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巴市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 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叶 瑞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试卷试题全部写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阅读题(70分)

  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唐代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六朝作家对鬼神怪异往往信以为真,因此在小说中采取“实录”法记载鬼神之事,干宝在《搜神记序》中曾经公开声称写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唐人虽然相信鬼神之事者甚多,但是对鬼神之事普遍表示怀疑。他们在小说中记载神鬼怪异,并非把它们当成真人真事,而是假托鬼物,以增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任氏传》作者沈既济自称“志异”,李公佐在《南柯太守传》中也说“稽神语怪,事涉非经”。他们明知鬼怪是怪异离奇的,却有意识地对此进行描写,这些做法体现了唐人小说创作的自觉性。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指出:“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在情节的处理上,唐代小说创作基本上做到了虚与实的有机结合。唐代小说作家并没有建立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小说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子、史附庸的地位,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

唐代小说强调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古典诗文自《诗经》开始,便建立了“寄托”的传统。古典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起初阶段,这种“寄托”的特点不太明显,到了唐代小说才充分体现出来,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曾经指出唐人小说“鬼物假托”的特点,《李娃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虬髯客传》等唐代小说作品都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抒写个人情怀,反映时代背景。这些小说构筑人仙相恋、梦入蚁穴、弱女报仇等等离奇怪异的情节,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唐代小说将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为一体。史传作品“实录”的方法要求做到事件真实、用词凝练、语气平缓,这样必然限制了作品艺术的发挥;唐代小说创作突破了“实录”的束缚,在作品的艺术性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唐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着大量的感情色彩,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如《霍小玉传》成功塑造小玉美丽而痴情的形象,《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柳氏传》中的柳氏、《无双传》中的刘无双、《云溪友议·韦皋》中的玉箫女等女性形象也像霍小玉一样多情、善良,感人至深。

唐人小说作家还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刻画。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作品的细节描写,《任氏传》刻画狐女所特有的细节,体现了任氏作为狐女的羞怯与谨慎。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唐代小说中是很多的,而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合理的艺术想象,一味追求情节的传奇性,很容易陷入荒诞。场面描写也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运用夸张、白描等艺术手法,烘托小说氛围,如《柳毅传》中钱塘君出场一节有声音、有色彩,还有动作,构成一幅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场面,有力地衬托出钱塘君威猛、刚烈、神力无边的形象。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曾经将“唐人以前”与“宋人以后”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可见,在情节的虚实关系上,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作品的艺术性也会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六朝作家对鬼怪之事常信以为真,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鬼神怪异之事,其创作动机就是要证明神鬼的真实存在。
  2. 沈既济和李功佐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有意识地描写一些怪异离奇的事情,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体现了创作的自觉性。
  3. 唐代谢肇淛《五杂俎》认为,小说和戏曲一样,皆有虚构之辞,情节虚构与真实必须各占一半才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4. 《李娃传》《虬髯客传》都具有“寄托”的特点,这种特点虽然从我国古代小说起源时就有,但直到唐代小说才得以充分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采用“实录”的方法必然会限制作品艺术的发挥,所以唐代小说创作不再使用“实录”的 方法。

B.作家在创作《霍小玉传》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色彩,成功塑造了霍小玉美丽、多情、善良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读者。

C.唐代小说如果只追求情节的传奇性,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和合理的艺术想象,就塑造不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D.唐代小说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艺术手法,场面描写颇有特色,这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小说作家自觉地采取虚构、想象等文学手段进行创作,这说明他们在创作实践中主体意识在增强,艺术上也趋于成熟。

B.唐代小说虚构离奇怪异的情节,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可见,唐代小说作家十分注重情节的传奇性和现实性。

C.史传作品之所以无法与唐代小说比拟,是因为它们不能虚构,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不能直接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打动读者。

D.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中评论,宋代小说过分偏爱于人物、事件的真实,所以缺少文采,艺术性与唐代小说迥然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及审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葬关中,谥曰成。 节选自《南史•王猛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C 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建,陈宣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西汉,此后形成制度。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担任官职。褐,粗布衣服。 

C.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它官职。

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号以谥法为依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猛历经凶险,勤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遇害,幸亏母亲韦氏带他出逃才避免了被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遭遇凄苦终陈之世不听音乐。 

B.王猛功勋显赫,政绩卓著。他不仅凭借军功被封为应阳县子,后又屡次升迁,开疆拓土,而且在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颂。

C.王猛审时度势,竭尽忠诚。他曾斩杀怀有异心的将领,在台城失守后穿上孝服不肯进食;也曾派部将向文帝表达忠君之意,深得文帝信赖,文帝几次下发玺书奖赏他。 

D.王猛去世,尽享哀荣,王猛去世后,文帝感到很悲痛,派人吊祭,并赠谥,他的儿子也受到父荫。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5分) 

(2) 及审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8.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9.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5分)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①《论语·学而》中认为,当有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不生气说明自己有修养的句子是“ , 。”

②《饮酒(其五)》中,作者用一问一答表达了只要内心平静,不管在哪里都会平静的句子是“ , 。”

③《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11、12题任选一题作答,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选考标记涂黑,不涂或多涂或填涂和作答不符,均不得分。

三、1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25分)

千里马的伯乐 
谢大立 
锥子是在技能比赛中得到“千里马”这个称号的。 
参加比赛的是各单位的尖子。锥子觉得自己非常不错,可每次比赛都没有他的份。于是,一番乔装打扮后,混进了参赛队伍。从比赛到坐上第一把交椅,没人认出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取掉帽子、摘去口罩、撕掉贴在脸上的狗皮膏药,人们才一声惊呼:这不是锥子吗? 
锥子笑笑,大大方方地说,大家是不是很奇怪,谁叫我来的?我怎么会有资格参加这样的比赛……嘿嘿,正因为没人叫我来,我才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说着瞥一眼获奖席上的其他选手,我不是为奖来的,也不会占获奖名额,我只是想看看自己究竟比别人差在哪儿了。 
你不是单位派来的选手……主持会议的人上来夺锥子的麦克风。领导席上的一个胖子站起来说,举办技能比赛重在提高技能,是不是单位派来的不重要……锥子就对胖子鞠躬说,谢谢。随后话锋一转说,大家知道锥子是什么吗? 
环视台下,锥子笑笑说,猜不出吧?好,我等一会告诉大家。 
锥子清清嗓子说,因为我叫锥子,长得也不周正,小时候同学们嫌我,不与我为伍,老师也不关心我。长大后,仍然没有变。进厂的第一天,就有人对我说,锥子怎么能做名字?有个师兄还扳着我的肩膀取笑我鼻子尖尖、嘴巴尖尖、连脑袋也长得尖尖的,活脱脱一个锥子……老班长就私下里对我说,回家让你爸妈上派出所把这个名字改了吧! 
老班长关心我,让我感动。可是第二天我又对他说,你们还是叫我锥子吧,我的名字不能改,我也不想改。老班长问我为什么,我说,为什么现在我不想说,到能告诉您的时候一定会告诉您的。 
老班长,现在我可以告诉您了!我对我爸妈说了您的好意,他们说,锥子,给你起这个名,看似随意其实不随意。装在口袋里的锥子,总是会出头的……这是我们鞋厂人的口头语,也是我们的信念。我当时不想告诉您,是想有一天给您一个惊喜。我不知道我今天的表现是不是叫出头了? 
说着,锥子的泪就出来了,可惜老班长听不到我的话了。可我永远忘不了和老班长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老班长是除了我的父母外唯一关心我的人。老班长去世时我偷偷地哭了好几回。老班长走后,我成了个没有师父的徒工、打杂工,谁都可以对我说,锥子你去干干这,锥子你去干干那…… 
嘿嘿!锥子一声笑说,大家一定在说,这小子神经病呀!一时哭一时笑,一定猜不出我在笑什么?正因为谁都可以支使我,我成了大家的徒弟。当徒弟不过是学手艺,学就是了。刮研是我们钳工的基础活,把研刮好了,手艺也就学到家了。可刮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刮法、绝活,我就处处多长个心眼儿,把各位的刮法和绝活装进心里去……我今天的刮研最快最好,就是集中了大家的优点。 
锥子说完往台下走去。 主持会议的人看胖子,胖子站起来说,你去哪里?锥子说,我已说过了,我不是为名次来的……胖子打断他的话说,你给我回来,老老实实给我坐到第一把交椅上去!又和蔼地说,你是我们这次比赛的千里马,我还没有给你颁奖你就走……胖子走到麦克风前说,请锥子单位的领队上来一下。 
领队上来了,胖子对锥子说,锥子你也来一下。来到后台,胖子说,马上要颁奖了,锥子得了千里马奖,拿伯乐奖的人必须现在就定。领队说,伯乐奖要么是车间领导,要么是选手的师父,锥子这情况定车间领导显然不合适,师父老班长又不在了……锥子你说呢? 
锥子觉得这是个难题,车间领导不给他参赛资格,他对他们是有意见的,工友中他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突然,他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句装在口袋里的锥子总是要出头的话,给了他夺冠的勇气和力量……可父母不是自己这个单位的,与钳工也根本搭不上边……胖子盯着锥子的脸看着,突然说,你小子寻思啥呢?不会是想把两个奖都得了吧? 
锥子的眼睛一亮,心里也跟着一亮,脸上就把这种亮露了出来,说,领导您是说我自己是我自己的伯乐?胖子一喜说,这可是给我们今后的大赛打开了新思路!自己认为自己行,就想着法子来了,这不就是自己是自己的伯乐吗!行!就这么定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自然段采取倒叙手法,用一句话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小说的人物及其身份、事件,还点明了本篇小说的主旨。 
B.锥子技术很好,可是领导认为参加比赛应是单位的技术尖子,这既可看出领导的偏见,也暗示了锥子的人缘不好。 
C.在颁奖会上,主持人与胖子对于锥子的行为看法不一,前者认为锥子没有资格参赛,后者给予肯定,旨在褒奖技能高手。 
D.小说中的“锥子”这个名字寓有深意,既指装在口袋里的锥子总是会出头的,更是指一个人经过努力会取得成就。 
E.小说在刻画锥子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描写了他的动作、语言、肖像等,尤其注重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 
(2)结合全文,分析小说设置老班长相关故事情节的作用。(6分) 
(3)小说在刻画锥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标题应为“千里马”,而不应为“千里马的伯乐”,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来&源:四、1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25分)

“材料之父”师昌绪

师昌绪不仅是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杰出管理者和科技战略家。

1955年师昌绪克服重重困难,从美国回到祖国。回国后,师昌绪心花怒放地前往组织分配的工作单位——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当时正值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金属所在李薰所长领导下,将大部分科研力量投入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师昌绪被指定为金属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他的专长本是物理冶金学,而新的任务却涉及到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问题,他毫无怨言地挑起这副担子,边工作边学习,领导全组完成了多项重要课题,显示出他知识的渊博与处理大生产问题的能力。他不懂俄文,为了需要,就依靠查字典,译出了《金属学物理基础》一书中液体金属结构与凝固两章。1957年,金属所的研究工作重点转向军工尖端材料的研究。他被任命为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人,兼任合金钢研究室的主任。从此,他开始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与原子能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师昌绪从中国既缺镍无铬,又受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的实际出发,提出大力发展铁基高温合金的战略方针。为了克服一般铁基高温合金耐热性能差的弊端,师昌绪等人在设计成分时一反铁基高温合金中钛高铝低的常规做法,相应提高铝的含量, 从而研制出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808.代替了当时镍基高温合金GH33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

1960年冬,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为了使中国高温合金的生产立足国内,师昌绪率队与抚顺钢厂共同攻关。当时他的妻子正怀孕需要照顾,他便每天早晚乘铁闷罐车往返于沈阳到抚顺之间,即使最冷的2月也是如此。在几年的时间里,为了高温合金的推广与生产,他几乎跑遍了全国的特殊钢厂和航空发动机厂,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发生了一起飞机坠机事故。分析原因认为是轴承中混有空心滚珠造成的,从而导致数百架飞机不敢起飞,成为当时的“无头案”。师昌绪 对此进行冷静地分析研究。根据金相观察,师昌绪提出滚珠是受到高速挤压造成局部熔化而失效的,而引起上述现象是由于冷却油不洁净所致,为此,只要加强油的过滤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厂方接受了他的处理方案,使大批飞机得以重上蓝天。

1961年,美国研制成功了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的技术,并投入使用,然而其技术是严格保密的。1964年我国围绕如何使国产歼7飞机提高档次的问题,发动机设计适合材料工程师们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辩论。航空研究院主管材料与工艺的副总工程师荣科教授大胆地提出了“采用空心涡轮叶片以提高涡轮工作温度”的方案。 荣科请师昌绪主持空心涡轮叶片的研制工作,并采用“设计、材料、制造一条龙”的方案。很快,师昌绪便组织起100余人的攻关队伍。为了国家的需要,师昌绪 与大家一起日夜奋斗在金属所简陋的精密铸造实验室。在设计、材料、制造三个环节的通力协作下,不到一年的时间,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采用这种叶片的国家。此项科研成果使我国喷气发动机涡轮叶片技术跃上了两个台阶:由锻造合金改为真空精铸,由实心叶片改为空心叶片,而且我国涡轮叶片的制造工艺更精巧。

在“文革”期间,师昌绪被诬蔑为“美蒋特务”,受到非人的折磨,曾被造反派打得皮开肉绽。但是,所有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和折磨均未能动摇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之后,他被派到一个中专培训机构工作。他在教书之余,收集与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每天清晨3时起床伏案疾书。不到一年时间,他与合作者完成了一部既有基础概念又有最新动态,达70万字的金属学讲义。后来他任金属所所长,对那些整过他的人照样以礼相待,特别是在晋升职称等问题上一视同 仁,受到大家交口称赞。

生物材料是21世纪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中国因涉及几个学会不能联合而无法加入国际组织。1997年,师昌绪经过努力将几个学会联合成立了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并被推选为理事长,并于1998年加入国际组织,避免了与彼岸的矛盾与冲突,同时成功争取到2012年在中国召开第九届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他不是生物材料专家,但他热心促进中国生物材料的发展,完全出于对中国材料科学与技术进步的责任心。

师昌绪总是说“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智慧、体魄是基础,勤奋、进取是动力,素质、品德是保证,环境、机遇是条件。”他人生的每一步无不印证着这些道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师昌绪在文革期间受到非人的折磨,但没有改变他对祖国的赤诚和对事业的执着,反而激发了他进行科研和著述的热情和决心。

B.师昌绪在担任沈阳金属研究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期间,领导全组完成了多项重要课题,显示出他知识的渊博与处理生产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C.师昌绪团队的科研成果,不仅使我国喷气发动机涡轮叶片技术由锻造合金改为真空精铸,由实心叶片改为空心叶片,而且在制造工艺上超过了美国。

D.面对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发生的一起飞机坠机事故,师昌绪冷静分析,准确的找出了原因,表现了他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E.为使国产歼7飞机提高档次,师昌绪提出了“采用空心涡轮叶片以提高涡轮工作温度”的方案,并提出“设计、材料、制造一条龙”的研制方案。

(2)师昌绪为我国材料科学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

$来&源:(3)师昌绪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敬,高尚品格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师昌绪说,“勤奋、进取是人有所作为的动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人传统上是安土重迁的,因为长期的封建自然经济使人们对故土产生了一种 依赖和爱恋的情感,到哪里都不忘落叶归根。

②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没有灵魂的校训不足为训。

③普通员工看重工资的高低,在身无长物的前提下,没有想过学习工作经验和提高职业技能;优质员工更看重的是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

④武汉一大四女学生1年发200万元微信红包,女子因此欠下高利贷,而女子父亲为帮其还高利贷卖掉了爱车,可依旧杯水车薪。

⑤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一些企业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地去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

⑥靠以往的生活经验,靠翻阅资料、靠在网络上搜索,用闭门造车的方式去进行创作,这样写出的作品必然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资料表明,气温骤降或突然由温暖的环境来到寒冷的环境,往往会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B.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交规,对闯黄灯、开车打电话等行为严厉进行处罚,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规”。

C.“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D.京广高铁已经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最快不到8小时,比目前京广铁路上最快的普速客车时间缩短了一倍多。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社会情绪能力”是继“情商”之后,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

资*源%库 ①人的智商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

②而智商的高低,至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

③只要不不断学习,知识就会长进,智商就会提高

④你过得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

⑤ 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

⑥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⑥④ C.⑥②③⑤④① D.⑥④⑤①③②

  1.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水是生命的源泉,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只有地球拥有水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_①__。那么,__②__?这一直是个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比较典型的说法是,地球诞生之初就有水,那时大气或者地表中的氢与氧化合成水分子,逐步积累形成现在的海洋。其他八个行星即使有“天水”降落,但由于其自身物理环境匹配,要么太热要么引力场太弱,因此__③____.
  2. 下面是“圆梦1+1”爱心助学公益活动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5分)

内蒙古临河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六、18.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6年——2017年第一学期月考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 C (“情节虚构与真实必须各占一半”错误。太过绝对,原文的意思应该是“情节亦真亦假)
  2. A (原文是“唐代小说创作突破了‘实录’的束缚”,可知并不是说所有的“唐代小说”都不再使用“实录”的方法,还是仍有一部分会使用)
  3. C (“史传作品之所以无法与唐代小说比拟”表述绝对,原文只从“实录”的角度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不能直接进人的内心世界,打动读者”属于臆测内容)

二古诗文

4、A

5、C(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6、A(原文表述是终陈文帝之世)

7、(1)当时孔范、施文庆等人交互结党营私,陷害梗直的人,商议将要把王猛调出而没有合适的机会。(“比周”,“梗直”,“出之”各1分,句意2分,比周:结党营私。梗直:形容词用作名词,梗直的人。出之:“出”为使动用法,“使之出”;“之”,代词,指王猛。)

(2)等到弄清楚了陈后主没有死,(王猛)就派他的部将辛昉驾乘驿马疾行到京城投诚。(“审”,“驰驿”,“归款”各1分,句意2分。审:清楚,明白。驰驿:驾乘驿马。归款:投诚。)

参考译文

王猛字世雄,是琅邪临沂人。五岁的时候父亲王清遇害,陈文帝的军队渡过浙江,访察他们,准备加以诛灭。他的母亲韦氏带着他逃到了会稽,于是得以免祸。长大以后,勤学不倦,博览经史,兼学孙子、吴起兵法。因为父亲的遭遇太苦,他在整个文帝时期始终不听音乐,吃蔬菜粗粮,穿粗布衣裳,以丧礼自处。宣帝即位,才开始求官。

太建初年,初入官场担任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调任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令他跟随大都督吴明彻去夺取土地,因为军功封为应阳县子。逐步升迁为太子右卫率,调任晋陵太守。威恩兼用,奸人盗贼匿迹,富商遍地,人们都说“应该归功于王府君”。郡中的人们歌唱他。当时孔范、施文庆等人交互结党营私,陷害梗直的人,商议将要把王猛调出而没有合适的机会。正巧广州刺史马靖不服从征调,于是便任命王猛为都督东衡州刺史,兼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同攻取马靖。王猛到后,马上就捉住了马靖送交建邺,晋升爵位为公,加官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调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伐岭外蛮荒地区,所到之处都予以平定。

祯明二年,下诏任命他为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不久改镇广州。还没到任,而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王猛总督所辖部队赶赴增援。当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都隶属于王猛都督府,各自观望不到。王猛派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带轻兵前去杀死了他们而调发了他们的军队。等听到台城失守,便举哀穿上孝服,坐在草垫子上待罪不食。于是率兵,沿长江拒守,以固守忠诚的节操。

等到弄清楚了陈后主没有死,(王猛)就派他的部将辛昉驾乘驿马疾行到京城投诚。隋文帝非常高兴,对辛昉说:“王猛怀念他的旧主,送别故人情义深厚,就是我的忠诚大臣。保守一方,不用耗费兵力,又是我的功臣。”当天任命辛昉府仪同三司,仍然诏令王猛与行军总管韦洸就留在岭南经管。

王猛的母亲妻子儿女先是留在建邺,然后随着后主入京,诏令赐给宅院和各种物品很多,另外赠予布帛一千段,并且派人带着诏书慰劳王猛。他讨平了山越,通过驿马上奏朝廷。当时文帝视察河东,正好王猛的使者到来,十分高兴。杨素庆贺,于是说:“从前汉武帝在这里听到喜讯,因而改了县名,王猛现在告捷,和从前的事远远相合。”于是又下发诏书奖赏,封他的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王猛不久死在广州,文帝听到消息非常痛心,派遣使者前往吊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归仁县公。让他的儿子王缮承袭爵位,仍然授给他普州刺史。王猛埋葬在关中,谥号为成。

诗歌鉴赏

8.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每条3分)

9.闲,闲适、闲静之意,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诗人远离时速喧嚣的闲适之情。(5分)

10默写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1.文学类文本阅读

 ⑴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A“点明了本篇小说的主旨”牵强。B“暗示了锥子的人缘不好”于文无据,不是锥子待人不好,而是别人看不起他。E“尤其注重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错误,文中没有体现锥子的心理矛盾)
  (2)通过插叙锥子与老班长的交往,交代锥子的工作环境、改变的动力及成长的经历,(2分)丰富故事情节内容,用老班长对锥子的关心鼓励与周围的人不待见锥子的情形形成对比,使故事产生波澜,(2分)突出锥子努力上进、刻苦钻研的形象。(2分)
  (3①聪明机智。当无人推荐他去比赛时,他乔装打扮去比赛。②具有坚定的信念。当别人都嘲笑他时,他坚信自己能成功。③认真肯干。老班长去世后,他认真学习每个人的技术,把每个人的刮法和绝活装进心 里去。④具有感恩情怀。对老班长的恩情挂在心里,谈到老班长时泪流满面,总想给老班长一个惊喜。⑤ 淡泊名利。当取得比赛冠军时,不要荣誉,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观点一:小说标题应为“千里马的伯乐”。理由:①小说的主题是如何看待人才、发现人才的问题,而不是 写如何成为人才。用“千里马的伯乐”反映社会现实,深刻有力。②小说的结尾写“这不就是自己是自己的 伯乐吗”,与题目相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首尾圆合。③“千里马的伯乐”作标题发人深省,引人思考,含蓄 地批评了以貌取人的人才观。
  观点二:小说标题应为“千里马”。①千里马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开头写锥子获得“千里马”的称号,中间写他成长为“千里马”的经过,最后写胖子领导用“千里马”的称呼来肯定锥子的才能。②小说由锥子成为 “千里马”的故事,引出人们如何看待人才、发现人才的思考。③小说刻画了锥子这样一位自强不息、奋斗不 懈的“千里马”的形象。 (观点1分,分析7分,第①点3分,第②③点各2分)

12.

(1)D 3分,C 2分,A 1分。(B“处理生产中重大问题错”,原文是“大生产问题”。E,提出方案的是荣教授。A“反而激发不准确。

(2) ①研制出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808

②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③他与合作者完成了?0万字的金尾学讲义

④联合几个学会成立了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争取到在中国召开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每点2分,答出三点目即满分。)

(3) ①忠诚爱国。②任劳任怨,勇挑重担。③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每点2分)

(4)①为翻译俄文资料,虽不懂俄文,硬是凭借勤奋,查字典。

②为研制铁基高温合金,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一反常规。

③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几乎跑遍特殊钢厂和航空发动机厂。

④为研制空心涡轮叶片,与大家一起日夜奋斗。

⑤为完成金属学讲义,每天清晨3时起床伏案疾书。

(每点2分,答出四点给满分。)

13.C (1)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2)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者法则,前提是事物本身是好的,仍有可取之处。此处望文生义。(3) 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处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5)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此处用于形容水平,使用对象错误。(6)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

14.C(A.成分赘余,删去“发作”;B.语序不当,应为“进行严厉处罚”;D不合逻辑,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

15 B ①③句围绕“智商”展开,从逻辑关系看,③句是①句的具体阐述。所以①句排在③句前。②句进一步论述了“智商”高低的影响力,接着⑤句用关联词“但”转折到“社会情绪能力”这一话题,⑥句进一步具体阐述了“社会情绪能力”的五个方面,④句紧承⑥句,讲到了“过的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①③②⑤⑥④。

16 ①生命必将枯竭 ②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 ③无法将水留存在其星体表面(每空2分,共6分。)

17.构图要素:图案为一个人扶助另一个人,右下角为活动主题“圆梦1+1”。(2分)

寓意:将两个人组合形成一个心形,表达了爱心公益活动的主旨;两人形手挽手以象形“+”号相连,象征着爱心团体或个人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扶,凸显出“圆梦1+1”的主题。(3分)

18.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候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别把前人的成就当包袱。(3)标杆带来的压力(楷模的压力)(4)奠基越丰厚,动力越充足(丰厚的遗产与巨大的挑战)(5)借鉴与超越(继承与发展)等等。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