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部分(单项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折(zhé)耗 绰(chuò)约 水泵(bèng) 流水淙(cóng)淙

B.募(mǜ)集 缜(zhěn)密 慰藉 (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 纤(xiān)细 抚恤(xù) 弦(xuān)外之音

D.栅(zhà)栏 蜷(juǎn)缩 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莫可名状 海市蜃楼 轰堂大笑 锄强扶弱

B.貌和神离 开门揖盗 鼎力相助 相形见拙

C.振聋发聩 和颜悦色 凤毛麟角 蓦然回首 D.直截了当 原形必露 磬竹难书 曲意逢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拉布拉多犬是一种温和、活泼的中大型犬,它嗅觉灵敏,没有攻击性而且智商较高,适合做猎犬、工作犬、导盲犬和缉毒犬。

B.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重要工作,就是给国外的众多汉语学习者提供更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搭建更广阔的汉语学习平台。

C.今年,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D.在广州市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中,由于从化、增城两市“撤县改区”,使广州市所辖面积达到7 434.4平方公里,超过了上海市。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兜肚、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有删改)

5.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于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会随着形式而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多子、丰收安乐的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扶持人类的生存,追求民族、人类群体的强烈审美理想。

三、古诗文阅读:共6题 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擢延祐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州有追逮,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唯给信牌,令执里役者呼之,民安而事集。右族贪虐者惩之,冤狱虽有成案,皆平翻而释其罪,州遂大治。

泰定元年,初立詹事院,选为中议,改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饥,有壬请赈之。同列让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

重纪至元初,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遊湘、汉间。

(至正)二年,囊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逾京城,达通州,以通漕运。丞相脱脱主之甚力,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十二年,盗起河南,声撼河朔间,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藉以安。十五年,有僧名开,自高邮来,言张士诚乞降,众幸事且成,皆大喜,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转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谕德。有壬前朝旧德,太子颇敬礼之。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事,久之始得请。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年七十八。

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皆一根至理。当权臣恣睢之时,稍忤意,辄诛窜随之,有壬绝不为巧避计,事有不便,明辨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

(选自《元史·许有壬传》,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览辄背诵无遗:遗漏B.同列曰 让:谦让

C.众事且成 幸:庆幸 D.五十年 垂:将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有壬“不知有死生利害”的一组是

①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藉以安 ②右族贪虐者惩之,冤狱虽有成案,皆平翻而释其罪 ③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 ④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 ⑤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 ⑥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地区有警,邻州听任百姓外出逃避,路上满是被遗弃的婴孩,许有壬率领弓箭手紧闭城门防止百姓出逃,最终辽州获得安定。

B.至元初年,因为长芦韩公溥家中私藏兵器,兴起大案,台省许多官员受到株连,因贪赃而倒台,许有壬清廉,名字不在其内。

C.有一个从高邮来的僧人名字叫开,说张士诚请降了,众人听到后十分欢喜,唯独许有壬怀疑,他喊来僧人质问,最终识破僧人的谎言。

D.许有壬一生先后做过七朝的大臣,遇国家重大事情,他往往直言敢谏,都用真理作为论说的根据。

第Ⅱ卷

四、(共21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
  2. 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帝台春·芳草碧色

李 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注】拚(pàn):舍弃。

12.(本题6分)上阕前四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3.(本题5分)俞陛去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认为下阕开头四句“节短而意长”,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 每题6分 共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 ,秋天漠漠向昏黑。 ,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六、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 共25分)

15.(本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仰天长啸“中国心”: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2009年3月18日,一位93岁的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平静而满足。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

求学期间,吴大观因眼见日寇飞机轰炸神州,无数国人惨死,而毅然由机械系改报航空系,从此执着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

1956年,吴大观到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厂任新中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主任。五年后,又在沈阳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国防部第六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他始终坚持一个观念:即使能从外国引进发动机,但关键技术是学不到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受他影响,厂(所)里的科研人员刻苦钻研技术资料,努力学习数学和英语。每天晚饭后,办公楼里总是灯火通明,学习蔚然成风。

1958年5月,由吴大观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喷发-1A”发动机试制成功并通过了20小时的长期试车。7月26日,装备着“喷发-1A”的“歼教-1”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从此飞上蓝天。紧接着,1959年9月,吴大观带头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喷气发动机上台试车……

吴大观于1978年调入西安航空发动机430厂,参加我国从英国引进斯贝发动机专利的试制。

在与英国专家组织联合试车工作组进行150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英方专家组织两班倒,而吴大观作为工厂代表,一个人顶两班,劳累使年已六十多岁的吴大观病倒了,甚至发烧39℃,但他仍坚持工作,偷偷吃药顶着上班,有一次晕倒在车间被送到医院,可是两个小时后他一醒过来,又回到试车岗位上。他带领大家排除了一个个故障和技术问题,确保了斯贝发动机按期成功地完成了国内地面试车考核。

1980年初,吴大观带领20多人的技术队伍将发动机送到英国一家公司进行高空模拟试车和部件考核试验。他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逐项进行试验考核,碰到质量问题一追到底,及时解决。在英国的半年中,吴大观对具体的技术问题都要亲自搞清搞懂;对同行的技术人员,他精心指导,严格要求,确保通过参加考核试验大家都能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技术知识,为今后研制国产发动机打下技术基础。

2003年9月,斯贝发动机全面国产化进入关键时刻,进行工厂150小时试车,但发生了叶片断裂故障,年已87岁高龄的吴大观在关键时刻再次赶到西航,帮助和指导西航进行故障调查和实验分析,找到了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第二台发动机顺利通过了验证试车。回到北京后,他将自己在科研中总结出来的关键技术经验和资料无私奉献给了西航,并对斯贝发动机技术的改进提出了建议,这些为斯贝发动机全面国产化研制和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吴大观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对记者说:“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这一辈子就要为发动机的研制奋勇前行了。也许是很难很苦吧,可是入学教育时我看过吴老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经历,他们能坚持,我们后来者为什么不行?” 他笑笑,年轻的面庞还带着青涩,然而目光却是如此坚定,“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我们的航空动力事业可以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这是吴大观常说的一句话,其实它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此时此刻,吴老临终时的祝愿萦绕在所有人心中:“我是看不到我们自己的大飞机装着我们自己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蓝天了,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一段具体写了吴大观逝世的时间、年龄及其荣誉称号等,使读者对传主有一个基本了解。他“平静而满足”,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B.吴大观始终认为即使能从外国引进发动机,但关键技术还是要靠自己,这是他亲身感受过外国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后所得出的教训。
    C.文章在介绍吴大观主持研制“喷发-1A”发动机时,用了“第一台”、“第一架”等词语,这是为了突出这项研究成果的巨大意义。
    D.在斯贝发动机进行150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吴大观一个人顶两班,从英国专家那里学到许多关键技术,为斯贝发动机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E.斯贝发动机全面国产化进入关键时刻,在进行试车时却发生了故障,吴大观为此赶到西航。作者叙述这件事时,用了三个“关键”,突出了吴大观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吴大观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3. 文章主要写的是吴大观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什么要在倒数第三段插入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的话?请简要分析。
  4. 文章倒数第二段说:“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 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语言运用:共5题 共20分

16.(本题4分)把文段后的六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与上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春秋往序,时光荏苒, , 。 , 。 , ,童谣也必将永远年轻在我们的记忆中且恒久散发着春天的味道!

①但却因承载着童年的纯真而一次次经历了岁月的磨砺

②很多世事被岁月之河冲刷殆尽

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④而唯有一首首童谣倔强地响彻在记忆的天穹

⑤它们虽然烙上了幼稚的印记

⑥向往美好、拥有纯真,永远是人类的心灵追求

17.(本题4分)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请拟写一条标语,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要求:主题鲜明,有感召力,不超过25字。

八、作文:共1题 每题60分 共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的一生大概只有两万多天。你是要生活两万多天,还是只生活一天而重复两万多次呢?

请根据其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8.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让:责备。

9.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说的是有壬治理上的才干;③是说有壬因为清廉没有被牵连;⑤是说有壬聪明机智,考虑周到。

10.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防止百姓出逃”错误,是为了防止外敌进来。

11.(1)最终禀报丞相,打开国家的粮仓取出四十万斛粮食救济灾民,灾民因此得以活命者很多。(2)一天有壬进宫见太子,太子臂上正立着一只鸷禽以此为乐,有壬立即让左右的人将禽带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 “白”“济”“赖”;(2) “方”“遽”“屏”。

12.“芳草碧色”写春意之浓,“萋萋”写茂盛的草遍及南野,喻春愁之深。 “暖絮”“乱红”写絮飞花落,惹人愁思。说“花知人”,即花絮知人因春愁而无力。移情于物,物我同感,也可见作者的“春愁”无人告慰。这四句有力地烘托(渲染)出作者暮春时节伤春怀人之情。

【解析】近三年诗歌鉴赏题总体上还是遵循“稳中有变”的原则。(1)题型题量稳定,设两小题,从诗歌的情感、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查。(2)试题选材来源依然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不拘于唐宋。(3)命题形式在稳中更趋于灵活。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情感。“芳草”即春天原野上的野花野草。诗词中常以草喻离情,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里是用“芳草碧色”,写春意之浓;写萋萋芳草,绿遍南野,喻春愁之深。“暖絮”二句,写絮飞花落,惹人愁思。这里本属“人知花”,即落花柳絮撩人春愁;而偏说“花知人”,即花絮知人春愁而恹恹无力。这就足见作者的“春愁”无人告慰。这样写不仅摒弃了落花柳絮引人愁的老套,而且写出物我同感的效果。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是作者情感意念的载体,要抓住并揣摩意象的特点。

审题不清。题干要求先解释语句的意思,再说出表达的情感。有的考生只答出了其中一问,另一问只字未提,这样即使回答得很充分,也会失去另一问的相应分数;还有的考生答成了整个上阕或整个下阕的意思和情感,也同样属于未审清题干要求的错误。

13.这四个三字句,句句用韵,承上描绘春愁的具体情状。 “旋释”是虚,“还织”是实;用“织”字,比喻愁如网困人,无可遁逃。先“暗拭”,又“偷滴”,既可见泪“滴”不已,又委婉地写出独自伤心无人与倾诉的情景。既精练又绵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赏析修辞方法的提问方式为: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或作用)?某句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手法),试举例具体赏析。表达技巧包括的项目比较多,考生对此容易发生混淆,不能恰当找出使用的技法。因此本压轴卷特对此作出预测。“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四个三字句,句句用韵,承上浓墨重彩地描绘春愁的具体情状。此十二字意在言愁,泪亦是愁的表现。“旋释”是虚,“还织”是实;用“织”字,是言愁似网困人,无可遁逃。“暗拭”于前,已藏“滴”字;“偷滴”随之,“滴”且不已;“暗”、“偷”,又写出独自伤心无人倾诉的情景。总言愁不可解,悲不可遏,既精练,又绵密。

复习时要总结古代诗歌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赏析句子”题的答题顺序:手法+释句+情感。

有的学生作答时缺少结合诗句的分析,或分析不当,如空泛未触及问题实质、分析无法支撑观点。

14.(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俄顷风定云墨色 布衾多年冷似铁 (3)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解析】无

15.(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所;②从思想上和技术上影响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航空发动机研制人员;③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喷发-1A”发动机;④带头设计、试制了“红旗2号”喷气发动机;⑤参加斯贝发动机的试制与考核等工作,将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无私献给西航。

(3) ①从侧面突出了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功绩对年轻一代的巨大影响和激励;②说明由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4)人生的意义在于向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而不在于索取。人只有在奉献与施与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吴大观的一生印证了这一观点。吴大观年轻时就立志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给祖国。在研制航空发动机时,他忘我地工作,不怕劳累,对其他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要求,为研制国产发动机培养人才。他还将自己总结出来的关键技术经验和资料无私奉献给了西航,他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在生活中,我们应以吴大观为榜样,努力学习,无私奉献,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这是他亲身感受过外国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后所得出的教训”错,这与选项前半部分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D项,“从英国专家那里……奠定了基础”于文无据。E项,表述不全面,三个“关键”还突出了吴大观对西航及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第三段中的“五年后,又在沈阳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可概括出①。从第三段中的“受他影响,厂(所)里的科研人员刻苦钻研技术资料,努力学习数学和英语”和第七段中的“对同行的技术人员,他精心指导,严格要求,确保通过参加考核试验大家都能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技术知识”等可概括出②。从第四段中可概括出③④。第六、七、八段主要记叙了吴大观为斯贝发动机付出了许多心血,从这三段中可概括出⑤。作答此类题时,先要确定答题区间,从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进行简要概括。另外,要分点作答,这样,既便于理清答题思路,也利于得分。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倒数第三段中的“入学教育时我看过吴老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经历,他们能坚持,我们后来者为什么不行?”可得出①;根据“目光却是如此坚定”、“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我们的航空动力事业可以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可得出②。 解答此类题,一要注意抓关键句,二要注意从内容和技巧两方面去思考。记叙次要人物是为表现主要人物服务的,或是揭示其思想的来源,或是从侧面突出或衬托主要人物,等等。

(4)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文主要记叙了传主吴大观对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巨大贡献,而“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恰恰是他一生的写照。考生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句话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传主吴大观的事迹具体说明。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16.②④⑤①⑥③

【解析】由语段开头知道,根据对时间的描述第一空应填②句,然后由后面内容都是讲“童谣”和转折关系可推知,④句接其后,⑤句中的“它们”应指童谣,可知接④句,①句接⑤句,⑥句是对童谣内涵的进一步解说,应接其后;而③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总结句,当然放最后。

17.示例一 零碳零排放,骑车也很棒。

示例二 步行生活,我们一小步,生态保护一大步。

示例三 脂肪在堆积,大气在哭泣;走下私家车,拥抱脚踏车。

18.

每天进步一点点

刘婷婷

有人说:“人的一生大概只有两万多天。你是要生活两万多天,还是只生活一天而重复两万多次呢?”显然,“生活两万多天”,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重复两万多次”的生活是多么单调!这同“猪栏里的生活”有什么两样?

要想“生活两万多天”,关键的是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每天都有新的追求,每天都迈出新的步伐。那样,生活每天都会向我们敞开怀抱,迎接我们的必然是灿烂的朝阳。

每天进步一点点,说到底,就是每天都让目标引导自己前进,让今天的自我突破昨天的自我,用一种崭新代替一种陈旧,默默地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呢?

首先,要设计好自己每天的人生。这个设计,是出于律己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步精神。因而要切合实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既不能盲目,又不能糊弄,更不能作假。每天都盯着那个高远的目标,每天都不慌张也不懈怠地努力着,每天都要热情但不狂热、执着但不偏执地矫正着不满又营造着快乐。

其次,要有务实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天进步一点点,要舍弃一时心血来潮的浮躁,拒绝突然心灰意冷的悲凉,始终那么平静、从容、步履稳健。不允许每一天的虚度,不同意每一天的庸碌,不原谅每一天的懒散。不满足,不停步,不回头,在平和的心境下设想着要创造什么奇迹,在月上枝头时发现今天着实没有白过。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心里踏实,面对明天的朝阳就不会心虚。

最后,还要能拒绝诱惑,耐得住寂寞。不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放任自己,不因收获不大而心浮气躁,不为目标尚远而情绪动摇,不因面临障碍而畏惧退缩,不为遇到挫折而垂头丧气,不为冷嘲热讽而犹豫停顿。在诱惑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寂寞中坚守。每天进步一点点,使每一个今天充实而又饱满。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使一生厚重而充实。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都是新的,莫犹豫,莫彷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把握好生活的每一天,每天进步一点点,在点点进步中铸就人生的辉煌。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准确立意,就必须认真审题,理解材料内容。“生活两万多天”意味着每天的生活都不一样,即有追求的生活,有创新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而“只生活一天而重复两万多次”就意味着重复简单的生活,只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而缺乏精神上的追求。很显然,材料中肯定的是“生活两万多天”。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活好每一天;②每天都做新的自己;③每天进步一点点;④人生拒绝重复,生命在于求新等。从以上观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来写,不要求面面俱到。另外,写作时切忌空洞,文章的切入点要小,要通过小事或结合自身所熟悉的情况来写。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