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介绍>大学学费

2023合肥师范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2023年合肥师范学院各专业学费:经济学专业4600元/年;经济统计学专业4600元/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5060元/年;金融工程专业4600元/年;经济与金融专业4600元/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46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合肥师范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合肥师范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四年5400
经济学四年4600
经济统计学四年4600
新闻传播学类四年5060
金融工程四年4600
经济与金融四年4600
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4600
思想政治教育四年4600
计算机类四年5390
学前教育四年4600
汉语言文学四年5060
汉语国际教育四年4600
英语四年5060
商务英语四年4600
西班牙语四年4600
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5390
物理学四年4900
化学四年4900
生物科学四年4900
生物技术四年4900
应用心理学四年5390
应用统计学四年4900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4900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49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5390
通信工程四年4900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539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四年490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四年539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四年4900
制药工程四年4900
化学工程与工艺四年4900
食品质量与安全四年4900
生物制药四年4900
药物制剂四年5200
财务管理四年5060
人力资源管理四年4600
互联网金融四年4600
人工智能四年4900

合肥师范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助学金

合肥师范学院介绍

合肥师范学院坐落在全国四大科教基地城市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安徽教育学院,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
学校现有锦绣、三孝口两个校区,占地540亩(规划1200亩的滨湖校区已经省政府批准,开始征地建设),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万元,纸质图书90万册,电子图书183万册,其中古籍藏书居省内前列。现有教职工902人,专任教师627人,其中正高34人、副高143人,博士、硕士51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和外语系、音乐系、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化学化工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科学系等12个院系及大学英语、公共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体育等4个公共课教学部。现有普通本科专业4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特色专业4个、精品课程5门;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3283人。
学校拥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有中国诗学、古籍、基础数学、配位化学、徽派版画艺术、翻译、教育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画艺术等9个校级科研机构。近三年,承担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63项,其中国家社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68篇,其中被SCI、EI收录266篇;出版著作(教材)125部;获批国家专利13项;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7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14项。《合肥师范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学校主办的《中学数学教学》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构建“一个全程、两方合作培养、三线协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办学50余年来,培养各类高等专门人才5万余名,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16万人次,毕业生中已有中学校长1000多名、省级教坛新秀300多名,遍及安徽各县镇;学校87届物理系校友高鸿钧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近三年来,在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785人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连续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学校坚持和发扬师范办学传统,始终保持安徽省教师教育重要基地的传统优势。学校是教育部“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和师训、干训主要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均挂设于学校。近三年,学校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建立“安徽教育中心”;与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等重点师范院校合作建立“基础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经开区政府合作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连续承担“国培计划”和安徽省“教育援疆”教师双语培训等重大项目。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生存、以应用求发展,主动面向安徽基础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电气信息类、文化产业类、教师教育类等3个特色专业群,并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导,着力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校建有各类产学研育人基地154个,并先后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北京幸星公司、安徽徽王集团等企业合作建有校内DSP实验室、PCB、SMT生产线、动漫制作实训中心、蓝莓果酒研发基地;与安徽新闻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合肥市歌舞团、《万家热线》等新闻媒体和演艺团体合作,集群服务安徽文化创业、动漫游戏、科普产业发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泰国、新西兰等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重视育人环境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学校是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六、七、八、九届文明单位,第二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在“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合师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合师人秉承“爱满天下,知行合一”校训,潜心耕耘、励志践行,使得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面向“十二五”,学校坚持“高起点、快发展”战略,围绕“上水平、上特色、上层次”的总体目标,立足安徽,服务基层,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师范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为实现高教强省、推进安徽奋力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