占学生人数19.6%;校特等奖学金2000元/人,占学生人数的2%;一等奖学金1000元/人,占学生人数的6%;二等奖学金600元/人,占学生人数的12%;三等奖学金400元/人,占学生人数的20%。

助学金

(1)勤工助学岗(学校助学金):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在图书馆、楼管办、电教馆、学生宿舍等地安排了大量的勤工助学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每人每月可领取150元—180元补助。(2)助学贷款见《江苏省高等学校资助政策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介绍

徐州工程学院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1990亩,固定资产1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2亿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40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43人;面向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高在校生19300余人。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建设点,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和2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0门省级精品课程,15部省级精品教材;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学校被教育部遴选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凸显。
学校积极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海外培训工程”和“教授培育与激励工程”四大工程,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有1人被遴选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3人被评为二级教授。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7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7人,徐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28人。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成功举办了“全国农业环境问题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等一系列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29项。学校着力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市级高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建有产学研基地110个,实现重要科技成果转化80余个,横向科技合作项目350余个。
学校注重以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申报的“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个性化人才培养”项目入选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挂靠我校;教育部简报对我校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单篇专题报道。我校学生多次在全国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力学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中也勇创佳绩。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5个国家的17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以来,共派出教师、干部海外培训178人,完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个,培养合作项目学生1300余人;有2位外籍教师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学校被列为“茉莉花留学江苏省政府奖学金”资助高校。
学校着力构建和谐、平安、活力校园,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和谐校园、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展望未来,我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本科院校。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