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重庆市2013届高三高考压轴语文试卷.doc

重庆市2013届高三高考预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2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踉跄(liàng) 果脯(fǔ) 渎职罪(shú) 曲意逢迎(qū)
    B.腼腆(tiǎn) 讥诮(qiào) 背包袱(bēi) 望风披靡(mǐ)
    C.巷道(hàng) 罢黜(chù) 柏油路(bǎi) 强颜欢笑(qiáng)
    D.处所(chù) 角落(juě) 歼击机(jiān) 奴颜婢膝(b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缘分 爆发户 卑躬屈膝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遐想 股份制 改弦更章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C.吊销 威慑力 郑重其事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D.坐落 顶梁柱 铩羽而归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1. 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B.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4.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高三教学进入冲刺阶段,部分语文教师________字词教学,以为这是小儿科,将其交给学生自学,这是教师认识不到位的一种表现。
    ②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间,________在一个干部的床头见到的。
    ③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________,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A.忽略 偶尔 许诺
    B.忽视 偶然 许诺
    C.忽视 偶然 承诺
    D.忽略 偶尔 承诺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
    焦雨虹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它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运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的一种策略。
    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在过去的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当代文化的忽视,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张扬之中,舞狮子、打太极依然是不少对外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导致国外一些人以为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长袍马褂的封建社会。“文化中国”形象中长期欠缺鲜活的、丰富的、多元的当代科技、文化、经济元素。因此,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当代”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必须立足当代、立足本土,展现既积极、平和、快乐又存在矛盾的真实中国,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的载体。文化符号不仅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密不可分。正如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究竟是什么?多次的中外民调以及对外传播的现实基本可以证实,目前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故宫、孔子、功夫、兵马俑、瓷器、京剧、美食等耳熟能详的传统符号依然是主流,在海外甚至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有失偏颇的戏谑之说。因此,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在文化符号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提升中国当代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尤其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符号建构急需加强。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态。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的力量。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国家、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资金大、场面大、时间长、话题多、关注度高,对提升国家间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人民的国家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大型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时间和作用都具有短期性、即时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赖大型活动,文化的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而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弥补了大型活动的缺陷,其渗透的效果更加潜移默化,长期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文化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和而不同”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主张,和谐、宽容、共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终极文化目标,在认同差异、接受差异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互相对话,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多元、创新的原则,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一方面,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赋予中国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赋予中国文化新的影响力、辐射力。
    (选自2012年2月4日《文汇报》,有删节)
    5.有关“文化符号”的阐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文化符号”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
    B.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要通过“文化符号”呈现出来。
    C.“文化符号”具有当代性才能呈现它应该有的活力。
    D.政治、经济影响力是提升文化符号的影响力的前提。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打太极、舞狮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依然是不少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对这种文化传播活动作者显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2.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其根本的传播形态是沟通、对话、交流。
  3. 文化传播的出发点是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
  4.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之所以在海外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戏谑之说,是因为我们没有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

B.“和而不同”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定要坚持的文化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C.由于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具有日常性、长期性的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D.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因此美国文化的影响力都体现在其当代性上。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1.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幼时所习诵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分)

答:

②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4分)。

答: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①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注:①觇(chān):察看

(1)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3分)

答:

(2)请结合诗句简析诗中表达的感情。(3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2. 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4. 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5.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吾尝终日而思矣, 。(《苟子·劝学》)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

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卡拉O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赛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光星光都暗淡无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

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14.文中多次提到了“俄罗斯方块”,其含义不尽相同,请结合文章分别概括它的含义。(4分)

答:

15.阅读文中有关城市生活的信息,请从环境、生活、人等角度简要概括作者眼中城市生活的特点。(6分)

答:

16.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哪些主要特点?(2分)

答:

(2)请简单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

答:

17. 本文末尾“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一句中,“蟋蟀”有什么寓意?作者在文章中借“蟋蟀”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答: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下面一段话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多处错误,请从中找出来并将修改意见写在横线上。(4分)

①首届齐鲁读书月启动仪式的时间在2012年3月28日上午举行。②读书月以“齐鲁之地,书香满城”为主题。③据介绍,为激发广大市民进一步阅读和学习的热情。④弘扬齐鲁大地书香满城的文化传统。⑤打造学习型城市的良好氛围。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齐鲁读书月。⑦时间是3月28日至4月28日。⑧读书月还将举办国学大讲堂、齐鲁文化讲座、文明讲坛等。

  1. 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将下面这个长句改为四个短句。(4分)藏身市井半个多世纪的由著名无线电专家冯简一在1938年亲手创建的被誉为炸不死的“重庆之蛙”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2010年成为我市挂牌保护的抗战遗址。

答:

20.请根据下面材料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写两个语句构成排比,使文意贯通。(4分)

在中国,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局”。易中天曾说,“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他这话并不夸张,有诸多史实可以佐证,如:;“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消除隐患,换来北宋稳固的政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饭局在历史文化上承担了如此多的功能,朝代的兴衰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答:

21.鹅岭中学“月涵文学社”拟于“4. 23世界读书日”举办一次“阅读点亮人生”的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写一段即兴演讲辞。(100字左右,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有激情、有文采)(4分)

答: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都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做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把它给吃了。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重庆高考预测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A. 渎职罪dú;C.强颜欢笑qiǎng;D.角落jiǎo。

2.【答案】D

【解析】A暴发户B改弦更张C百尺竿头

3.【答案】B

【解析】A.洗耳恭听:谦辞,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教人指导时说的客气话。B.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符合意境。C.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D.高山仰止:比喻崇敬仰慕。

4.【答案】C

【解析】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多指有意的。忽略:没有注意,疏忽,多指无意的。“以为这是小儿科”表明是有意而为,用“忽视”符合句意。“偶然”与“偶尔”意思相通,但在用法上有区别。偶尔:与“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与“必然”相对,表示意外。由于句意是“意外”地见到,选用“偶然”合适。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多指大的事情。许诺:答应,应承。多指个体。

5.【答案】C

【解析】“‘文化符号’具有当代性才能呈现它应该有的活力”概括文意不全。原文既有“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这样的话语,也有“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 这样的论断。

6.【答案】B

【解析】“基本”和“根本”的内涵外延一至。 A项,“对这种文化传播活动作者显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一句表述有误,原文就有“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这样的话语,说明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完全否定”。C项,原文见第2段中第1句。D项,原文见第4段“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

7.【答案】D

【解析】 “因此美国文化的影响力都体现在其当代性上”错误,原文没有这样的论断。

8.【答案】C

【解析】酬:实现。

9. 【答案】D

【解析】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10. 【答案】B

【解析】“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11.(1)①【答案】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3分)

【解析】得分点:“是”、“等第”、被动句、“因”等。

②【答案】 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官员,考查他一生所做事情,没有超出此书的。(4分)

【解析】得分点:被动句、“擢”、“考”、大意。

(2)【答案】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3分,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者”后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断句译文:国家的重要决策,关系到安危存亡。当各种变故交织在一起时,如果幸而有有智识之士提出正确的谋略 ,君主听从他们的话去做,就好比捧着漏瓮去浇烧干的锅一样急切。

文言文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容斋随笔》)

12. (1)【答案】鸣叫的斑鸠,雪白的杏花,繁忙的农事,回归的春燕,崭新的农历,(2分)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深入诗歌,找到关键词进行分析和概括。

(2)【答案】①第一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明媚的春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②第二句写作者从事农业生产的准备,表达出对农事劳动的热爱;③第三句写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计划新的一年的事情,心中对未来充满希望;④第四句写作者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或亲或友。表达出对远人的思念。每条1分,写出三条即可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感情的能力。题干中有“结合诗句简析”字样,学生需要对诗歌逐词逐句的分析归纳。另外分析感情时,应该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鉴赏】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平平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展。

13. 【答案】(1)竞无语凝噎(2)孤舟一系故园心(3)烟光凝而暮山紫(4)悟言一室之内(5)舟遥遥以轻飏(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凝噎”、“故园”、“暮”、“悟言”、“须臾”等。

14.【答案】①“俄罗斯方块”是一种电脑游戏。②“俄罗斯方块”是城市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建筑。③“俄罗斯方块”是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都市生活的象征。④“俄罗斯方块”是都市人压抑而缺乏生气的心灵世界。(答对第一点给2分,其余答对一点给两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理解重要词语含意,首先解释其本义,然后解释其语境义,特别是象征义。“俄罗斯方块”是一种电脑游戏,文中有“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和“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之语,可知“俄罗斯方块”在文中是指僵化的、千篇一律的建筑,象征了都市人们缺乏生气的生活和心灵。

15.【答案】(1)城市环境现代、繁华而又喧嚣、杂乱;(2)城市生活的节奏变化太快,忙碌紧张而又单调乏味;(3)城市人欲望膨胀,关系冷漠,烦躁不安而又内心寂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找到关于城市特征的描述,抓住关键词,分析其特征。

16.(1)【答案】文章以蟋蟀为线索,贯穿全文;以现在的城市生活与童年乡村生活作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体特征和分析文中手法的能力。文章中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着“蟋蟀”选择的,“蟋蟀”就是文章的线索。同时作者是把城市生活和童年乡村生活作为对照面来选材的。

(2)【答案】开篇写城市生活远离自然,让作者生倦怠之情;以引出作者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回想与怀念;继而回到现实,批判让人迷茫而烦躁的城市生活;最后引用流沙河的诗歌,呼吁城市人去找回自己的“蟋蟀”——生命与生活的真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理解文章思路,需要学生能读懂文章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篇散文先写城市生活的枯燥乏味,再写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最后引用流沙河的诗歌,呼吁人们去寻找生活的真谛。

17.【答案】在城市人的心中,“蟋蟀”既是曾经有过的纯真安静的生活,也是一种乡情,更是自然和生命的真谛。作者在文章中既表达了对儿时乡村纯真生活的眷恋以及回归的渴望,也表现出了对现实城市生活的倦怠与厌烦,也表达了作者对如何在城市中过上真正生活这一问题的迷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赏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蟋蟀”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主旨所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作者借“蟋蟀”表达出回归生命本真的愿望。

18.【答案】①句式杂糅改为:首届齐鲁读书月启动仪式的时间在 2011年3月28日上午。或:首届齐鲁读书启动仪式在2011年3月28日上午举行。

③句语序不当改为: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阅读和学习的热情。

⑤句搭配不当改为:营造学习型城市的良好氛围。

⑧句成分残缺改为:读书月将举办国学大讲堂、齐鲁文化讲座、文明讲坛等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①是句式杂糅;③语序不当;⑤搭配不当;⑧成分残缺。

19.【答案】著名无线电专家冯简一于1938年亲手创建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座电台被誉为炸不死的“重庆之蛙”。“重庆之蛙西藏身世井半个多世纪。“重庆之蛙”于2010年成为我市挂牌保护的抗战遗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并作为短句之一;然后把其他的修饰限定成分改写为若干短句,然后将这个四个短句为独立的句子,注意时间顺序。

20.【答案】鸿门宴上,刘邦计高一筹,开大汉数百年基业//“青梅煮洒”,曹刘品评英雄,掀起三国群雄争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内容方面要涉及宴饮和局势的关系,句式大致相同即可。

21.【答案】示例:同学们,“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是阅读,点亮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从蒙昧无知走向聪明睿智,从野蛮狭隘走向宽厚悲悯。孔孟老庄的儒道风骨,屈子放逐的爱国情怀,启迪我们的心智,陶治我们的性灵。阅读,是生命意义的回归,是健康成长的基石,是承载生命之重的砝码!同学们,让我们热爱阅读吧,让阅读点亮人生,让人生更加精彩!谢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主旨是劝人读书,要围绕着它来展开;其次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采;语言要富有激情,富有感染力。

22. 【解析】

兔子的角度(1)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的位置高。

乌鸦的角度(2)适用自己的经验不一定也适合别人。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