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等联片办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命题人:兰州九中卢娟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I卷(选择题  27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③黄金象征着财富 ④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 ⑤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⑥人类一切可以没有 ⑦惟独不能失去希望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⑦③⑤ C.③⑤①④⑥⑦② D.③⑤①②④⑥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

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

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4、下列不属于“文化”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理由的一项是( )

A、发展文化可以使人幸福,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治理。

B、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C、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D、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概念深层次辨析的讨论,人们迫切希望政府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方向。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

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

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

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

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

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D、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出现在繁荣和发展的。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①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②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èn):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重其忠亮 重:敬重

B.事觉,来谢 谢:感谢

C.种菜自赡 赡:供养

D.以强陵弱 陵:欺侮

8、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B.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C.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D.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粗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要旨;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来&源:

D.王敦的手下强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II卷(非选择题  123分)

四、(18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5分)

(2)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5分)

11、默写(8分)

(1)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2)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3)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其一》

(4)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5)久在樊笼里, 。《归园田居·其一》

(6)昔我往矣, 。 , 。《诗经·采薇》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11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2、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5分)

13、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25分)

翻浆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以“翻浆”为题,除了点明小说的环境特点外,主要是为了凸显当时行车环境的恶劣以及青年在颠簸的车厢里被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事实。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表面原因是车中无座,实质上是因为不认识他,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这句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推动了后文的情节发展,暗示青年将要像以前的搭车人一样干坏事。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看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15、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6分) 资*源%库

答:                                                                 

 16、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6分)  

答:                                                                

 17、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七、语言知识及运用(共9分)

18、下面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某公司面试时的自我介绍片段,有四处表达不够妥当,请指出并改正。(每条第一个横线处填写所修改句子前的序号,每条1分)(4分)

  ①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②能够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③深感欣慰。④我很早就从媒体上了解了你们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⑤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如雷贯耳。⑥我对薪水的要求并不高,⑦每月只有3000元就行了。⑧希望能够通过这次面试给各位留下好印象。

  1. 处   改为                     
  2. 处      改为         
  3. 处      改为              
  4. 处      改为          

19、指出下面的古诗所咏的是哪个传统节日。(3分)

⑴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 )

⑵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⑶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蕴含哲理、句式与示例相近的句子。(2分)

花瓶:外表再漂亮,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作文(60分)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21、请结合材料及自己的切身经历与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答案B。 “一念之差”多形容一念之间做出坏或错误的决定;“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表示仇恨得到消除;“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之意。

2、答案A。 B.问题是“这”指代不明C. “当务之急”与“现在”重复。D.“加强……门槛”,搭配不当。A项迷惑性较强,“新考验”本身包括能否考验的住两个层面,和前面“能否”是对应的,这是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题。

3、答案C。解题思路:首先通读七个句子,明白这个语段的中心话题是谈“希望”的重要性。然后抓住代词、关联词语及其他重要词语,把“零件”组装成“部件”。“它”指代的是什么?显然是希望,①句从正面写到了希望,而且“希望”一词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可见④句必定在①句之后;⑤句用“但”字转折,带出“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可见⑤句必定在③句之后;⑥⑦两句语意紧密相连,且相反相成,⑦句末尾又与②句开头一致,构成了顶真的手法,且②句回答了“不能失去希望”的原因,这三句一气呵成,显然应放在—起。这样,我们把原来分散的“零件”组装成三个“部件”:①④/③⑤/⑥⑦②。最后研究语段的内在联系,确定合理的顺序。整个语段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的,正面是①④③⑤句,反面是⑥⑦②句。整个语段用“黄金象征着财富”引入话题,可见③⑤应在①④之前;再根据“先正面后反面”的原则,语序最恰当的一组应是C项。

4、答案A。 A项是发展文化的目的,且没有定论。注意题干信息“理由”。

5、答案:B。 A、从“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中可知;B、从“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可知,因为政府提供一个主导的追求便是权威干预,政府显然是“权威”; C、“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中的“也可以”表明政府还没有“主导的追求方向”; 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

6、答案D。 A、“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可能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根”的唯一方式。B、“建文化城,写繁体字,开国学班”都只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不能说有了这些方式“传统文化”就一定能继承。C、原文中没有依据

7、B (谢:谢罪。)

8、B

9、C (郭舒并不是在王澄的手下担任领军校尉;从后文看,郭舒也没有担任武昌太守(当时的武昌太守是乐凯)。)

10、(1)(5)(郭舒)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2(5)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王澄听说了郭舒的声名,征召他担任别驾。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郭舒经常直言劝谏他。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郭舒又劝王澄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荆州当地的读书人宗庾廞曾经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廞。郭舒神色严厉地对王澄的手下说:使君喝得太多了,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胡乱行动!王澄发怒说:别驾发狂了吗?诓骗说我醉了!于是让人掐他的鼻子,烫他的眉头,郭舒跪着承受。王澄的怒气稍稍缓解,而宗庾廞也就免于处罚。

王澄失败奔逃的时候,想带郭舒渡江向东撤退,郭舒说:我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却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泽里采集野生的稻子养活自己。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郭舒说:你饿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与我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他宽宏的度量。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灾难。

王敦征召郭舒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王敦谋划造反,郭舒劝谏他,王敦没有听从,就派郭舒驻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的土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对王敦说:老百姓很久以前就买了这块地,种菜供养自己,不应该夺走他们的土地。王敦大怒说:我王处仲不来湖北,会有武昌这个地方吗?人们说这就是我的土地!乐凯畏惧,不敢说话。郭舒说:请您听我一句话。王敦说:王澄因为你得了狂病,所以掐你的鼻子,烫你的眉头,你旧病复发了吧!郭舒说:古代的狂就是正直。从前尧立下让人进谏的木牌,舜设置让人进谏的鼓,这以后就不会有冤枉无辜和放纵有罪的事情了。您能超过尧舜吗?竟然阻止我,不让我说话,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远!王敦说:你想说什么?郭舒说:缪坦可以说是个小人,迷惑贻误视听,夺走别人的私地,以强欺弱。晏子说:国君说可行,臣子说不行,这样才能成就国君的可行,因此我等不敢不说。’”王敦就让缪坦归还了土地。人们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王敦敬重郭舒公正诚信,赐予变得丰厚,多次到郭舒家拜访,上表推荐郭舒担任梁州刺史。

11、(8分)(1)渺沧海之一粟(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池鱼思故渊(4)忧伤以终老(5)复得返自然(6)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2、(5分)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13、(6分)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14、(5分)答案:A C  对一个得3分

解析:A.“凸显青年被碰得头破血流的事实”不正确,“翻浆”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猛烈地撞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疼痛。C.“将要像以前的搭车人一样干坏事”主观臆测,推理不正确,

15、(6分)答案提示:文中的“青年”是一个纯朴善良、知恩图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困苦农民。①纯朴,以“善意”解恶意:“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②善良、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③不怕辛苦,孝顺父母:“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蹲大厢板就行”“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④执著、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16、(6分)答案提示:①前后的铺垫照应。路面翻浆的交待;“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与后文“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的照应,起到解开悬念的作用。②悬念迭出,情节跌宕。青年的突然出现,引发人们的猜忌,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③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在震撼中解开悬念。④在高潮中结尾。以“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一句戛然而止,给人深深的震动与反思。(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17、(8分)①一个平凡而困苦的年轻人,揣着一颗孝顺而善良的心,在困境中向人求助,却遭受了别人的猜疑、误解以至惩罚。(2分)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陌生人之间难以相互信任乃至冷漠的社会问题。(2分)②可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和如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的角度辩证分析。(结合文本,比如文中的司机和“我”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对事情的判断有一定的盲目性,社会缺少和谐与诚信……)(4分)

  1. (4分)(1)③处深感欣慰改为非常荣幸
  2. ④处你们改为贵
  3. ⑤处如雷贯耳改为非常向往 
  4. ⑦处只有改为只要(只指出错处未能改正的不给分)

19、(3分)⑴冬至 ⑵元宵(上元) ⑶端午

20、(2分) 树叶:得势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威风扫地。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21、略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