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青海省师大附属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 二 语 文(满分:100分)

命题:闫丽丽

审核:祁婧 张万能 赵翠萍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俊(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C.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4.下列加点字用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乐琴书以消忧 ③雄州雾列 ④目吴会于云间 ⑤则刘病日笃

⑥腾蛟起凤 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⑧穷岛屿之萦回 ⑨屈贾谊于长沙

⑩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2宾主尽东南之美 13襟三江而带五湖

A. ①⑥⑦/②13/③⑤⑨/④11/⑧⑩/ 12 B.①⑥⑨/②13/③⑤⑦/④⑧/11⑩/ 12

C.①⑥⑦/②13/③⑤⑨/④⑦/⑧⑩/ 12 D.①⑥⑨/②13/③⑤11/④⑦/⑧⑩/ 12

5.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③都督阎公之雅望 ④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⑤目吴会于云间 ⑥之二虫又何知 ⑦急于星火 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彼且恶乎待哉

⑩今臣亡国贱俘 11而莫之夭阏者 12《齐谐》者,志怪者也

A.①⑥⑨11/②⑧/③/④/⑤⑦/⑩12. B. ①⑥⑨/②⑧/③11/④/⑤⑦/⑩12

C. ①⑥⑨11/②④/③⑧/⑤⑦/⑩12 D ①⑥⑨/②④//③11/⑤⑦/⑧/⑩12

6.下列选项对“之”的意义及用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宇文新州之懿范 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⑦而御六气之变 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⑨宋荣子犹然笑之 ⑩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 ①⑥/②③⑦/④⑨/⑤/⑧⑩ B ①③/②⑦/④⑨/⑤⑥/⑧⑩

C ①⑥/②⑦/③/④⑨/⑤/⑧⑩ D ①⑥/②⑧/③/④⑨/⑤/⑦⑩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

译文: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4分)

译文: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登楼感怀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①此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8.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字用得妙,妙在何处?(4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0.(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将作者归心似箭的感觉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2) ,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3)臣密言: ,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抚摩 

胡炎

下雪了,天冷。  

我站在窗前,往外面看,一片皑皑的白。所有的车都在街上小心翼翼地走,顶盖上蒙着雪,像个老太太。我笑了,好天气!这样的天气,病人和伤者会增多,会因各大医院的满员而流入我的私立医院。我没有理由不高兴。

神经内科的姚大夫走进来,说,又一个病人交不起住院费了。我漠然地说,你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他的儿子很难缠,求得我没办法。姚大夫说。

下午就断他的药,对付这种人非得来硬的!

 姚大夫走了。我靠在椅背上,眯起眼睛。姚大夫很像我的过去,一把出神入化的手术刀,刀至病除。

下午,一个黑脸大汉闯进了我的办公室。看样子,他来者不善。我处之泰然,习惯了。我早已学会了从容应对。他说他是那个被强制停药的病人的儿子,叫高大壮。这个名字不错,活脱脱就是他形象的概括。 

我问,你有什么事?

求求你,院长,不要给俺爹停药!他依旧求。   

我当然不想这样,可我这里不是慈善堂,没有钱,我的医院就无法运转,请你理解。我说得坦诚。俺知道,俺知道。高大壮苦着脸,眼里泪花花的,请你再宽限几日,俺去筹钱。

我侧过身,望着窗外。雪依旧飘飘洒洒,似乎北风也起来了。真是好天气啊!对付高大壮这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他,任他哭,任他闹。

“扑通”一声,高大壮跪下了。一个大汉猛然跪下了。一个大汉猛地跪在地上,把地板震得一晃,我瞧着他,那张黑脸上爬满了泪,像头绝望的水牛。

求你,救救俺爹,俺给你磕头。他磕了,很响。

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是经历过女人下跪的,但像高大壮这样的大汉,会跪,会流泪,会磕头,还是第一次。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横下心,说,拿钱看病,天经地义,都像你这样,我的医院还不要关门了?       

高大壮不哭了,黑脸更黑,鬓角一跳一跳的。良久,他红着眼说,俺脸黑,你心黑。你不给俺爹治病,俺也不让你好过。俺这就下去喊,你这儿不是医院,是黑店,反正没指望了,俺大不了赔上一条命!

救护车的笛声,破雪而入。病人正在增多。这样的好时候,医院不能乱,绝不能让高大壮胡来。我考虑着,该不该先稳住他…

这时,门又被推开,进来的是姚大夫。他看着地上的高大壮,喉结滚了一下,对我说,院长,我又给病人恢复用药了。请原谅,我没法面对病人,我是一个医生……

我愣了一下,点点头。我说,你做得对,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高大壮,医院同情你,你也要理解医院,快去筹钱吧。 

姚大夫很吃惊,高大壮也很吃惊。末了,高大壮又磕了一个头,随姚大夫下楼了。

黄昏的时候,风刮疯了。雪在空中横着飞,尖利的啸声穿过窗缝,刺入人的耳朵。我下意识地  缩了缩脑袋,准备回家。   

突然,走廊上响起了惶急的喊声,好像是哪里起火了。我走出屋门,这才知道药品和器具仓库因职工私用火炉和电暖器失火。   

如不及时控制,一旦借着风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情况危急!我一下子傻了。片刻间,我如梦方醒,赶忙拨打119,然后疯了似地奔向仓库。那里已经围了很多人,有的用盆,有的用桶,往里面送水,滚滚浓烟从门窗里涌出来,被风扯散。谁在里面?我问。

不知道。

情况怎样?

基本控制住了。

消防车赶到时,火已经被扑灭了。谢天谢地,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这时,里面的人披着一床千疮百孔的被褥走了出来,天哪,是高大壮!

我目瞪口呆。这个给我下跪的人,现在,是我的恩人。

我把高大壮安置在了病房,他的头发已全部烧焦,呼吸道也有轻微灼伤。我抚摩着他粗糙的  大手,许久才说,你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险去救火?   

高大壮看着我,憨厚地说,你给俺爹治病,俺感激你。仓库里那些东西,可都是救命的啊……   

我落泪了。我知道,我的心正被一只大手抚摩,我感到了柔软和疼痛。  (摘自《百花园》)

  1.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偶用反复手法,如“一个大汉猛然跪下了。一个大汉猛地跪在地上”,这一反复是在强调“我”对高大壮举止的震惊。

B.“姚大夫很像我的过去……刀至病除”这句话只是一种对姚大夫的补充说明,去掉它对刻画“我”的形象无任何影响。

C.“我靠在椅背上,眯起眼睛”写出了“我"因为见惯了交不起医药费的情形而产生的漠然,以及处置这种事情的泰然。

D.作者以“抚摩”为题,是想通过对高大壮粗糙大手的抚摩来突出主题,表达“我”对高大壮冒险救火致伤的深深愧疚。   

 E.小说中的人物语言,都没有用引号,而与一般叙述紧紧相连,这使小说形式显得很简洁,但又没有影响文意的表达。

(2)试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3)小说中“我"终于同意为高大壮的父亲恢复用药,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的主要人物有两个——“我"和高大壮。你认为谁是主人公?请说明理由。(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棕榈(zōng lǚ) 鞶鼓(pán ) 央浼(miǎn) 搠到(suò ) 酒馔(zhuàn)

B.糍粑(cí bā) 赍(jī)发 傩(tān)戏 泅(qiú)水 斜睨(ní )

C.拮据(jié jū) 沅(ruǎn)水  蚱(zhà)蜢 悖(bèi)时   角隅(yú)

D.怂恿(sǒng yǒng ) 恁地(nèn) 怔住(zhèng) 梵(fàn)文 讥诮qiào )

13.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落于言荃 划浆 窸窣 尺椟 洗炼 B.战战兢兢 蕴籍 颦蹙 叫嚣 棉密

C.哀声叹气 既刻 涔寂 防碍 蝉娟 D.锱珠必较 锁呐 因缘 付梓 抿嘴

1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纵观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总会有志士仁人挺身而出,毁家纾难,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B、在我国现阶段许多具体而微的百姓中,幸福感主要由每个家庭的收入决定,同时也受其他一些因素(如休闲时间、健康状态、婚姻质量等)的影响。

C、多位医药行业人士反映,药品的超高利润在业内绝非个别现象,一般情况下,药品差价平均在五倍以上,少数甚至达几百倍,让人叹为观止。

D、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层出不穷,常常令观众付之一笑,鼓掌欢呼。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韩国总统朴槿惠将于9月2-4日访问中国,出席中国政府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B.朝方炮弹疑似落入野山而非军事区,韩国军方于当地时间下午4时15分向江华郡乔栋面大约130名左右居民下达回避命令。

C.李克强总理在接受境外电视媒体采访时说,一定要彻查追责,公布所有调查结果,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D.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B.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C.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黑匣子”下定义。(4分)
         ①黑匣子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的各种资料
       ②飞机失事后可以依据黑匣子的记录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③黑匣子是一种飞行记录仪
       ④黑匣子装在飞机的座舱里

18.**中学的学报,设有四个栏目,请在栏目名称之后填写体现栏目主题的句子。要求第二个栏目与第一个栏目、第四个栏目与第三个栏目字数相等,结构对称。(4分)

栏目次序栏目名称栏目主题
第一栏目校园新风关注学校动态 发布热点新闻
第二栏目班级风采
第三栏目八面来风交流信息 汇四面八方资讯
第四栏目文苑春色

七、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瓦缸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样的联想和感受?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