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学费:贸易经济专业22000元/年;法学专业20000元/年;学前教育专业22000元/年;小学教育专业22000元/年;汉语言文学专业22000元/年;英语专业220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贸易经济四年22000
法学四年20000
学前教育四年22000
小学教育四年22000
汉语言文学四年22000
英语四年22000
网络与新媒体四年22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22000
车辆工程四年220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22000
通信工程四年22000
软件工程四年22000
物联网工程四年22000
土木工程四年22000
水利水电工程四年22000
测绘工程四年22000
建筑学四年22000
药学四年24000
中药学四年24000
康复治疗学四年24000
医学检验技术四年24000
医学影像技术四年24000
口腔医学技术四年24000
护理学四年24000
工程管理四年22000
工程造价四年22000
会计学四年22000
审计学四年22000
财务管理四年22000
市场营销四年22000
物流管理四年22000
电子商务四年22000
酒店管理四年22000
工程测量技术三年13500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三年13500
建筑室内设计三年13500
建筑工程技术三年13500
建设工程管理三年13500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三年1350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三年13500
新能源汽车技术三年13500
空中乘务三年1350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三年1350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三年13500
护理三年15000
康复治疗技术三年15000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三年13500
大数据与会计三年1350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三年13500元/学年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三年13500
旅游管理三年13500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三年13500
新闻采编与制作三年13500
传播与策划三年13500
应用英语三年13500
现代文秘三年13500
法律事务三年13500
助产学四年24000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四年22000
智能制造工程四年22000
烹饪工艺与营养三年13500
人工智能四年22000
虚拟现实技术四年22000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三年13500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三年13500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三年13500
现代通信技术三年13500
现代物流管理三年13500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三年13500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学校有完善的奖学金制度,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年);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省政府励志奖学金(4000元/年)、国家助学金(一等奖3500元/年,二等奖2500元/年)。我校还设立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德智体能单项奖”和“优秀毕业生”等奖项。

助学金

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省政府励志奖学金4000元/学年;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以享受助学金:一等奖2500元/学年;二等奖1500元/学年。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介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创建于1992年,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院校;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云南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7年,成为云南省首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示范的6所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海源和安宁两个校区,共占地1305.18亩。学校两校区分别建有独立的图书馆、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实训大楼,两校区建筑面积共计57.7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61.94万元,图书馆藏书159.49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4.73亿元,教学、科研、生活等基础设施齐全。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连续7年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700余人,设有财经商贸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工程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62个,以管理学、工学学科为主,医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有教职工1347人,专任教师1186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5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08人,并引进企业行业精英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任务,聘请10余名来自欧、美、韩、泰、越南等国家的外籍教师。
学校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加强通识教育,强化职业理念、职业技能训练,全面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全校共设置了14个实验实训中心,下设分室154个,另外,还设置了创业教育中心、大学生网商创业园、科技创新中心等公共实践教学平台,满足人才培养校内实践教学的要求。
学校形成了“政产学研用”的教育生态链,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设有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所、科技创新中心、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发展研究院、大学生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学校与武汉工商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南通理工学院建立校校合作关系,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养基地、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近年来,学校教师共完成省厅级课题85项,获得专利授权46项出版教材、著作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990多篇,荣获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1项,立项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70项。覆盖了应用型本科转型试点单位、云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重点专业、创业试点学院、创新实践基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专业实践基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学校配套相应建设经费,注重过程监督,以点带面,带动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工作。生态农业研究所研发的国家863项目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环境保护领域。
在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进程中,学校立足云南,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云南省有影响力,国家有知名度的民办本科高校。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