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广州工商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广州工商学院各专业学费:投资学专业31000元/学年元/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2000元/年;学前教育专业43500元/学年元/年;日语专业31000元/学年元/年;商务英语专业43500元/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23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广州工商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广州工商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投资学四年31000元/学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32000
学前教育四年43500元/学年
日语四年31000元/学年
商务英语四年43500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32300
软件工程四年45600
网络工程四年45600
数字媒体技术四年32300
食品质量与安全四年32300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四年45600元/学年
会计学四年43500
审计学四年31000元/学年
工商管理四年43500元/学年
财务管理四年43500
市场营销四年32000
人力资源管理四年43500
物流管理四年43500元/学年
电子商务四年4350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三年42400元/学年
工商企业管理三年42400元/学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年45600
人工智能四年45600
跨境电子商务四年43500
大数据与会计三年42400元/学年

广州工商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奖助学项目设置:(1)学院享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人;国家助学金3000元/年·人。(按国家规定及划拨名额全额执行)(2)由学院校友基金会设立的校友奖学金3000元/学年·人,校友助学金2000元/学年·人,校友基金无息借款,最高借款金额5000元/学年·人。(按学院校友基金会管理办法执行)(3)学院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等多项奖学金。(4)助学贷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帮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金额6000元/学年·人。(5)勤工助学:学院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或者通过学院参加校外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勤工助学解决部分生活费用。

助学金

(1)助学贷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帮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院另设有校友助学贷款。(2)贫困资助及特困补助:为帮助学习成绩良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院设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学生入学取得学籍后可以申请困难补助,学院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生生源所在地县级以上的贫困证明,经学院核实,给予每生每年1000元—2000元的特困生补助费。(3)勤工助学:学院建立了校内、校外勤工助学体系,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勤工俭学解决部分生活费用。

广州工商学院介绍

广州工商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5年,于2014年升格本科后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学院现有广州和三水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300多亩,校园环境优美。
学院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设九系两部(经济与贸易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财金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物流与公共事务管理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外语系、音乐系和美术设计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和三个中心(实验实训中心、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学院拥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任教师508人,企业兼职教师12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87人,具有“双师型”教师216人;目前开设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33个在校学生9055人。现有省级重点(培育)建设专业2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校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财经类专业、市场营销类专业、现代通信系统、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专业技能、物流管理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已初步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梯次培育体系;学院教学仪器设备6040.52万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10.89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中外报刊1400多种。优良的办学条件为教学科研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提供了保障。学生获省内外以上各类竞赛奖励725项,其中获全国比赛组织奖10项,全国性比赛金奖或一等奖24项,省级金奖或一等奖78项。
学院立足珠江三角洲地区,服务广东。以管理学学科专业为主,工学学科和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按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与234家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2008年,学院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2011年,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迈入万人高校行列,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的评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功晋升为本科院校。2005-2012年,学院连续8年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授予“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称号;2010年5月,学院被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教育品牌研究院、中国教学科技发展促进会、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教育基金会联合授予“2010中国十大知名品牌民办院校”称号;2010年11月,学院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6月,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称号;2012年,学院学生党总支被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多次被评为“广州市治安内保重点单位先进集体”。
学院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践行“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弘扬“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秉承“正德厚生励志修能”的校训;大力开展“进教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五进”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致力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