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语文试卷

顺义区2016届高三期末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7道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个性与武功本领,有很多夸张或事实上不可能的地方,如“六脉神剑”“火焰刀”“北冥神功”“无崖子传功”“童姥返老还童”等。如同现代派绘画中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的画风,一幅画中一个女人有朝左朝右两个头之类。在艺术上,脱离现实的表现方式是容许的。

迄今尚无一位中外物理学家 (指责/指摘)《庄子•逍遥游》不科学。庄子说大鹏南徙,“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根据地球物理学,距离地面十七公里以上,叫做对流层顶,气温极低,再上去到同温层,温度增高,由于物理作用,空气只方便横向运动,要纵向再升高就极困难,因为高温空气上升后,下面低温空气升不上来补充,中间脱节。这一层的上限离地面约五十公里。连空气都不易升到五十公里以上,庄子这头大鹏要上升到九万里(四万五千公里),只怕有点困难了。相信植物学家也不会责怪庄子说“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样长寿的植物世上恐怕没有吧。中国有自然科学家们硬要研究“六脉神剑”是否可能,不知外国的昆虫学家有没有研究卡夫卡小说中有人忽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在人体生理学或昆虫学上是否可能。

有些文艺批评家要求任何小说均须遵守现实主义原则。自古以来,我国文艺创作,即重驰骋想象,今人拘于现实,未免迂/愚)矣。从前有人评李白诗“白发三千丈”未免太长;“朝如青丝暮成雪”头发白得太快;“桃花潭水深千尺”太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白帝城到江陵,万重山太多,千重百重则差不多。武侠小说自身有种种习惯性的通用虚构,犹如今天大画家画华山,极力夸张其雄奇险峻,往往悬崖峭壁,无路可上。实则华山每日上山者往往数百人。绘画之夸张虽离事实,然画为好画,亦无人否定之也。当年苏东坡曾以朱笔绘竹,风神潇洒,有人说:“世上岂有红色竹子?”苏反问:“然则有墨竹乎?”盖世人多以墨笔绘竹,习见之即不以为异。笔者并不敢自认本书可与上述艺术品相提并论,但知艺术不必一定与真实相符,优劣皆然。

(取材于金庸《〈天龙八部〉新修版后记》)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武侠小说中很多夸张或与事实不符的内容,是运用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手法。

B.昆虫学家研究卡夫卡小说人物变成大甲虫,是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C.有文艺批评家主张现代任何文艺创作都需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古人例外。

D.作者认为文艺创作可驰骋想象,不必拘于现实,武侠小说有习惯性的通用虚构。

2.【材料一】中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与前后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指责 迂 B.指责 愚 C.指摘 迂 D.指摘 愚

3.下列诗句符合文中所谓“现实主义原则”的一项是(3分)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材料二

武侠小说的特点是知识面越广越好。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也。我今天只讲书本上的知识。

一、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对联。我最初写武侠小说时用回目,用诗词作开篇,就是抓住南来香港人的怀念旧小说的特点,让他们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二、地理:武侠小说内容涉及的地域较广。写爱情小说,从头到尾可以在一个地方进行,例如曹禺的《雷雨》,就基本是二十四小时里在周家发生的。但是武侠小说不可能这样。因为侠士们到处游历,“闯荡江湖”。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地理知识。

三、历史:至于历史知识,也跟地理一样。写别的小说,可能不需要知道历史,只发生在某段时空就可以了,但武侠小说最好结合历史,似假还真,更加吸引人。尤其是典型的武侠小说,因为写的是古代人物。所以最好能结合历史。我在《七剑下天山》里面就加上一些历史人物,但是也不能像历史教科书那样写。历史元素也有两种,一种是历史的真实,是历史上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件,一些重大的事件,不可凭空自造。例如《萍踪侠影录》里的“土木堡之变”,历史事件不可以改变。另一种是历史上没有的,但很可能发生,就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写上去,称为“艺术的真实”。我的武侠小说的主角一定是虚构的,我将江湖融入朝廷,但以不歪曲史实为原则。小说不是历史教科书,我认为有些艺术塑造是可以的。

四、宗教:写武侠小说常常涉及宗教,尤其佛教,也需要懂些。武侠小说里十本有八本是写到和尚的,假如你写的和尚只懂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那么你的这个和尚未免太没味道了。所以至少要知道一些佛学,才能有深刻的描写。

五、心理学:小说里有很多心理描写。譬如写到一些性格异常,行为怪异的人,就最好懂一点心理学。《七剑下天山》里有个桂仲明,他怀疑自己杀了父亲,他做了个梦,我就是用潜意识来解释的。我写小说时中国很流行讲潜意识,人的潜意识像冰山一样,十分之九是潜在水底的。潜意识就是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东西。梦的化装就是潜意识。佛洛伊德的《梦的解释》就很详细说明潜意识。在写人物心理时,最好也懂得一点心理学。

六、化学:说到我所学过的化学,和写小说有没有关系呢?我只读了一年化学就转到经济系了,因为我不懂做实验,一到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一定失败了。但是我的小说就运用了一点化学知识。《云海玉弓缘》提到蛇岛火山爆发一段,金世遗利用石棉逃过大难。石棉是一种天然纤维状的硅质矿物的泛称,细长弯曲,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建材防火板的硅酸盐类矿物纤维,也是唯一的天然矿物纤维,它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隔热性与防腐蚀性,不易燃烧,故被广泛应用。这也是把一点化学知识写进小说,既有趣味,又不失真实。

(取材于梁羽生《武侠小说与通识教育》)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爱情小说不同于武侠小说,作者不必懂地理知识。

B.懂得一些宗教知识也是武侠小说作者必备的要素。

C.武侠小说不是历史教科书,可以根据想象去创作。

D.运用一些化学知识,使小说有趣味,又不失真实。

5.在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上,诸葛亮属于老生行当,周瑜是小生行当,而事实却是周瑜比孔明年纪大。请用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解释文艺创作上这种现象。(4分)

材料三

新派武侠从金庸开始,少说也有几十年历史,其间名家名作辈出。这么多年沉淀下来,武侠小说已然形成了一个庞杂、热闹又不失精彩的江湖格局,这个武林世界有自己的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有自己的一套传统和风俗,甚至有自己的一套社会体系。这套体系是如此精彩,以至于读者往往忘记了它的虚构性,把它当作现实社会的一个延伸——正如《三国演义》的读者往往把演义当作正史去相信一样。

然而时至今日,武侠和中国大部分传统文化——不包括麻将——一样,已然逐渐式微,不复当年之盛况。究其原因,以个人蠡测,一来是金、古诸位大师珠玉在前,如泰山北斗,难以逾越,后进作者就如终南山上的麻雀,再如何腾挪移转,也逃不出小龙女的天罗地网;二来是社会资讯多元化,好玩的东西俯首皆是,选择极多,武侠这种植根传统文化的文学形式很难得到主流青睐;三来江湖世界格局已定,一提少林必定一派老僧白须飘飘,一提武当必定青袍道长仙风道骨,苗疆出泼辣毒女,西藏出密宗番僧,海南剑派偏险奇诡,四川唐门暗器惊人,种种定式,不一而足。对读者来说,这些东西固然精彩,可每本书皆是如此,未免腻烦。

当代的武侠小说作者们,也都清楚其中关窍,无不苦苦探索,希望能够摆脱旧日大师们的阴影,推陈出新,拿武侠的旧瓶装一些新酒。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推理武侠、冒险武侠、言情武侠等一系列新生事物,从其中能够体察到作者们的用心良苦。

而这一本小说,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新瓶,装的却是旧酒。说的是欧罗巴中世纪的故事,却仍旧是中式武侠的内核。说白了,写这个东西的初衷只是为了回答我读武侠时的一个疑问。

中国人是人类,西方人也是人类,人体构造都是一样,外国人也一样练得内功,修得武学嘛。黄药师一曲《碧海听潮声》技惊四座,格里高利的索尔特里琴为何不能弦动九天?石破天从李白《侠客行》里悟出内力,达•芬奇为何不能从耶稣《登山宝训》里学得神功?

这种创意,其实古已有之。金庸的开山之作《书剑恩仇录》里,就有西域大侠阿凡提,《倚天屠龙记》里明教的波斯使者更是武功惊人。只不过那些多是惊鸿一现,涉墨不多。在这本书里,我希望能够把中国武侠的氛围移植到欧洲中世纪,用欧洲文化加以替换。比如在书里,穴道被十二宫与星命点替换,内功被四液替换,等等,诸如此类。也算得上是另外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对这部小说没有野心,也不认为这种尝试能够开创一个新的流派——它其实还是传统武侠的格局,甚至在行文风格上我都尽量朝着金庸靠拢——如果它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就足够了。 (取材于马伯庸《欧罗巴英雄记•序言》)

6. 对【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蠡测:成语“以蠡测海”的略语,用蠡(贝壳做的瓢)来量海,比喻见识短浅,以浅见量度人。

B.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或在某一领域有影响力和权威性。

C.反其道而行之:指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这里的“其”指的是像金庸那样的武侠小说大师。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主要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西方的学说。

7. 根据【材料三】,对武侠小说衰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江湖格局程式化,使读者感到审美上的疲劳。

B.大师水平极高,如泰山北斗,高峰难以逾越。

C.社会信息多元化冲击,武侠文学日益边缘化。

D.后继作家在创作上难以摆脱阴影、推陈出新。

8.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概括武侠小说的基本特征。(3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19分)

【材料一】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1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2。”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取材于《宋史纪事本末》)

注:1.柱斧:用水晶制的小斧,是一种文玩饰物。2.官家:旧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材料二】

癸丑,上崩于万岁殿。时夜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左押衙程德玄先坐于府门。德玄者,荥泽人,善为医。继恩诘之,德玄对曰:“我宿于信陵坊,去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恩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恩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时大雪,遂与王于雪中步至宮。继恩使王止于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恩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乃与王俱进,至寢殿,后闻继恩至,问曰:“德芳来耶?”继恩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勿忧也。” (取材于司马光《涑水纪闻》)

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例句:上引柱斧戳地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

C.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 《三国演义·空城计》

D.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②例句: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

  1. 纤纤擢素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B.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 《阿Q正传》

C.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魏风·伐檀》

D.秦伯素服郊次,乡向而泣。 《崤之战》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若有逊避之状 B.属以后事

继恩当先入言之 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

C.上崩于万岁殿 D.德玄者,荥泽人,善为医

我宿于信陵坊 将为他人有矣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

只能远远地看见烛光下太祖时而离席

B.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直接前往开封府通知赵光义

C.王大惊,犹豫不行

晋王非常吃惊,犹豫不敢前去

D.便应直前,何待之有

应该直接前去,还等什么呢

12.请用斜线(/)给“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断句。(4分)

13.两则材料中均有皇后“愕然”, 后文一处是“连呼”,一处是“遽呼”。它们所反映的皇后心理一样吗?请说明理由。(5分)

14.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间帝位的继承,即所谓“烛影斧声”事件仍是千古之迷。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关于这件事的记述,请写出其不同点。(4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5分)

15.《师说》是韩愈的名篇。作者联系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和魏晋以来士大夫的“非师无学”的传统及社会上“耻学于师”、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而作。

文中画线句引号的位置,有如下两种不同: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的不同解读。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

水龙吟1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2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3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4。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1.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2.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3.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4.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17.本词开篇从一把宝剑起笔。“长剑”,其实不过“三尺龙泉”,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项羽《垓下歌》)

C.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杜甫《饮中八仙歌》)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山高:“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天台一万八千丈,________。”(2分)

18.(5分)

①辛弃疾还填过一首《水龙吟》,其中上半阕第三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②辛弃疾擅长用典入词,委婉含蓄,以少胜多。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 。”就是用南朝宋武帝之子刘义隆的故事讽刺了南宋当权者轻敌冒进的作法。(2分)

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上面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5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0—25题。

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

——纪念史铁生

北京园子里,地坛,是我颇觉乏味的一个,水泥砖太满,草木受欺,一个有想象力的人进去会难受。尤其盛夏,像抽干了水的池子,让人焦灼。

即便如此,我心里仍器重它。地坛,是个重量级的精神名词,因为一个人和一篇散文。

20年前,在阅览室偶遇一文,不觉间,身子肃立起来。很想一个人逃走,躲开众目,找一个身心无所顾忌的角落,慢慢享用。

它把我拐跑了,去了很远的地方,那儿长满荒草和古柏,除了僻静、空荡和潮湿的虫鸣,只剩一位小伙子和他的轮椅。那个脸色苍白、被孤独笼罩的青年,那个消沉倦怠、无事可做的青年,那个在灿烂之年猝然摔倒的青年,终日躲在其中,在墙角,在荫下,漫无边际地冥想,关于青春、疾病、梦想、活着的意义……与之相伴的,只有光影、落叶和硕大的年轮。

“这是个废弃的园子。”这个自感被废弃的人长叹,彼此同病相怜。

大概又过了十年,我才真正跨进那园子。

对它,我早早存下了一份敬意和暗恋,仿佛那并非公园,而是一个人的心灵私宅、精神故居。其间的一草一木,都是被喂养过的,被一个年轻人的寂寞、心里的荒凉和云烟。

入门前,我迟疑了,顿住,觉得不该这么随便进去,似乎需要一个仪式,该向谁通报一声。而且它不应收门票的,或者,访客带一册书刊,收有《我与地坛》的那种,权当名帖或请柬了。如此,我才觉得不鲁莽,才觉得被邀请了,经了主人同意。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其实我不该来。地坛早没了文中描述的清寂,修饬一新的它,像个思想被改造过的人,像个刚理过发的新兵,熨烫严整的制服,风纪扣都系紧了。没了杂草裸土,没了野性、不规则和迷失感,没了可藏身的自由。

它变肤浅了。

终于确信:那人走了,不住这儿了。

但我知道他在这座城里,他在一个人生病。

那种病,漫长、坚忍、安静,犹如事业。

如果说世上有什么纯属私事,那就是生病。生病会让一个人的身体极度孤独,也会让精神极度纯粹,尤其上帝给他的那种病。

无论作品或生涯、肉体或精神,史铁生都是和“死亡”“意义”“归宿”深深打交道的那类人,也是最亲近灵魂真相和永恒元素的那类人,我称之为生命修士

疾病,在常人身上是纯苦的累赘,在他那儿,却成了哲学,成了修行,成了生命最普通的行李。他让你发现:原来,肉体可以居住在精神里,世界可以折叠成一副轮椅。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笑得晴朗,像秋天。

他的从容、平淡,他健康无比的神色,让你醒悟:焦虑、惊惧、凄愁、疾迫、怨愤——是多大的荒谬与失误。不应该,也没理由。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说中了。他注解了自己。2010年最后一天,史铁生起身走了。

我并不悲伤,甚至不觉得是个噩耗。它更像个消息,一个由他本人发布的通知。

因为他从来不是一个悲剧

新年钟声响了,在稀疏的报道中,我知道了些最后的情景——

清晨3点46分,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6时许,按其遗愿,肝脏被移植给天津一位病人。他,用自己充满磨难的一生,实践了生前的两条诺言,呼吸时要有尊严地活着,临走时,他又毫不吝惜地将身体的一部分传递给了别人。

那个轮椅上的人,起身走了,几乎带着微笑。

按他的说法,这不是突然,是准时,是如期。

多年后,在中学课本里,这群长大的孩子会邂逅一篇叫《我与地坛》的散文,会像那轮椅上的年轻人一样,思考青春、梦想、活着的意义……

他属于那种人——他们以自己的生活和穿越岁月时的神情,给时代肖像、给人类精神添加着美、尊严和荣誉。

正因空气中有其体温,树木上有其指纹,这世界才不荒凉,街道才不冰冷,人群才不丑陋。他们不会让天变蓝,却让大家对天空保持积极的想象。他们不能搬开大地上的垃圾,无力拔除民间疾苦,却让我们觉得可以忍受,可以坚持,继续对时代留有信心与好感。

无论遭遇什么,只要一想到,人群中含有他们,大家一起走,一起唱,一起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一起承担每个晴朗或昏暗的日期……我们即会坚称这世界很美好、这人生值得过。无论个体命运多么黯淡,只要一想到,这是个曾来过孔子、苏格拉底、李白、普希金、莫扎特、贝多芬、安徒生、莎士比亚、罗曼罗兰、鲁迅等等的世界,这是留有其遗产和故居的世界,我们即会情不自禁地微笑,对生活作出肯定性的投票。

与之为伍,共沐风雨或隔代相望,是我们热爱生活的重要依据,也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史铁生,即为其中一员,他是他们中的一个成分。

往日,我们若无其事地分享他,习以为常,直到其走了,才倏然一惊:他多么重要!多么值得感谢!…… (取材于王开岭同题散文)

20.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或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修饬(chì ) B.冥想:瑜伽中的一项技法,是实现入定的途径。

C.倏(shū)然 D.无所顾忌: 没有什么顾虑、畏惧(地去做某件事情)。

21.下列对作品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与地坛》写于1991年。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帝王祭祀场所。据文中信息,其建成在1644年清朝建立之后。

B.作者说地坛“水泥砖太满,草木受欺”,是说今日地坛已缺少中国园林古典美,无法体现其祭祀之地的古朴与沧桑。

C.作者说史铁生“灿烂之年猝然摔倒”,虽不幸,但使他对“死亡”“归宿”及活着的意义等有更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D.“新年钟声响了,在稀疏的报道中,我知道了些最后的情景”,“稀疏”表现其对史铁生去世没能受到关注的遗憾。

22.下列对作品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说“起身走了”,而不说“去世了”,是因为史铁生早厌倦了病痛的折磨,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死亡。

B.作者说地坛“变得肤浅了”,是说现在的地坛被修缮后,失去了原来的清寂、野性,没了可藏身的自由。

C.文章开头写地坛是个乏味的地方,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使文章更加曲折,对比更加鲜明,引人入胜。

D.文章运用比喻、引用、拟人、反衬等手法写出了《我与地坛》对人类的意义,表达了对史铁生深切的同情。

23.结合文意,你如何理解作者称史铁生为“生命修士”。(6分)

2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他从来不是一个悲剧”这句话的理解。(6分)

25.本文是怀念史铁生的文章,为什么要提到孔子和苏格拉底等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近日,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

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7.作文(50分)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邂逅”一词出自《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形容露水多)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毛传》:“邂逅,不期而会。”人与人,人与艺术,科学与人文……天地间万物都可邂逅。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中写到:无论个体命运多么黯淡,只要一想到,这是个曾来过孔子、苏格拉底、李白、普希金、莫扎特、贝多芬、安徒生、莎士比亚、罗曼罗兰、鲁迅等等的世界,这是留有其遗产和故居的世界,我们即会情不自禁地微笑,对生活作出肯定性的投票。······

哪些大师或其经典作品对你产生过重要影响?走近他,走进经典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故事或独特体验及感悟?请以“大师与我”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顺义区2016届高三期末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D

2.(2分)C

3.(3分)B

4.(3分)A

5.(4分)参考答案:①文艺作可以加入作者的想象进行艺术塑造 (2分)。戏剧中将诸葛亮塑造成老生,可以突出他足智多谋沉着老练,把周瑜塑造成小生,突出他年轻气盛、气量狭小(2 分)。意思对即可。

6. (3分)C(其,指的是金庸之后探索武侠小说新路的作家)

7. (3分)D

8.(3分)①武侠小说自身有种种习惯性的通用虚构,不必遵守现实主义原则。(1分)

②武侠小说不仅拥有一定的生活知识,更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1分)

③武侠小说有自己的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传统、风俗、社会体系。(1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9. (2分)①(1分)D. ②(1分)B.

10.(2分)C

11.(2分) A.

12.(4分)继恩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俱入(//)(可断可不断)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评分参考:每两处1分,扣满为止。)

13.(5分)不一样(1分):前一个“愕然”是太祖驾崩时见晋王而非常惊讶(1分),皇后为求保命而连呼赵光义皇帝(1分);后一个则是太祖死后,宋皇后知道事情不顺,大吃一惊!(1分)情况有变,反应机敏,立刻称赵光义皇帝。(1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时赵光义就在身边,很快就继承皇位(2分); 材料二则是帝王死后,皇后派王继恩请德芳而他把晋王赵光义请来(2分)。意思对即可。

15.(5分)同意第一种。(1分)标点把“位卑”两句括入引号之中,那这两句话成为那些不拜老师、称弟子的话。(2分)这是他们为自己不拜师而找的借口(2分)。意思对即可。

同意第二种(1分)。标点把“位卑”两句括入引号之外,这两句就是作者的话(2分)。为那些拜老师、称弟子的人鸣不平,道出师道不复的原由(2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3分) C.

17. (5分)①(3分)D. ②(2分)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

18.(5分)①(3分)B ②(2分)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9.(5分)参考答案: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1分)“廉颇老矣”句,借廉颇老了,还有人要启用他,而自己却无人过问,慨叹自己报国无门;“元龙老矣”句,则是借陈元龙代指自己,可是如今已经老了,还不如归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示自己的空怀壮志,报国无门。(两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20.(2分)B根据语境,文中的“冥想”不是瑜伽中的一项技法,而是指“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刻、连续的思考”。

21.(3分)A 文中引用《我与地坛》原文有“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即至作者写作该文时地坛已经存在四百多年了,该文作于1991年,往前推算,地坛应该建于1591年之前,清朝建立于1644年,因此,地坛应早于清朝建国之前,即明朝时期。

22. (3分)B.(A项:题目那样写是因为史铁生把死亡看成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表现他面对死亡时从容、镇定和平淡的超然态度。并没有早厌倦了病痛的折磨。C.这里不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作者对整饬一新的地坛并不满意,没有扬。D 没有使用拟人、反衬手法;也没有表达深切同情。)

23.(6分)参考答案:作者把史铁生的行为与常人对比,把他的奋斗比作是修行,把疾病比作他生命历程中的行李(2分)。“生命修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史铁生面对人生磨难时的顽强达观。(2分)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的敬佩与赞美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24.(6分)要点:三个要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他虽然年纪轻轻就身患残疾,但他坦然地面对疾病并执着地思考,并不以此为悲。

②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能启迪,激励人们,无悲可言。

③他把死亡看成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他也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25.(4分)参考答案;作者这样写是高度评价史铁生的文学成就,赞扬他像孔子、苏格拉底那些先贤们一样为人类奉献了伟大的作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以孔子等人丰富了文章的主题,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2分)。意思对即可。

26.略

27.略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