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业解读>就业前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都是什么?

有些同学不知道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都是什么,高考必中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都是什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都是什么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微分方程、物理学、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现代密码学教程、计算智能、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数据挖掘、最优化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c/c++语言、java语言、汇编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10--20周。

核心课程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与计算机图形学不同,后者是用计算机实现图形识别的技术,而本课程是用计算机逼近表达一些计算机难以用二进制描述的函数(如lnX)的专门技术)、数值代数(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以最快的算法计算高阶矩阵)。这三门课程中没学过任何一门都不能算是合格的毕业生。事实上,这三门课程是联系数学与计算机、把数学应用到计算机、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最基础课程,没有这三门课程,谈何信息与计算。可以说,有了这三门技术,计算机才能表达、计算各种函数,才能不断提高软硬件的性能,才能用计算机计算很多对人来说根本无法解答的方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名”计算数学”,1987年更名为“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1998年教育部将其更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数学类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

根据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5668元,工作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8405元,前中期的收入水平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根据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毕业5年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水平在1.29万元,收入是相当高的,可见这门专业需要时间的积淀,才能有高收入水平。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