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A卷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卷——语文(A+)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

“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从此以后,“儒”与“侠”便成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鸟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武士有人身的自由权,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阶层。他们以“舍生取义”的态度看待个人生命与重名好义的关系,随时准备为能证明其“义”的一切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又具有超现实的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种精神是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后代侠士的重要内驱力之一。
  秦统一以后,中国成为专制的一统帝国,它已经不允许那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所以,从这时开始,侠士便出现了分化:一是投向贵族,一是转向平民。随着分化的深入,侠的贵族化使它日益成为贵族生活方式的点缀,因而日益萎缩;而侠的平民化,特别是它与绿林的合流,使其找到了一种生存的土壤,因而愈加发展起来。
  如果说汉唐间武侠贵族化的倾向要稍大于平民化倾向,那么到了宋代,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而被挤向了民间,挤向了山林。这是因为,以兵变形式夺取最高权力的宋代统治者,鉴于五代十国频繁政变的教训,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再加上北宋中期以后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使不少人铤而走险,亡命江湖。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创造了社会基础;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则为义军和土匪提供了栖身和活动的场所。这些大大小小的林立山寨不仅蔓布四方,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网络,而且在各个网络中,绿林好汉的组织形态、各种仪式及绿林的观念意识等,也都将绿林文化推向了巅峰状态,并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一个亚文化圈。
  宋代以后绿林豪杰仍不乏其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事实,已经证明绿林事业的巨大能量。但入清以后,随着社会关系的各种变化,绿林活动又重新被统治者利用,各地设立的镖局和职业刺客的出现说明了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清代后期,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扣外族的入侵,绿林活动才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出现了白莲教、太平军、义和拳等声势浩大的活动。它与镖师、刺客的活动并存或转化,表明了绿林活动在后期的复杂化。

(节选自《绿林文化的渊源与演变》,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绿林文化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时期“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成为儒士,另一部分则继续保持了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成为“侠士”的萌芽。
B.战国时期武士奉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一精神成为后代绿林好汉的重要内驱力。
C.秦统一中国后,侠出现分化,侠的贵族化使其日益衰落,而平民化使其日益发展,这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
D.清朝镖局与职业刺客的出现意味着绿林活动为统治者利用,它们和白莲教等活动的并存或转化,表明绿林活动复杂化。
2.下列对绿林文化在宋代民间得到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朝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没有市场,绿林活动被迫纷纷转向民间。
B.不少平民亡命江湖壮大了绿林队伍,城市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发展创造了社会基础。
C.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有利于义军和土匪的栖身和活动,客观上为绿林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D.绿林活动蔓布四方构成了社会的特殊网络,绿林文化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亚文化圈。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朝的灭亡使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从大致相当走向截然不同,墨家理论基本湮灭,只能以精神渗透和积淀形式来发挥影响力。
B.儒与侠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有所不同,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春秋时期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遭到破坏,部分平民有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为“士”的习文与习武的分化创造了条件。

D.虽然历朝历代绿林活动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但绿林活动一直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绿林事业有时甚至可能使江山改朝换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异质伤口  
                      作者/[新加坡]希尼尔
   早在若干月前,他就下定了决心。
  然而,那与他相恋了一段时期的年轻女子似乎让他难舍难分。夜里的天台上,墨蓝天宇处闪烁的星光,把气氛调协得极为柔和。仅仅片刻的温存后,他骤然缩身,退到冰冷的大理石椅旁,脸上挂满怅然。
   “我们分手吧!”他说。
   “总要有个借口。”女人十分镇定地回应,像是闲聊着别人的事。
  “我想起了祖母……”他停了停,思索着,“今早,我替她把一颗紫铜色的子弹头送到文物馆去参加展览。”
  “什么展览?”
   “日治时期文物……”
   “跟这些日子的来往有关吗?”
   “也许没有。不过,那子弹是从我爷爷的身上挖出来的。”
   男子不再说什么,他不想去破坏这美丽的夜色,或去加深分手的无奈。
回去以后,他的祖母一再告诉他有关宪兵与良民互相对峙的故事,以及漳宜海滩上一字雁排行的肉体与机关枪互相纠缠的传闻——那是紫铜色子弹从祖父的第四根肋骨处挖出后所透露出的唯一令人信服的事实——祖母一再强调。男子不断点头。
   他再次向那相恋了一段时期的年轻女子提出分手的事。
   “不是受你祖母的影响吧?”
   “没有,她没说什么。只是今早,她又要我把一件有血色通行证的衣裳拿去展览。”
   “什么展览?”
   “日治时期文物……”
   “哦!”女人一脸茫然。
   “那些教科书都没有记载吧?”
  她沉默。男人也不刻意去继续同一个话题,尤其是在那么罗曼蒂克的餐厅里。
   他一面喝着汤,一面胡乱思索。突然,一列宪兵的影子闪进他的眼帘,并持着刺刀呼喝着……
 “当”的一声,汤匙从他手中滑落,碰到碟子的边缘,发出一声脆响,他感觉有不少视线朝他这个方向投射,连忙把碟子大做动作地检查了一番,以引开注意力。大约十秒钟后,他才继续对她说道: 
  “喝忌廉杂菜汤吧,还拌着玉米,味道挺不错的!”然后,他们低头,专心地喝汤。
  “或者——就跟往常一样,把汤里的英文字母拼一拼吧!反正还有时间。”
  “太迟了,汤里的面粉字母都快被我吃光了!”
  “那就以捞三回为限吧。”
   三回总共捞了两个E,两个R,M、O及S各一。
   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凑了好几个字,如SEE,MORE,ROSS等。

他在侍者到来埋单之前,竟然想到一个较少使用却近日流行的字眼:

REMORSE!
  “什么意思?”她一时也弄不清楚。
  “忏悔、自责。你们的词汇里缺乏的!”男人一口气把汤吞下,“充其量,只会反省!”
  那夜,男人回去后,决定与这位两年前不期在异乡谋生时相遇相恋的年轻女子——早春芳子——分手。
  他抵达家门后,等待他多时的祖母;提着一口箱子,迫不及待地对他说:“喏,这箱香蕉钞票,是那年用剩的,你看适合展出吗?还有——”她抽出上边的一张报纸,指着某段报导,压低声量,以狐疑的口气问道:
   “这可是真的?——那些人开始‘深切地反省’啦?”
   男子默不作声。良久,拿起报纸,翻阅,翻阅。翻了好几版,都是一大版的SONY,不见SORRY……           --选自《小小说选刊》)

(注:sony: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和日本女友分手过于偏激,因为侵略战争与女友并没有关系,而且他们毕竟是有感情的,从他们艰难的分手过程来看,这感情还相当深厚。

B.本文中的祖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男主人公的爱国情怀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情感,以及与相恋的女友分手的行为,都是因为她的悉心教导。

C.本文以冷静客观甚至是严肃的笔触,以现代言情小说的形式把主题表现出来,甜蜜的爱情故事与沉重的历史伤痕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D.本文采用明暗线交织的手法,异国恋人的分手过程是明线,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亚洲各国沉重的历史是暗线,匠心独运,使故事内涵更加深刻。

5. 文中多次描写了日本女友在男主人公提到分手和“日治时期文物”时,提出的疑问和茫然的表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6. 汉语和英文夹杂的特点在新加坡文学作品中极其常见。作者在本文中适用中英文夹杂的句子时,却是有着其深刻地用意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56.11万。其中,2016年海外人才归国率高达79.4%,共计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巨大的“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全面显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现象级的人才回流态势,对于迅速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好事。而且,随着人才国际化大势,不仅中国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很多“洋人才”也倾向于来华“淘金”。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在职业发展机会方面已位列全球前茅。从业领域渐由科研向创业、公共服务等多元化扩展,人员结构从“高精尖”向多层次转变,这种全方位的“登陆”,正促使中国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归潮涌是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我们不仅要张开双臂欢迎八方人才,更要把那些“千里马”用好,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成为赢得未来最坚强的战略支点。 

(摘编自邱亭《“最大海归潮”会来得更猛烈》,2017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创业。海归创业早已有之,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新的态势。 

今年8月12日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创业的新生代海归中,半数左右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5座城市,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的特点。在创业行业分布上,海归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最集中的是信息产业,占比近五分之一,其次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 

与物质条件相比,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如今,‘发展’成为点燃当代年轻人内心激情的火种。”北大创业训练营首席执行官王健表示,“欧美国家给年轻人留下的机会太少,加上语言文化隔阂,他们的才能与价值体现大多呈现等量偏弱的关系。” 各国留学生都可能面临这一窘境,但中国留学生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一个蓬勃创新的环境能让青年的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实现几何级的增值爆发。 

对当代归国学子而言,他们的激情还基于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他们在出国前就对中国势不可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此,大量留学生的人生规划中,选择“暂时离开”的目的直指“凯旋”——在海外提升自我,有一定积累后果断回国,投身创业大军。这也是青年海归创业者群体的一个新特点,即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机遇紧密结合,相互成就。 

除了客观条件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促使海归们思想解放。王健分析说:“当留学生看到国内80后、90后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他们也会想,自己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对于留学生回国创业热潮的未来,陈庚和王健所见略同:目前,归国学子创新创业正值爆发期,此后,热潮将逐步稳定下来,确立起更成熟的发展模式,前景会更好。 

(摘编自陈沫、王庆环《发展机遇点燃喷薄的创新力》,2017年9月1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回国后,舞台更大,更有归属感。”走进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欣的办公室时,她正埋头工作。 

张欣2012年7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从事磁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发现,磁场可以改变肿瘤细胞中一种蛋白质的排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发现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许多海归博士共同感受到“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经济下滑而大量缩减科研经费,给项目制的科研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但国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的科学研究需要整合越来越多的资源、学科和人才,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叉研究,而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目项目当中。”

(摘编自徐靖《科研报国,快马加鞭》,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则材料是一篇评论,该评论认为“海归热”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提升,并提出将“海归”人才用好至关重要。 

B.第二则材料是一则通讯,介绍了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的新态势,阐述了新海归的新追求。 

C.第三则材料以描写式的导语开篇,勾勒一幅画面,从一小视角,真实地写出张欣归国后的工作状态。 

D.这三则材料从不同层面论述了留学人员的海归热潮,吸引留学人员归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利好政策和社会大环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2016年海外人才回国人数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这股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期,进而逐步稳定。 

B.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C.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自主创新创业是最有前景的一条道路。 

D.对于不看重物质条件,而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新海归来说,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有着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 

E.“海归”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中国大型科研项目的开展。  

9.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出现“海归热潮”的原因。(4分)

  1. 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石闵字永曾,虎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勒破陈午于河内,获瞻,时年十二。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历位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闵幼而果锐,虎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勇力绝人。虎即位,封为修武侯,历位北中郎将。虎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暗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僭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号称大魏,复姓冉氏。追尊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为太后,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以司马李农为太宰,诸子皆封为县公。新兴王祗闻石鉴之死,称尊号于襄国,改元永宁。石祗遣相国汝阴王石琨帅众十万伐邺。六月,进据邯郸。闵尽众拒之,琨军大败。二年三月,闵攻襄国百余日,祗怯,乃去皇帝之号,改称赵王。遣太尉张奉乞帅于慕容俊。中军张春请救于姚弋仲。三月,祗相国汝阴王琨自冀州救祗,弋仲复遣子襄帅骑三万八千,隽遣将军悦绾帅甲士三万,劲卒十三万,四方攻之,祗冲其后,闵帅大败。闵与十余骑奔还邺,祗使刘显帅众十万,追奔伐邺,闵尽众出战,大败之,追奔至于阳平。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石祗为效。四月,刘显杀祗,及其丞相乐安王炳、太保张举等。遣拜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祗、炳皆虎之庶子也。七月,刘显称尊号襄国。三年二月,刘显帅众伐常山,太守苏彦告难,闵师八千救彦,败显于常山,追奔及于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为应,遂入襄国,诛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民于邺。
  三月,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击之,与慕容恪遇于魏昌城,恪方阵而前,闵众寡不敌,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溃围东奔,行二十馀里,马无故而死,遂为恪所擒,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敢妄称天子?”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俊怒,鞭之三百,遣慕容评帅众围邺。五月,送闵于龙城,告廆皝庙而杀之。邺中饥,人相食,虎时宫人被食略尽。冉智尚幼,蒋干遣詹事刘猗,奉表降俊。八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开门降评。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评送闵后董氏、太子智、大尉申钟及诸王公卿于蓟。初、慕容俊斩闵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木悉枯,蝗虫大起。自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雨雹,是岁太和八年也。 (选自《十六国春秋·石闵》)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善谋,勇力绝人 善:擅长
 B.迁其民于邺 迁:徙居
 C.慕容俊已克幽蓟 克:制伏
 D.马无故而死 故:原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它亦可指武将、将军名号、官署名称。
B.古代称黄河为河,黄河以南称河内,黄河以北、以西为河外。这些是按黄河的大体位置来分的。
C.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
D.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始设,周沿袭,“公”是周封爵之首,“卿”是古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石闵本姓冉因为被石虎收养才改名,长大后在谋略、勇气和力量方面都超过一般人。在石虎上位后,备受重用,后来石虎在昌黎被打败,石闵却因保全了军队,声名大振。
B.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暗等四十八人奏请石闵称帝,石闵也在南郊超越职权称帝,号称大魏,恢复姓氏为冉,石闵追加他的父亲为祖隆元皇帝。
C.石带领军队与慕容恪作战因为势单力薄,他被慕容恪抓住以后,被送慕容俊那里后,慕容俊责备石闵没有能力却敢乱称天子,石闵为自己申辩,却被处以鞭刑。
D.石闵死后,邺中闹饥荒,出现了吃人现象,在慕容俊斩杀石闵的遏陉山,山左右有约七里树木枯死,蝗虫成灾,甚至七个月不下雨,慕容俊祭祀石闵那天才下冰雹。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石闵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5分)


(2)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4.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1)《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用“ , 。”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3)《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4)《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句子是“ , 。”

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②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

③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亶们,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一介文人苏东坡在御史们的拷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④金融危机一来,很多行业都陷入了困境,金融行业首当其冲

⑤以前,读有关青藏高原的文字,早就悠然神往;现在设身处地,更是觉得这壮美的山河让我的灵魂腾空而起,偏偏翱翔。

⑥很多影视红星虽然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可是他们的一些行为却不足为训

  1. ①②④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鲁迅可以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C. 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D.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及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9.下列句子出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排序最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②凤去台空江自流③吴宫花草埋幽径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凤凰台上凤凰游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2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刘姥姥“一进”贾府,便正式揭开了《红楼梦》故事的正传,便开始了对现实生活深刻的描写与对封建末期社会的解剖,刘姥姥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2. “互文”即互文见义,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个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分四种:①单句互文,②对句互文,③隔句互文,④排句互文。

C.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46岁死于郑州。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

D.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1.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⑤①④③②       B.⑥①⑤②④③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11月15日,一位送外卖的大叔因送餐(鱼粉)超时被退单,他自掏腰包买下,却还是被顾客投诉。晚上他又回到店里,请求老板娘“把那份粉热一下带给女儿吃”,老板娘说给他重新做一份,他婉拒后离开。老板娘非常心酸,便将此事发在了朋友圈,随即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呼吁“愿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能被温柔善待”,而点餐顾客被网友骂了个底儿朝天。

老板娘的举动很暖,那种善意萦绕的画面感,让人感动。更难得的是,此事经过传播后引起了相关外卖平台的关注。平台方调查清楚情况后,不仅没有对送餐大叔罚款,相关领导还带着慰问金和礼品前去看他。但是,不得不提的事,这事可能就是送餐大叔的责任。据其回忆称,这单的地址很模糊,对方又是外地人,地址总是无法找到。情急之下他先把附近几单送完,在确认这几单餐品“已送达”时,错点了“鱼粉”这一单“已送达”。那么,顾客在看到餐品“已送达”却迟迟吃不上的前提下选择投诉,何错之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2018四月月考语文答案

1.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C项“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在文中无依据。
2.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绿林活动蔓布四方构成了社会的特殊网络,绿林文化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 外围的亚文化圈”错。这是绿林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
3.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的变化并不是秦朝的灭亡导致的。

4.C。A说男主人公“过于偏执”不恰当,并且对两人分手的原因分析有误,日本女友对历史的无知,使男主人公深感两人巨大的差距,最终导致两人的分手。B文章没有涉及男主人公的爱国情怀,他与女友分手也不是因为祖母的悉心教导。D“明暗线交织”不准确,日本侵略史不是暗线。

5.①从形象塑造上,表现了她性格的单纯和作为一个日本人,竟对那一段历史一无了解的无知。(2分) ②从主旨表现上,说明她的无知是由于日本篡改了教科书,掩盖了历史真相,企图逃避历史责任造成的,从而揭示了文章的控诉日本侵略的主旨。(2分) ③从情节展开上看,正是由于她的这种对历史的无知,使男主人公深感两人巨大的思想差距,最终导致两人的分手。(1分) 

6. ①用英文字母做拼字游戏的细节暗示日本女子对爱情痴迷以及她没有接受到关于“忏悔、自责”的教育。(2分)

②报纸上只是一大版的SONY(索尼广告),而不见SORRY(道歉)。既巧妙地回答了祖母的问题,表明了祖母对道歉的期待(1分),又暗示了现今的日本只致力于产品输出(1分),却对历史上的侵略罪行拒不认错,拒绝道歉的事实(2分)。 

7.D【解析】(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内利好政策。)

8. A E【解析】(B项,变未然为已然;C项,“最有前景”曲解文意;D项,“不看重物质条件”曲解文意。) 

9. ①从国际形势来看,人才流动趋向国际化。(1分)②从中国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机会多(1分)。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研项目当中。(1分)③从人才自身来看,回国发展机遇多而广,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可以自主创新创业。(1分)

10.C(克:战胜,攻下) 11.B(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以西为河外) 
12.B(“石闵追加他的父亲尊号为祖隆元皇帝”错误)
13.(1)石闵长大后勇猛剽悍,擅长射箭骑马,身临战阵没有顾念。勒认为他很奇特,说:“这个年轻人强壮健硕值得称赞,命石虎把他当做自己儿子(一样对待)。(“便”,擅长,1分;“奇”,认为……奇特,1分;文意通顺3分)
(2)石闵说:“现在天下大乱,你们人面兽心,尚且想篡位谋反,我是现在的英雄豪杰,为什么不做帝王呢?(“尔曹”,你们,1分;“何为”,为什么,1分;文意通顺3分)

14、(5分)(对一个得3分)D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E项,“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15、(6分)(每点2分)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16、(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7.B

18.C.A范围更广泛,人数更多。B.可以和堪称表意重复。D.介词滥用导致成分残缺。

19. B. 这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从所给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所以①③④等句不能作偶句,据此,ACD三句都是错误的,只有B句是正确的。

20. D 。《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1. A.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22.常规角度:人与人之间应多些理解和宽容。尽管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无原则地理解,无底线地宽容”,但是在不涉及根本厉害冲突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多些理解与宽容。

核心角度:规则应公平,市场应正义。如果我们在选择投诉时,都要问询一下对方有没有难处,那么消费权利和规则,岂非成了扯皮的肥皂剧?那所谓的公平正义,岂非成了看人身份下菜的碟?如果规则是公平的、市场是正义的,那么谁都不需要被“温柔以待”,只要以礼相待、以诚相交就好。

创新角度:完善奖惩机制,让规则有效度。规则的适用对象是人,外卖平台应带着“情感温度”去思考,在明确“规定动作”时多点“自选动作”,尊重送餐员的解释权和话语权,同时不断完善奖惩机制,让规则更有效度。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