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包屯高中2015-2016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段考

高一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法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弟晕尤相笃睦等每月自东都省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4.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 /简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尤相笃 /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 /暠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 /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 /严简州境 /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 /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 /慎如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2.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虞美人·听雨(宋)作者: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8.通读全词,概括作者的思路(5分)

9.全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迷离、凄怨意境。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士在我们的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草原上的河流作者:刘庆帮

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我只在电影、电视和画报上看见过草原之河,那些景象多是远景,或鸟瞰之景。在我的印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犹如在绿色的草原上随意挥舞的银绸,煞是漂亮动人。这样的印象,是别人经过加工后传递给我的,它不断提示着我对草原河流的向往。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

  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明水的衬托,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有羊群涉过水流,到洲子上吃草去了。白色的羊群对绿洲有所点化似的,使绿洲好像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油画。

  而南方的河流被高高的堤坝规约着,只能在固定的河道里流淌。洪水袭来,它一旦溃堤,就会造成灾难。草原是不怕的,草原随时敞开辽阔的胸怀,不管有多少水,它都可以接纳。水大的时候,顶多把草原淹没就是了。但水一退下去,草原很快就会恢复它绿的本色。绿色的草原上除了会增加一些水流,还会留下一些湖泊和众多的水泡子。从高处往下看,那些湖泊和水泡子宛如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明珠。

  在一处坐落着被称为亚洲第一敖包的草原上,我见几个牧民坐在河边的草坡上喝酒,走过去和他们攀谈了几句。他们四个是一家人,父亲和儿子,婆婆和儿媳。在羊圈里剪羊毛告一段落,他们就带上羊肉和酒,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喝酒。他们没有带酒杯,就那么人嘴对着瓶嘴喝。他们四个都会喝,父亲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子;婆婆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媳。他们邀我也喝一点,我说谢谢,我们一会儿到蒙古包里去喝。我问他们河水深不深,能不能下水游泳?小伙子答话,说水不深,天热时可以到河里游一游。正说着,我看见三匹马从对岸走来,轻车熟路般地下到河里。马儿下到河里并不是都喝水,有的在河里走来走去,像是把河水当成了镜子,在对着“镜子”把自己的面容照一照。我又问他们,河里有没有鱼?小伙子说:鱼当然有,河里有鲫鱼、鲇鱼、鲤子,还有当地特有的老头儿鱼。老头儿鱼最好吃。那么,月光下的河流是什么样子呢?小伙子笑了,说月亮一出来,满河都是月亮,可以在漂满月亮的河边唱长调。

  又来到一条小河边,我看见河两边的湿地上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花朵。草原上的野花自然很多,数不胜数。红色的是萨日朗,紫色的是野苜蓿……。这种白色的花朵是什么花呢?我正要趋近观察一番,不对呀,花朵怎么会飞呢?再一看,原来不是花朵,是聚集在一起的蝴蝶。蝴蝶是乳白色,翅膀上长着黑色的条纹,一片蝴蝶至少有上百只。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有人说蝴蝶在开会,有人说蝴蝶在谈恋爱,还有人说蝴蝶在产卵。蝴蝶们不说话,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我想和蝴蝶做一点游戏,往蝴蝶群中撩了一点水。水珠落在蝴蝶身上,蝴蝶像是有些吃惊,纷纷飞扬起来。一时间,纷飞的蝴蝶显得有些缭乱,水边犹如开满了长翅膀的白花。蝶纷纷,“花”纷纷,人也纷纷,朋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无能,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我终于找到和草原上的河流相对应的东西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长调的婉转对应河流的蜿蜒,长调的起伏对应河流的波浪,长调的悠远对应河流的不息,长调的颤音对应河流的浪花……我不知道是草原上的河流孕育了蒙古长调,还是蒙古长调升华了河流,反正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动人情肠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1. 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首段表现了“我”对草原上河流的向往,为下文写“我”亲见草原上的河流埋下伏笔。

B.文章首段突出了草原上的河流的美丽,而这种经过加工后的河流的印象又与“我”亲见的草原上的河流相互映衬。

C.文章说小伙子对草原河流里的鱼的种类非常熟悉,并且认为老头儿鱼最好吃,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牧民毫无节制地对草原的索取的不满。

D.“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草原上蝴蝶的自由自在,写出了草原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E.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这些描写呈现出朋友们的浅薄,通过对比,表现了我对草原上蝴蝶的欣赏、喜爱之情。

(2)作品在描写草原上的河流时,将其和南方河流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为什么以“我”的感慨和发现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4)作品的重心是草原上的河流,但是又用了很多笔墨写草原上的一家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寿山先生作者:李春雷

⑴2005年的一个暮春的中午,我来到寿山先生的故里——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山寺村采访。谈及当年惨烈的一幕幕,他的孙子张子成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⑵寿山寺村,原名南彦寺村。由于距离县城45里,日本人鞭长莫及,这里的抗日气氛格外浓烈。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鲁西游击总司令、聊城行署专员范筑先,八路军著名将领——129师新九旅旅长张维翰,都出生在这里。

⑶小村有一个民兵队,40个人,24条枪,每天早晨以铜锣为号,在村外的槐树下打麦场上进行军事操练。树上的孩子们也应和着喊,仿佛整个小村都在喊。

⑷更让小村人有底气的是开明财主张寿山。寿山先生1893年出生,曾在湖北督军王占元部下任连长、营长。1926年,王占元败散后,寿山先生隐退老家,置办庄田,课教子孙。日本人进占冀南,他不仅自己带头为八路军捐钱捐粮,还担任村粮秣委员,秘密筹粮筹款。

⑸张子成清楚地记得,宋任穷、陈再道曾几次到家里作客。有一年冬天,邓小平从涉县来到馆陶,还在他家秘密住了3天。

⑹南彦寺村西南7里许,有一个小镇——房寨,是八路军冀南军区新八旅23团秘密驻地,团长郝树祯,经常偷偷地来找寿山先生商谈。彼时日军凶焰正高,八路军困难重重。他们常默默地抽着烟,苦思冥想,愁雾笼罩着小屋。

⑺日本兵发现这一带八路军活动频繁,就在村南4里的法寺村修造一座炮楼。摩托和马队在路上来回巡逻,黄尘滚滚,恶气汹汹。

⑻寿山先生亲近八路的消息被汉奸侦知。炮楼里传出话来,让他“小心狗头”。

⑼1943年阴历年前,他又为二十三团筹办了一批小麦,正准备送去,然而形势发生突变。部队需立即转移,不仅没有带走小麦,还送来一批子弹和枪支,委托妥善保存。他二话没说,当天夜里,就和家人把这些物品藏进了村东张家菜园的一眼土井里。

⑽小村的眼睛睁得圆圆,日日夜夜盯紧四周。冬天夜里太冷了,怎么办?人在粪堆里蹲着。粪堆发酵后,里面热气腾腾。挖一眼小洞,钻进去,虽然臭气烘烘,身上却是暖烘烘的。

⑾正月十四黎明,300多名日军发动突袭,此举被粪堆中的眼睛发现了。一声报信枪响,村民全部撤退。日军进村,一无所获。

⑿仅仅隔了一天,日军就杀了回来。他们挨家挨户把村民驱赶到村中央大庙前的一个大坑里。寿山先生和民兵们都来不及转移,尽在其中。

⒀鬼子先是从人群中拉出一个中年人,没有问话,直接劈砍。死者的血浆“噗”地喷出两三米,顷刻分离的尸身和头颅各自颤动着。接着,日军又拉出十几个青年男女,剥光衣服,拷打、火烧、灌水,逼问谁是民兵,谁是村干部。不吐实情者,一一砍头。十几个青年的血,霎时涂满整个炕沿。

⒁村民张廷俊吓得浑身发抖如筛糠般,屈服了。村长范树奇,民兵武进安、范树伍、范成发等被一一指认出来。但这些人都是硬汉子啊。日本人拷问无果,全部砍杀。

⒂寿山先生不幸也被揭露。

⒃日军先是把张寿山横捆在树下的一张木床上,追问粮食在哪里,枪支在哪里,寿山先生闭着眼,拒不答话。几个皇协军便开始撬寿山先生的嘴巴,灌辣椒水。寿山先生猛烈地咳嗽着。日本人把他吊在树上,脚下堆满木柴,泼上煤油。木柴被点燃了,棉鞋烧着了,棉裤烧着了……太阳在云层里闭上了眼,大槐树剧烈地颤抖着。他拼命地挣扎着,仰天大骂:“小日本,王八蛋……”寿山先生素来是一个文明人,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从来没有说过粗话啊。

⒄日本人最终也没有找到粮食和枪支弹药,撤出之前,把寿山先生的房子全部点燃,也把叛徒张廷俊的头砍了下来。这一天,日军在南彦寺村共杀害村民53人。

⒅一天夜里,宋任穷来到张寿山坟前,磕头致哀,并向陪祭的当地干部传达邓小平和冀南行政公署命令:将南彦寺乡南彦寺村改名为寿山寺乡寿山寺村。接着,他掏出一张纸,交给寿山先生的二儿子张化普,嘱咐道:“从今以后,可以凭此证向当地抗日政府领取抚恤金”。

⒆张化普现住黑龙江省塔山县,已瘫痪多年。“文革”时,寿山寺乡寿山寺村被改名为向阳公社向阳大队。张家被查抄,那张特殊的抚恤证也被烧了。张化普被造反派吊在庙前的那棵大槐树下,打得死去活来。“文革”过后,国家规范地名,村名又要改回先前的南彦寺村。张化普为此专程到北京申诉。宋任穷说,寿山先生对革命有大功,还是叫寿山寺村吧。于是,乡村名字又被确定为寿山寺乡和寿山寺村。

⒇我到寿山寺村采访的那一天,正好赶上大集。石榴如火,槐花桑椹,各呈黑白。处处飘酒香,满街晃醉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安逸早已成为庸常的生活状态,他们或许不再理会寿山寺的含义。再或许,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位名叫张寿山的老人……

(摘自2015年7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⑸段写“宋任穷、陈再道曾几次到家里作客。有一年冬天,邓小平从涉县来到馆陶,还在他家秘密住了3天。”表现了共产党人对寿山先生的信任,侧面描写了寿山先生为抗战作出的重要贡献,照应前文,交代村民更有底气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寿山寺村”改名作铺垫。

B.文章第⑹段中“他们常默默地抽着烟,苦思冥想,愁雾笼罩着小屋”,表现了抗日形势异常严峻,抗日军民无计可施,一片茫然。

C.文章第⒃段中“太阳在云层里闭上了眼,大槐树剧烈地颤抖着”,运用拟人手法,借助想象,生动表现了鬼子的惨无人道,更展现了寿山先生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D.文章以时间为线,以“老槐树”为线索,老槐树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抗日民众轰轰烈烈的壮举,见证了“文革”时期的颠倒黑白的混乱历史,也见证了今天老百姓富足的生活。

E.文章通过张化谱今昔命运的对比,揭示了“文革”时期张家遭受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张化谱的同情,为寿山先生的死深感不值。

(2)文章多次完整地书写“寿山寺乡、寿山寺村”,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6分〉

(3)本文作为报告文学,以“寿山先生”为题,却花了较多笔墨描写寿山村的民兵队训练、小村的眼睛、寿山村里十几个青年受拷打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材料,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章中“这么多年过去了,安逸早已成为庸常的生活状态”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李梦阳是家长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聪”字,但孙聪的成绩实在有点愧对爸妈的期望。可李梦阳的妈妈总是会夸孙聪漂亮:“女孩嘛,读书也毕竟不是唯一的出路,相貌也起决定作用呢……”尽管谁都知道这句话是 ,可是孙聪还是蛮高兴的,她终于有比得过别人的方面了。

②汤显祖因为一篇言辞激烈的奏折,被一脚踹出了朝廷。尽管心生怨念,但他再也不敢像打了鸡血一般大骂明神宗了,《牡丹亭》就成了汤老先生针砭时弊、 的地方了。

③花蕊夫人的一曲《宫词》:“”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如甄嬛般居住在深宫里的寂寞女子也并不总是勾心斗角,在皇宫花园 。有时,她们也会来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不过是以红罗被为赌注。

A.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暗箭伤人 B.指桑骂槐 含沙射影 暗箭伤人

C.指桑骂槐 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 D.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当国企背景的首汽集团高调亮相中国专车市场后,无论滴滴、Uber抑或神州都明白,那个传说中将于九月末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终于以一种奇特方式向这最大的几位玩家摊开了部分底牌。

B.近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卖出。某网络刊出《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文章认为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的又一佐证。李嘉诚亦由此前深受国人所喜爱而变得备受质疑。

C.重视青训工作的冰岛足球队杀进了2016年法国欧洲杯决赛圈,这对于世预赛严重受挫、洋主帅被喊下课的中国足球来说,冰岛足球的发展之路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D.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是关键。然而引人关注的是,“原研药”这一只在中国特有的品种却在降价中多次被若有若无地“忽略”了,是主管部门没看见,还是另有隐情?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窗棂间爬着一溜紫藤,隔着青纱和我对坐着,在微凉的秋风里和我互诉哀愁。

, 。 。 。 , 。我站起身,眼前的绿烟红雾缭绕着。使我有着微微眩晕的感觉,遮不住的晚霞破墙而来,把我罩在大教堂的彩色玻璃下,我在那光辉中立着,洒金的份量很沉重的压着我。

①翠生生的叶子簌簌作响,如同檐前的铜铃,悬着整个风季的音乐

②风一过的时候,醉红乱旋,把怜人的红意都荡到隔窗的小室中来了

③这音乐和蓝天是协调的

④那串紫藤这些日子以来美得有些神奇

⑤和那一滴滴晶莹的红也是协调的——只是和我受愚的心不协调

⑥秋天里的花就是这样的,不但美丽,而且有那一份凄凄艳艳的韵味

A.④⑥②①③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⑤⑥③①②④ D.⑥⑤②③④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来源:进行人体器官移植,最理想的状态是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或组织,用基因技术,分化、培养、人造一个他所需要的器官,。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比如猪、羊等身上培育出人体器官,为患者移植。这种在其它动物体内培育的人造器官叫做异体人造器官。猪是人类理想的器官供体,其器官在大小、结构等解剖学和生理学指标上与人体的器官大体接近。不过,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要将其移植到人体内仍然存在着诸如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斥反应等巨大的风险。

17.说说下面这幅新闻漫画反映的现象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6分)

六、写作(60分)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

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

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

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

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

示弱.. 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

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

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一语文答案

1.1.A(“提笔忘字”的原因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法用手机短信或进行电脑打字)

2.C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文中的表述是“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

3.B(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的,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的;而且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的现象。)4.B;

5.C;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

6.D;“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

7.(1)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但:只是;以:介词,把;以:目的关系的连词,用来;积年:多年;各1分,句意1分)

(2)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所历:所到之处,名词性短语;见:表被动;伯:地方长官;俄:不久;各1分,句意1分)

8.本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1分)按时间顺序(1分),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从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2分),表达了时光易逝,漂泊孤苦,孤独寂寞的情感。(1分)

9.(1)虚写(想象),回忆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2)白描,“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简笔勾勒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大雁失群孤飞客舟听雨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一腔旅恨、万种离愁。(3)细节描写、比喻,“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而今听雨”的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4)衬托,以少年听雨的欢乐对中年、老年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中年听雨的满腹愁思对老年听雨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5)“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6)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点滴天明”,词人满腔孤寂,雨下到天明,作者愁到天明。一“任”字,内心独白脱出,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满腔亡国遗恨。(每点2分,任意3点得6分)

10.(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1.(1)B,3分;D,2分;A,1分,“埋下伏笔”应为“做铺垫”

(2)①将草原上的河流和南方的河流进行对比,易于表现草原上河流的“自由”和草原上的“辽阔”胸怀。②将草原上的河流和南方的河流进行对比,对于大多数没有去过草原的人来说,可以借助南方河流去理解草原及其河流的特点。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每点2分)

(3)①内容上,由前文的直接描写到这里的别后抒情,耐人寻味;②思想情感上,这样的结尾升华了“我”对草原上的河流的认识,表现了“我”对草原上的河流的深情。③艺术结构上,首尾照应,使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每点2分)

(4)写草原上生活的一家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是为了表现草原上的河流。①正因为河流的滋润,他们一家人才会生活得这么幸福。②这一家人喝酒时随意快乐的生活状态,与草原上的河流自由、不受拘束的特点是一致的。③他们请我喝酒,表现了草原人的热情,这与草原上的河流的宽广胸怀相似。④小伙子和“我”的交流,丰富了草原上的河流的内涵,这是“我”不能直接由河流感受到的。(每点2分)

12.(1)A(3分)、C(2分)、D(1分);D项以“老槐树”为线索不当,应该是以“寿山寺村”村名的更迭为线索

(2)有必要;①文章以“寿山寺村”名称更迭为线索,作者在第⑴段里写自己到“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山寺村”采访,照应题目,契合报告文学的真实性。(2分)②第⑵段写“寿山寺村,原名南彦寺村”,交代了寿山寺村的历史来源,为后文寿山寺村改名埋下伏笔。(1分)③第⒅“宋任穷带来命令将南彦寺乡南彦寺村改名为寿山寺乡寿山寺村”照应前文,交代了寿山寺村改名的由来,突出了张寿山的抗日贡献,表达了党和军队对张寿山的永远铭记和缅怀之情,也表达了我对张寿山的敬仰之情。(1分)④第⒆段“文革”时、文革后,寿山寺乡寿山寺村几经改变,表达了作者对“文革”时颠倒黑白,罔顾历史的不满,对“文革”后党和国家正视历史、缅怀先烈作出的伟大贡献的欣喜(2分)

(3)①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描写寿山村民兵队的训练,表现寿山寺村抗日气氛浓烈,抗日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小孩也跟着高声应和,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决心;③小村的眼睛不顾环境的艰难,时刻警惕日军的侵掠,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与隔了一天日军突袭形成对比,表现了日军的狡诈,民兵队伍在抗日的不成熟,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④日军对寿山寺村十几个青年的暴行,突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表现了中国民众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⑤丰富了人物形象,展现了张寿山英勇抗日典型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表现了抗日民众的群像,既有个性又有广泛的共性。⑥突出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民众抗日的敬仰之情。(每点1分)

(4)①内容上描写了抗战胜利后,寿山寺村人们安逸幸福的生活。(1分)②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1分)③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忘记先辈英勇抗战历史、精神信仰缺失的担忧。(1分)④“这么多年过去了,安逸早已成为庸常的生活状态”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庸常的生活状态,现实的精神信仰的缺失让人担忧。(1分)⑤理解:人之为人,总是需要精神的支撑、道德的指引、价值的导航。抗战历史尘封的印记,闪耀着精神信仰的光辉,感人至深也催人省思。反观现实,很多人过着庸常的生活。有的人崇尚“精致的利己主义”,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有的人凡事只讲物质利益,认为精神、信仰虚无缥缈,对原则、价值嗤之以鼻……这多么可悲,又多么可怕。(2分)⑥鲁迅有一句名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一个个“你我他”,便是这“民魂”的勾勒者。置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区间,每一个人从我做起、自现在开始,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始终葆有美好的精神追求,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我们所实现的也必将超越我们所期待的。(2分)

13.A;三者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含沙射影”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也说指鸡骂狗。

14.C;A项多层定语语序不当,“最大”“几位”位置互换;B项“深受国人所喜爱”句式杂糅;D项“降低流通环节”搭配不当。

15.A;注意瞻前顾后,关联词,事理逻辑等;

16.①因为这能避免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斥反应。②科学家试图通过在其它动物,③即使未来在猪的身上培育出了人造器官

17.【参考答案】现象:某旅游地某大排挡大虾以只计算的方式宰客并牟取暴利,令游客苦不堪言。解决办法:呼吁有关部门关注并整治。(漫画内容及现象分析3分,解决问题2分)

18.立意参考: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推车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三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调查与发言权”“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推车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面对误会”“解释与反驳”“回应的学问”等;从三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如何减少矛盾”“生活中的你我他”“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附:《旧唐书·李暠传》参考译文:

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等李暠到任后,广泛告诉明了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过了很久,转任太常卿,过了十五日,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说:“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虽然吐蕃地势偏远;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贤明的人。在当时这件事情很重要,礼节要比吐蕃要高,选择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内部才能杰出的人。工部尚书李暠体态柔和美善,识见意趣严明恰当,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经到吐蕃和亲,大汉王朝不是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对远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怀想,怎么能忘记呢,应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吐蕃,准许按照标准规定出使吐蕃。”把公开以使节身份携带的一万匹礼物,私下以臣子觐见的两千匹礼物都用五彩装饰之后派遣出发。等到李暠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议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岭设立界碑,确定吐蕃、唐朝边界。设立界碑的时候,皇帝下令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观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随唐朝使者分别前往剑南和及河西、碛西,告诉边境州县:“两国和好,无相侵掠。”唐朝使者也像这样告诉边境州县。因为李暠出使完成使命,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吏部的委任文书印鉴与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鉴相同,使用起来很混杂,难以区分,李暠奏请依准司勋兵部印文例的时候,加上“官告”两个字,到现在依然这样运用。

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多岁,赠益州大都督。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