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湖北省枣阳一中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8月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 选择题(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檐下、 绿草如茵、 刀子bà、机行事xiàng
    B.势利眼、 卑躬屈膝、 大网sǎ、 博闻强zhì
    C.一溜烟、 通货膨胀、 击手jū、然回首mù
    D.辨证法、 中流砥柱、 茶喝 qī、 杀一百jǐ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李克强对3月1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遣责,对不幸遇难群众表示了沉痛哀悼,对遇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深切慰问,希望大家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B.改革必须要务实而不能务虚,使得改革的设想成为改革的实际行动,需要改革加快试点,尽快把赋与农民更多财产权能破题、推开。
    C.“雾霾”不可避免地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是内外因迭加的结果。
    D.《华盛顿邮报》称,俄罗斯海舰队一名发言人否认发出“最后通牒”,俄防长称这一指责“纯属荒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__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_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穷教授骑飞鸽,富教授开宝马”,近来,大学教授收入相差悬殊,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不过也有人表示,这是市场经济大潮下高校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B.赵桂敏对记者说,南开大学不想陷入人们所说的名校“掐尖”的竞赛里,而是希望回归自主招生的本义,让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高考的补充而不是重复。
    C.很多人虽然并不欣赏方舟子带着不近人情之洁癖的打假行为,但我还是比较支持的,卫道士般的严苛打假,有利于净化社会的风气,对造假形成道德压力。
    D.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应该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否则,一些本来违法违规的“霸王条款”,会被更多人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这不仅有损法律尊严,还会姑息不良商家,不利于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红楼梦》)
    B.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卡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卡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巴黎圣母院》)
    C.小说中许多人如佩葛帝、海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史蒂尔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卫·科波菲尔》)
    D.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家》)
    第II卷(非选择题)
  2.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7.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8.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阅淡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1分,共5小题
    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給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破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靜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剌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額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 ”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 ”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 ”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先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先……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 ”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兩,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玢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
    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检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 ”我问奶奶。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 ”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怎么又包铰子?不怕累着? ”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爱吃菜焰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 ”
    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噜呼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
    “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 ”我又开始劝奶奶。
    “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
    “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 ”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
    “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参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屹立不倒的枣,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四年之中。
    《选文有删改》
    9.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10.“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3分)
    11.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12.本文标题为“枣香解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4分)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
    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E.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里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
  3. 文言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共21分)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战国策·燕策》)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祭路神
    B.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指礼品
    C.恐惧不敢自陈 陈:陈列
    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掷击
    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斧斤以时入山林
    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6.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17.从选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面见秦王得以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一定的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愿生擒秦王,进而谋求秦燕长久和平的局面,以此酬谢太子丹。
    18.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3分)
    2.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分)
    3.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分)
  4. 诗歌鉴赏(共8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小题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1】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5. 默写(共5分

20.默写:(5分)【任选5空,超出5空,按前5空评分】

1. 老吾老, ;幼吾幼, 。

2. 两岸青山相对出, 。

3. ,轻舟已过万重山。

4. ,不如退而结网。

5. 笼天地于形内, 。

6. 露从今夜白, 。

六、语言表达(共11分

根据下面这幅题为“车祸的影子”的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

湖北省枣阳一中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车祸的影子

21.简单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

22.说说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不超过30字)

23.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湖北省枣阳一中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1. 作文(共60分,共1小题)

24.直面心灵的抒写(60分)

一头驴跑进羊群里,它看看自己再看看羊群里的羊,觉得自己高大许多,就昂起头来,很自豪地说:“小羊们,你们看见没有?我比你们高出了一倍还多。我不仅长得高大魁伟,我的智慧和勇敢也是你们不可比的。如果我愿意的话,我早就当上了百兽之王。”

驴正得意的时候,忽然传来狼嚎声。高大的驴听说狼来了,赶快趴下,拼命往羊群里钻,恨不得把身子缩得比羊还小。

根据上述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湖北省枣阳一中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枣阳一中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