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山西省朔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各题答案按序号答在答题卡(机读卡)上,试卷考生保存。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各得其所释“正”。“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为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者都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B.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C.以和为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和”为最高价值的观念。

D.孔子主张为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而他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程子认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为能使天下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

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都会承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

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

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径。和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才会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

B.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

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某种意义是为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

D.力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爷的棋

孙兆贵

早在解故前,小镇上出了个棋王,他就是我三爷。

我三爷长得瘦小枯干的,体重始终没有超过一百斤。他对别的都没兴趣,就喜欢下棋。

我三爷说过,他只要一闭上眼,眼前就会出现一盘棋,上面码着三十二颗棋子。没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就跟自己下棋。

这天有个叫王虎的人来到小镇上,公开向我三爷挑战。王虎人高马大的,一脸络腮胡须,看上去像个战神金刚。

摆上棋子,王虎瓮声瓮气地问道:“这盘棋你输了咋办? ”我三爷一怔,随后哈哈一笑:“那你就是这小镇上的棋王!”

拱卒,跳马、出车……才一交手,我三爷不由得抬起头来,重新打量了对方几眼。这王虎貌似莽汉,但此人粗中有细,精明无比,棋技也相当的厉害。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再走十七步,我三爷忍不住问了句:“咱下盲棋?”王虎点头同意了。这时有人过来把棋盘撤走,他俩盘腿坐在炕上,开始微闭双眼口述棋步......

这盘棋从掌灯时分一直杀到了黎明鸡叫,把这俩人累得筋疲力尽,汗水把衣服都给湿透了,有一只蚊子飞过来,叮在了我三爷的脸蛋子上,吃得肚子血红血红的,他却浑然不知。最后,这盘棋我三爷还是输给了王虎。

从此以后,王虎就住在了小镇上,并以棋王自居。

“九·一八”事变后,小鬼子占领了东北。我们这镇子在劫难逃,也成了沦陷区。小鬼子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对于这帮穷凶极恶的强盗,老百姓们恨得牙根儿痒痒的。

鬼子司令官宫本也很喜欢下棋,他来到北方后战败了不少象棋高手,这家伙雄心勃勃,一路过关斩将,打算雄霸中国棋坛。

王虎被传进了宪兵司令部,人们攥紧了拳头,瞪大了双眼,都在关注这场比赛。

然而,王虎却接连输了三盘棋。

宫本越加狂妄,还贴出了告示:东亚病夫,不堪一击。有谁不服,前来对弈!

我三爷再也按捺不住了,找到了王虎,问道:“这小鬼子真有那么的邪乎?” 王虎脸色蜡黄地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心有余悸地说:“也不是,可宫本这家伙性情残暴,杀人不眨眼,听说他来到中国后没少杀人。我要赢了,他还不得把我给整死呀!”我三爷听了这话,气得一蹦老高,怒骂道:“没骨气的东西,你还算是中国人?"全然不顾家人的劝说,一甩袖子去了宪兵司令部。

宫本正坐在高背椅上,双眼眯成一道缝,洋洋自得地喝着茶水。卫兵突然闯进来报告,说有个中国人要跟他对弈,宫本鼻子下边的那撮小黑胡不由得往起翘了翘,他立即让卫兵把我三爷带了进去。

宫本瞥了眼我三爷,见他长得又小又瘦的,哪会把他放在眼里,傲气十足地问了句.“王的不行,你的行? ”

我三爷往起挺了挺胸膛,大声说道:“王的不行,我的行,不信你就试试! ”

摆上棋子,我三爷一字一顿地问道:“这盘棋,我要赢了咋办? ”

宫本的嘴角抽动一下,用狼一般凶狠的目光重新打量我三爷几眼,“刷”地抽出军刀,重重地压在了桌案上:“你的赢,军刀的给!”我三爷冷笑一声:“我要是赢了,你就带上你的人马上滚,滚得越远越好!”

马走日、象走田……也就走了十几步,宫本就感觉到不对劲了。过去他跟那些人对弈,并没觉得怎么吃力,对方就招架不住了。可是现在,棋子一个个咋就发挥不了威力了呢?宫本也不傻,他知道这是遇上高手了。

宫本开始改变策略,以守代攻,可还是接连损失两员大将,他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呼吸开始急促,豆粒大的冷汗珠子从脸上滚了下来。

我三爷才不管那些呢,他步步紧逼,绝不给对手一点喘息的机会。再看宫本的老帅,已被活活困在了中军大帐,想不投降都不行了。

接下来,宫本试图想要扳回一局,也好找找面子。可我三爷想到小镇上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死在这帮王八蛋的手里了,早已怒火满腔,他出手特重,只杀得对方片甲不存。

连输三局,宫本有生以来还从没败得这么惨呢!日军的脸面,这次算是让他给丢尽了。 宫本的脸已经扭曲变形,像张魔鬼的面孔,突然嚎叫一声,抄起军刀向我三爷头上劈去……

望着我三爷的遗体,宫本的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6.第9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三爷长得瘦小枯干,写王虎人高马大,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后文王虎战胜三爷赢得“棋王”称号做铺垫。

B.作者详写王虎与三爷下棋的场面是为了说明王虎棋艺高超,与后文对弈宫本连输三盘形成对比,写出了王虎面对侵略者贪生怕死,反衬出三爷的英勇无畏。

C.三爷前去和宫本下棋,宫本拿出刀来恐吓三爷,由此可以看出宫本的棋艺并不高,所以后面他输棋也是必然的。

D.三爷之所以被杀害是因为他连赢了三局,没有给宫本面子,如果他不那么固执非要全赢,就不会被杀死。

5.小说中的三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结尾处写到“望着我三爷的遗体,宫本的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这一情节你认为合理吗?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史海远航

章开沅在华中师大历史系任教初期,对太平天国很感兴趣。1954年,德国贝喜发博士专程来武汉搜集辛亥革命史料,接待与陪同的章开沅不由想: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前来搜集辛亥革命史料,而就在首义之地武汉从事历史教学的自己为什么对辛亥革命史漠不关心呢?接待期间,章开沅与辛亥老人朝夕相处畅谈往事,激发了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兴趣,从此章开沅走进了辛亥革命历史研究领域。在他的倡议下,第一个全国性纪念辛亥革命的会议——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武汉举办,章开沅的两篇论文《武昌起义与湖北革命运动》《从辛亥革命看资产阶级性格》受到与会者的关注。

经过数十年刻苦钻研,章开沅出版《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辛亥革命前后史实论丛》等专著,与其他学者编撰多卷本的《辛亥革命史》,在编写组多次讨论的基础上,他写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研究辛亥革命史》一文,总结了1949年以来辛亥革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着重就指导思想、人物评价、中外关系、资料工作、研究方法等重大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增进了海外学者对中国大陆辛亥革命研究的了解。章开沅和各界人士一起成立了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培养了饶怀民、马敏、严昌洪、赵军等一大批辛亥革命研究者,章开沅赴美国、日本访问,这是中国大陆辛亥革命研究者第一次走出国门,把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国际。1981年,《辛亥革命史》正式出版,被称为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经典之作。美国学者称赞说:“在世界上的历史学者与专家当中,章开沅是辛亥革命的学术带头人 。”

1962年开始,章开沅决意研究张謇,以此个案作为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突破口。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章开沅前往南通张謇的出生地、故居和相关历史遗址实地调研,走访当年对张謇了解较多的高龄老人;到馆藏丰富的北京图书馆阅读并抄录珍贵原始文献,经过认真的梳理和编纂资料后,章开沅完成了3万字的论文《论张謇的矛盾性格》写出了约40万字的《开拓者足迹——张謇传稿》。章开沅在潜心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过程中,意识到商会研究是从整体上考究资产阶级的重要课题,于是着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漫长的治史生涯中,章开沅一贯重视“原生态”史料,视“档案是具体研究课题的生命”。他前往苏州档案馆查阅商会档案,随着资料的深入挖掘,他认识到商会研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章开沅把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结合起来研究,把商会置于更为广阔的的世界范围加以关照。 章开沅认为,要还原历史的本质,探究历史的的奥秘,应将人类历史视为一个整体,用全人类和大史观的理念进行研究。

章开沅中学、大学的学历都不完全,也没有多少师承,却在辛亥革命史、教会大学史和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多个领域成绩斐然。弟子桑兵说:“章师治学,大度大气,绝不畛域自囿。他专深的研究背后有一套大的叙事框架,带动研究水准不断攀升。”

面对当前重科技轻人文导致的精神文明缺失、道德滑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及学术界急于求成的浮躁学风 ,章开沅提出“参与史学”,他认为,历史学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整个社会,历史学家应该成为把现实与过去及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与影响现实。作为历史学家,需要发掘的不仅是历史真实,而且是蕴藏于史实深处的智慧。

相关链接:①章开沅,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在辛亥革命史、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②做学问的最佳精神状态是什么?一是“虚”,一是“静”。虚即是虚空,脑中没有丝毫杂念, 没有项目,没有考核,甚至于没有自己以前的理论知识,将自己完全放空。静即宁静,不生活在热闹场中,不为外界诱惑所动。能虚能静,便能神游万古,心神专一,思虑清明。虚静的学者是纯真的学者,一个学者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和纯真度大有关系。

(章开沅《中国学者出路何在?》)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50年代,章开沅接待德国研究辛亥革命的学者,又与辛亥老人畅谈,反思和激励使他把研究重点转向辛亥革命史。

B.章开沅在辛亥革命史、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C.章开沅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因而倡导史学研究者进入“虚”和“静”做学问的最佳精神状态,做纯真的学者。

D.针对当前社会重科技轻人文产生的诸多问题,章开沅提出“参与史学”,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影响现实,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8.章开沅研究辛亥革命史,做出了哪些方面的贡献?请简要分析。(4分)

9.作为享有盛誉的史学家,章开沅教授治学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伦,系本京兆。父光乘,在开元、天宝间为朔方节度使

伦以调蓝田尉,干力勤济。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篓失苛严,愈无功。伦请准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是役用减,鼓铸多矣。玄宗晚节盛营官室,吏介以为欺,伦阋实工员,省费倍。

从帝入蜀,以监察御史为剑南节度行军司马、置顿判官。时中人卫卒多侵暴,尤难治,伦以清俭自将,西人赖缓。中宦疾之,以谗贬衡州司户参军。度支使第五琦荐伦才,擢商州刺史、荆襄道租庸使。襄州裨将康楚元乱,自称东楚义王,刺史王政弃城遁。贼南袭江陵,绝汉、沔饷道。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德宗嗣位,选使绝域者,擢伦太常少卿,充和吐蕃使。伦至,谕天子威德,赞普顺悦,乃入献。还,进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使,如旨。伦处朝,数论政得失,宰相卢杞恶之,改太子少保。从狩奉天。及杞败,关播①罢为刑部尚书,伦在朝堂流涕曰;“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闻者惮其公。帝后欲复用杞为刺史,伦苦谏,言恳至到,帝纳之。进太子少师、郢国公,致仕。

时李楚琳以仆射兼卫尉卿,李忠诚以尚书兼少府监,伦言:“楚琳逆节,忠诚戎丑,不当宠以官。”又请为义仓,以捍无年;择贤者,任帝左右。谓吐蕃豺虎野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居家以孝慈称。卒,年八十三,赠扬州都督,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减)

【注】①关播:由卢杞推荐担任宰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B.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C.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D.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庇荫,即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才学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之为节度使。

C.赞普,在吐蕃诸王的名字中多有此词。《新唐书·吐蕃传》云:“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

D.义仓,是一种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最初仓库设在“闾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做“社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伦治政有方,在担任铸钱内作使判官时,提出合理建议,改变了一些不当做法,收效显著。

B.韦伦为官清廉,面对宦官禁军大肆侵夺,他坚守原则,自我约束,不与其同流合污。

C.韦伦英勇善战,在平定楚元叛乱中,虽然刺史弃城而逃,但他毫不畏惧,采取策略平定了叛乱。

D.韦伦公正刚直,上朝时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对皇帝的不当做法委婉劝谏,直至皇帝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

(2)谓吐蕃豺虎野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① (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已被贬外任杭州通判三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灾民唱歌啼哭的声音都令人伤悲,远处灯火夜空疏星渐趋喑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环境。

B.“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万家合欢的除夕夜,诗人受命独在异乡,百姓歌哭,音犹在耳,眼疾苦思,辗转难眠,非守乐岁,悲情难抑。

C.“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盖着几条被子依然冰冷,说明天太冷了,洗头感到头轻发疏,实是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

D.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激愤与忧虑,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以及被贬外放,仕途坎坷的忧伤。

E.全诗以哀情起句,以乐景结句,欲扬先抑,将诗人民生之忧、家国之痛、壮志未酬之苦淋漓以致地表现出来。豪放之情跃然纸上。

15.尾联运用了比拟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5分)

1、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片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 ,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描写了滔滔的江浪。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 , ”两句写当年的遗迹还在,英雄人物却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风流云散。

3、杜甫在《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 ”写出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日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人一度预言,纸质书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而现在看来,纸质书非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大有重整旗鼓之势。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当,就能聚蚊成雷,一呼百应,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不加辨析,随意转发,就可能以讹传讹,危害社会。

③为弘扬传统文化,我校语文组和美术组联合举办校园书画展,师生一起舞文弄墨,大展风采。

④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由14颗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其网络实现全球覆盖计日程功

⑤老张65岁才从单位退休,不过不断有人上门请他做事,他总是笑着说“老啦,我只有敬谢不敏啦。

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特朗普时经济走向的预测只是他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一次“出位表演”。

  1. ①④⑤B.①③⑥C.④⑤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12306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B.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C.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到中国特色杜会主义事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D.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这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①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②可能不美③变成另外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④山雨空灌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⑥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都当成是美的。


A/或者因此
B/甚至所以一定
C进而因为/
D如果不仅而且/那么当然
J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 (5分)

很多人认为我们生活在大都市,“二十四节气”就和我们没有关系了。其实,“二十四节气”①,但对现代社会仍有意义。随着大自然对我们的限制越来越少,眼下都市人的生活对时空有一种超越,作息并不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但其实我们的生物钟仍然受制于当地的时间,如果忘记了这一点,②,所以哪怕是工作繁忙的今天,③。比如很多人上火、发炎等身体不适,大都是丧失时间感的结果。

21.下面是某校远足活动的安排示意图,请从学校领导安排工作的角度为这个构思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合理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山西省朔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他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一)(9分)

1.B【解析】强加因果,二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3分)

2.C【解析】“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原文是必要条件。(3分)

3.D【解析】两个“就可以”表示的条件关系有误。从原文看,有前者未必“就可以”实现后者。(3分) (二)(14分)

4.(3分)答B (A 不是“主要目的”; C“宫本的棋艺并不高”理解错误 ; D理解有误 )

5.(5分)三爷是一个棋艺高超、英勇无畏、仇恨侵略者、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真正的棋王。(2分) ①棋艺高超:他酷爱下棋.被称为“棋王”,心有棋局,能下盲棋,以及与王虎、宫本对决等场面描写都体现了他棋艺高超;②英勇无畏:他不顾家人劝阻,勇敢地去和日本侵略者比赛下棋,体现了他的英勇无畏; ③爱国精神: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将宫本杀得片甲不留,体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爱国精神。(三点解释分别1分)

6.(6分)(1)合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情节发展角度看。输棋后宫本面已尽失,心已脆弱,故自然而跪,跪是失败。从性格来看。宫本对三爷心存敬畏,故望着遗体自然而跪,跪是敬畏。从主题来看。这一情节更充分表达出对三爷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赞美。(每点2分)

(2)不合理,不在情理之中。从身份上看。作为侵略者,他不可能给三爷下跪。从性格上看。宫本骄傲气盛,不可能下跪。从主题上看。下跪情节也无助于表现宫本的残暴。(每点2分)

(三) (12分)

7.(3分) C

8.(4分)①学术活动方面:倡议召开学术讨论会,成立辛亥革命研究中心 ,举办各种学术活动。②学术著作方面:撰写论文,出版、编纂有影响的学术专著。③培养研究人才方面:培养了饶怀民等一大批辛亥革命研究者。④学术交流方面:赴美国、日本交流,把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5分)①重视“原生态”史料,先后到南通、北京、苏州等地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勤于著书立说;②史海远航,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辛亥革命史、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③有先进的史学研究理念,用全人类大史观的理念进行研究。(答对1点给1分,答 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二、(35分)

(一)(19分)

10.B【解析】“益怠”的主语是“寇”,因此应在“寇”前断开。文意为擒住了康楚元献给了朝廷,故“乃击禽楚元以献”是一个整体,应在其后断开。(3分)

11.A【解析】应为“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3分)

12.D【解析】“委婉”一词不当,“直至皇帝采纳”也不确切。(3分)

13.(1)宰相没有德行,使得天下到了这种地步,却仍然任用他为尚书,以后还怎么劝善?(关键词:无状、至此、何、劝各1分,句意1分。)

(2)他认为吐蕃有豺虎一样的野心,不会奉行(遵守)信约,应当谨慎防御边境。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对他以厚礼相待。(关键词:事、宜、善、礼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韦伦,世系本属京兆。父亲韦光乘,在开元、天宝年间任朔方节度使。

韦伦因为门荫调任蓝田尉,他勤勉强干。杨国忠征他为铸钱内作使判官。杨国忠征发许多川县平民让他们铸钱,役使的不是精通铸钱的熟练工匠,虽然棰打催促苛刻严格,却愈加没有功效。韦伦请求依照合适的价钱招募工匠,替代没有技术的人,由此役使的工匠减少了,铸造的钱币却增多了。玄宗晚年大建宫室,官吏从中欺诈谋利,韦伦核实工员,费用倍减。

韦伦跟从皇帝入蜀,以监察御史的身份任剑南节度行军司马、置顿判官。当时宦官禁军大肆侵夺,尤其难以治理,韦伦以清廉节俭自我约束,西蜀百姓依赖他缓解困苦。宦官忌恨他,他因遭受谗言被贬为衡州司户参军。度支使第五琦推荐韦伦(称他)有才能,提拔他为商州刺史、荆裹道租庸使。裹州裨将康楚元叛乱,自称东楚义王,刺史王政弃城逃跑。叛贼向南袭击江陵,断绝汉、沔运粮通道。韦伦调兵驻守邓州,宽厚安抚降贼。寇贼更加懈怠,韦伦便攻击擒捉康楚元献到京城,收租庸二百万缗。召入任卫尉卿,不久兼宁陇二州刺史。

德宗即位,挑选出使边远地方的人,升任韦伦为太常少卿,充任调和吐蕃的使者。韦伦到达吐蕃,宣谕天子威德,赞普顺服喜悦,便入献贡物。韦伦出使返回后,晋升为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次出使,符合旨意。韦伦身处朝廷,多次论述政令得失,宰相卢杞憎恶他,改任他为太子少保。韦伦跟从皇帝到达奉天。卢杞失败从后,关播罢相任刑部尚书,韦伦在朝堂上流着泪说:“宰相没有德行,使得天下到了这种地步,却仍然任用他为尚书,以后还怎么劝善?”听到的人都敬畏他的公正。皇帝后来想再任用卢杞为刺史,韦伦苦苦劝谏,言辞极为恳切周到,皇帝接纳了他的谏言。韦伦晋升为太子少师、郢国公,退休。

当时李楚琳以仆射的身份兼任卫尉卿,李忠诚以尚书的身份兼任少府监,韦伦说:“李楚琳叛逆失节,李忠诚是戎人小丑,不应当宠信任用官职。”又奏请建立义仓,用来防备荒年;选择贤人,任用在皇帝左右。他认为吐蕃有豺虎一样的野心,不会奉行(遵守)信约,应当谨慎防御边境。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对他以厚礼相待。韦伦在家以孝顺慈爱著称。去世时,享年八十三岁,追赠扬州都督,谥号为肃。

(二)(11分)

14.(5分)B3分,A2分,D1分。(D缺“病中的伤感”,C“盖着几条被子依然冰冷,说明天太冷了”应为“不止天冷,说明心更冷”,E“以乐景结句,欲扬先抑,将诗人民生之忧、家国之痛、壮志未酬之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豪放之情跃然纸上”分析牵强附会)

15.(6分)尾联,诗人写他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它们,这就是苏轼的豪迈之处了。(3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残灯客中、长夜、孤舟中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以及无奈与自嘲。(3分)

(三)(5分)16.无答案

三、(20分)17.(3分)C(“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聚蚊成雷”比喻流言、毁谤纷起,喧嚣可畏,为害很大,贬义词,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舞文弄墨”有两个意思。①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②指玩弄文字技巧。此处不合语境。“敬谢不敏”,是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计日程功”是指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用于此处正确。“耸人听闻”是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18.(3分)D(A不合逻辑,“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有矛盾。B成分残缺,应在“足球联赛”后加上“机制”。C两面对一面,其中的“能否得以”删除)19.(3分)A

20.(5分)虽然是古代农耕社会留下的财富

就会给身体带来不适

我们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物钟

答出一处1分,两处3分,三处5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本次远足活动由团委和政教部联合举办,团委任总负责。(2分)。团委负责活动前的策划组织,到达目的地的文艺表演及表演评比活动;政教部负责活动前的路线勘察、整个活动的安全保卫和摄影报道。(4分) 22.略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