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助考>高考经验

高考评卷老师给新高三考生的复习建议

2006高考硝烟未断,2007高考备考战鼓已经擂响,广东省高考备考会议日前已在广州召开,明年高考将进行重大改革。对于高考,6月注定是热点,7月则必须沉思。记者近日在金山中学、汕头一中、华侨中学等名校,采访了参加今年高考评卷的部分老师,请他们谈谈高考评卷的感想,并给即将参加高考的新高三一些建议。

数学:用新思维解决老问题

金山中学的陈钢端老师参加高考评卷已多次,他在金中就已当了两届高三的备课组长。数学他已教了12年,他认为今年高考题目总体来说比较容易,前面的试题比较简单,难度不大。试卷的区分度在14和15道题上。其实,第14题也不是很难,只是因为考生紧张,试卷有很多空白。全省47万考生的平均分才得1.58分,全省14分全拿的考生只有20多人,得13分的100多人,12分的才2000至3000多人,如果前面的题目全做对,这道题目能得12至13分的话,数学科则可以上750分。

陈老师指出,考生回答不了这道题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概念不清,看见新符号就被吓怕了。这道题目考的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问题三个,步步设卡,用了新思维对知识进行包装。陈老师说,这就是新教材所强调的创新。其实,数学原理、数学题系、数学知识是基本不变的,只是考你的灵活运用。他给新高三的忠告是必须用新思维、新观念来解答数学老问题。首先,加强基础训练,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学习,扎扎实实地反复强化训练,碰到新题目与新情景,不要被吓住,要能拨开迷雾见太阳,看清问题实质;第二,加强表达训练,准确、规范地表达;第三,加强计算训练,不仅要会算,还要算得准确无误;第四,创意训练要加强,要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尝试解答数学难题。

语文:重视积累加强阅读

今年语文试题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和以往相比,更新很少,从评卷情况看,答卷总体水平略低于去年。汕头一中的蔡莉玲老师说,她参加高考评卷评的是高考作文,而评分是背对背,由于高考作文最受关注,评卷细则最严格。两位老师无法知道对方的评分,如果两个分数相差超过总分10%,将由第三位老师再评,如果三人分数相差超过6分,则由组长再评。满分作文还将由语文科组长复核。

蔡老师指出,今年全省高考作文的平均分为37.75,比去年稍微低一点,全省高考作文得满分的考生没有50人。总体看来,作文思想深度不够,缺乏思想含量。其中对题意理解不透的人很多,内容空洞无物的居多。蔡老师认为,主要是学生的文化积累和经典文学积累不足所致。这反映出考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言运用乏力。蔡老师指出,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阅读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一定要下功夫训练。同时,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非常重要,连一个简单的道理都说不清楚,怎么表达出生动感人的情感?选出来的满分作文都是散文,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蔡老师给新高三的建议是:具有真实情感;提高思想含量;增加经典营养。第一要关注身边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第二,加强议论文训练,提高思想含量;第三,多阅读经典文学,提高文学修养。英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金山中学高考英语评卷老师张志虹说,今年高考评卷跟去年相比,由原来的五档变为六档,在中上、中等、中下区分得更为严密,显得更为科学。今年英语高考作文延续了去年的风格―――半开放式,只要考生吃透要求,一般不会偏题,而且内容也相对人性化,能让每一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然而,从全省来看,书面表达的平均得分并不如人意,由去年的11.4升为11.7,升幅相对来比较少,尤其是满分作文,即是那些得分为24至25的考生,全省也只有33人。

张老师说,评卷老师由三部分人组成,大学老师、中学老师和在校研究生,大学老师评卷侧重总体把握和文章结构,高中老师更在乎语法和拼写等局部错误。但是,不管怎样,书面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张老师提醒新高三注意,在英语阅读上,不要拘泥于单独的词句,更应着眼于文章的总体把握和整体风貌,尽量扩大阅读面,多听,多读,以阅读增加词汇。在写作上,现在更重视题目的开放性,词汇的搭配、文意的表达、用词的准确、段落的清晰、观点的鲜明、文章总体把握都必须注意。

汕头一中英语评卷老师陈鹰说,英语作文需要认真审题,不应该匆忙下笔。今年高考英语许多考生因为对书面表达中设计的通讯方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理解不足,忽略了以及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变化的重点部分,将影响和变化一笔带过,或者忽略不写,一个字眼影响审题导致失分,是很不应该的。

陈老师说,语法是在阅读中打下基础的,阅读要重视过程,同时,开口朗读英语,由声音来体现误区,每天坚持半个小时说英语,对提高一个人的语感大有益处。结合课本背诵英语,有目的地挑出一些段落来背诵,在训练语感的同时,提供英语的写作能力。听、说、读、写、译,每一样都要平分秋色。

两位老师给新高三建议是:第一重视听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听力能力。第二通过阅读文章来深刻地提高词汇量;第三,借鉴大学英语四六级书面表达,尤其是它的行文结构,力求流利通顺地写作,避免出现矫揉造作的表达毛病。

物理: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今年高考很多考生被最后一道题难倒,记者曾与一些尖子生谈起,他们至今仍然不知这道题目的所以然。

华侨中学物理高考评卷老师林洁说:其实最后一道题并不是很难,而是因为前面的计算量过大,造成了一大批尖子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林老师说,这道18题全省共4万多人得0分,仅有一人得满分,全省的平均分仅为0.84分,可见难度之大。这是道高考物理压轴题,区分度较高,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林老师说,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电磁学、运动学、力学等物理原理的综合分析能力,如果考生仔细审题,顺着题目思路进行分析,全题将近10个方程式,每一个物理过程只要给出一个方程表达就可以,即使答错几步,也能得到一半的分。整体成绩还是可以上去的。

据了解,2006年的物理高考,全省平均分大概为70多分,比去年减少10分左右,很多学生考完试说做不完,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只要是前面计算题太多,导致尖子生算来算去算糊涂了,时间花得太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物理学史考的比例占太多,本来是要送分的,结果送不出去,学生忽略了对物理学史的识记。

实验题,是物理一个难点。这次实验题得分偏低,全省没有一个人得满分,一半考生得0分。林老师认为,实验题目设计新颖,充分考察了考生的实验能力、思维灵活严谨性,同时也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有些考生好象看得懂,但是,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致使老师评卷看起来很别扭,给分就相对低些。

对于新高三的物理科目学生,林老师特别奉献了几点建议:第一,要重视物理的双基知识,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物理的基本原理是不会变的;第二,新教材重视自主探索过程,在解题中碰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譬如实验题的情景设置、运用规律、步骤设置、仪器选择等等,都要多问为什么?第三,要提高文字表述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第四,掌握好物理的答题规范,提高推理的严谨性。

政治:考生要关心国内外大事金山中学黄礼明老师参加高考评卷已经两届。他认为高考政治题目越来越联系实际,今年难度比去年有所提高。他这次改的是第39题,这是一道大题,总分19分,难度比较大,考生难以得高分。题目乍看似乎超出教材,是一道区分度较高的题目,考生未能全面地运用材料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原理。

这道题目是时政热点,给出的题目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要求学生分析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征,并考查经济相关的理论依据,以及要求考生回答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这道题目正是目前我国经济学家急切需要解答的难题。这就要求政治考生要关注国内外大事,熟悉时政热点,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运用书本所学原理分析相关材料。黄老师给新高三的建议是:卷面要整洁;学科术语表达准确;能运用学科概念分析材料;多角度回答问题;把重点词语写在试卷显眼处。

汕头一中的李冬英老师指出答卷中暴露出考生不少问题:第一,张冠李戴。高考政治有6道大题,每一道题的答案都得写在相应的位置,往往有考生会颠倒两道题目答案的位置,从而自身遭受双重损失,因为每个改卷老师只能查到自己所负责的那道题,颠倒了位置的答案将以0分计算。第二,答案的布局问题。屏幕看不到考生答案,难以辨清;第三,考生不能一逗到底,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让评分老师很好地把握要点。第四,答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材料,针对辨析题,有的放矢,不能随便发挥。第五,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内在联系。有些考生在最后一道题第二问颠倒因果,无论下面的论述如何精彩,都不能得分。总之,要把死书读活,才是要理。

以上内容来源自高考必中网//www.win789.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