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广西桂林市、防城港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桂林市、防城港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民最初的农耕生产规模比较小,种植方法很简单,多在重要的采集地点或附近进行。从考古学和民族学提供的资料看,先民的耕作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阶段。商周时期普遍运用耜耕,这种耕作所用农具“耜”见于《诗经》,如《小雅·大田》中有“以我覃耜,俶载南亩”的记载。耜耕是继火耕而起的利用耒耜翻地的耕作方法,通过对土地予以翻耕来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史前考古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石犁,犁耕的产生使农耕生产获得了一种新式工具,进而改进了耕作技术,由速度较慢的点翻为沟翻。初时以犁翻地是用人力挽拉,至春秋时期,耕牛和铁器被用于农业生产,牛耕发展为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而受到重视。彼时的人名中常见牛、耕互应,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论语·雍也》中还见有犁、牛连用的句子,“犁牛之子,驿且角”。《国语·晋语九》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都可以说明牛耕技术得以进一步推广。

在田间具体劳动时,特别是挖掘沟洫、整治甽亩等工作,经常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单元互相协柞,这种合作方式在商代叫“协田”。郭沫若《殷契粹编》记载过商代卜辞中的一条,占卜的内容是国王下令要众人去协田,占问能否能获得好收成。甲骨文中的“协”字,上面是三把耒,下面是田地,表示三人持三耒挖土。三人协力,三耒共耕的合作劳动,是运用较原始的农具,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翻土碎土,可以收到一定程度的深耕效果,也为西周时期耦耕万式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周颂·噫嘻》:“十千维耦”、《周颂·载芟》:“千耦其耘”,这两处的“耦”即西周时期盛行的耦耕。农耕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需要集体性的简单协作,反映在农业领域则出现了种种形式的耦耕。甲骨文、金文中的“耦”字都是用两把耒来表示,两耒并立即是两人并肩耕地的缩写。甲骨文中已见“耦”字,说明商代晚期已出现耦耕。到了西周,耜的使用更为普遍。《诗经》中提到的挖土工具主要是耜,这时耦耕就取代了协田,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孔子带领弟子出游的途中就见到两位隐居者在耦耕:“长沮、桀溺耦而耕。”人们对耦耕的具体操作有不同的理解,或认为即二人为一组相对而立,一人用耒刺入土,一人用耜翻土,合力而耕;或认为既包括两人共用一耜而耕,也包括许多人并排或斜排各用其耜而耕的形式。事实上,耦耕被广泛应用于开荒、耕地、开沟艳渠、平整土地等农业生产的诸环节中,形式不一,人数不等。可以说,将简单的耒耜用于集体劳动,则变成一种物质力量更加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耒耜的运用缩短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通过开垦荒地扩大了劳动空间,同时还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兴趣。耦耕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最有效的劳动形式,在古代生产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下列关于“先民的耕作方式”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先民的耕作方式大致经历了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B.耜耕在商周时期普遍运用,这种耕作方式可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延长土地使用年限。

C.耦耕是一种二人相对而立,一人用耒刺入土,一人用耜翻土,合力而耕的耕作方式。

D.犁耕的产生既使农耕生产获得了一种新式工具,又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协田是人们使用耒这种工具,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翻土碎土时采用的一种多人合作、提高效率的耕作方式。

B.《小雅·大田》中有“以我覃耜,俶载南亩”的诗句,这表明耜耕是继火耕而起的利用耒耜翻地的耕作方式。

C.甲骨文中的“协”字,上面是三把耒,下面是田地,表示三人持三耒挖土,反映了当时人们互相协作的耕作方式。

D.协田和耦耕两种耕作方式都需要多人合作,但使用的工具不同,协田主要使用耒,耦耕的主要工具是耜。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的人名中普遍出现了“耕”和“牛”两个字,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牛耕这种耕作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

B.由人力拉的犁耕技术使得耕地的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而牛和犁相结合的牛耕技术又进一步提高了耕作效率而被推广。

C.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耦耕是最有效的耕作方式,它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兴趣。

D.《诗经》中提到的挖土工具主要是耜,这说明春秋时期的耕作方式是耦耕,它已取代了协田而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时氐贼数为抄窃,旭随机招抚,并即归附。寻卒官。

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西,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属侍中杨侃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妻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寻赐爵山北县男。孝武初,以都督镇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宽随军。及克潼关,即授弘农郡守。从擒窦泰,兼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时边境骚然,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寻迁南兖州刺史。

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灯下书者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以孝宽为元帅东伐。七月,军次河阳。尉迟迥所署仪同薛公礼等围逼怀州,孝宽遣兵击破之。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迥已遣兵据之。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轻骑奔邺。迥自出战,又破之。迥穷迫自杀。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悉平。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薨,时年七十二。

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先知。时有主帅许盆,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

(节选自《周书•韦孝宽列传》)

4.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引军次于武陟 引:率领

B.及克潼关,即授弘农郡守 克:到达

C.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 发:派遣

D.七月,军次河阳 次:驻扎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灯下书者/令谍人送于琛营。

B.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灯/下书者令谍人送于琛营。

C.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灯下书者/令谍人送于琛营。

D.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灯下书者/令谍人送于琛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叔裕的父亲韦旭在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期间,氐族多次抢掠财物,他的父亲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

B.韦叔裕跟随文帝攻克潼关后,立即担任弘农郡守。窦泰被俘虏后,他兼任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

C.韦叔裕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

D.韦叔裕任元帅带兵东伐,先后打败了薛公礼、尉迟惇的军队,并且迫使尉迟迥自杀;至此,整个关东地区被平定。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西,乃诣阙,请为军前驱。(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悉平。(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

钱起

芳岁归人嗟转蓬,含情回首灞陵东。蛾眉不入秦台镜,鷁羽还惊宋国风。

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注释】①钱起:字仲文,吴兴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进士。唐代诗人。②芳岁:农历正月。③蛾眉:美女。④鷁羽还惊宋国风:《春秋公羊传》有“六鷁退飞过宋都”,指异相。

8.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9.诗的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在烈日下田间艰辛的诗句是“ , ”。

(3)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两个名人典故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刻瓷

高军

何斌走进来的时候是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西斜的太阳把光线柔柔地投射进来,他恰恰站在这抹光线里,青春的脸色好似透亮一样,有一种瓷器的细腻感。

张老师停下叮叮当当的刻瓷工作,抬起头来。何斌的眼睛里有一股亮亮的光,挑战似地望着张老师。张老师没有与他对接,低下头,拿起工具又敲凿起来,叮叮当当的,富有韵律感。何斌的眼睛里出现了一丝黯然,直直的脖子软沓了一下,看到老师在一个磁盘上凿刻出了一幅图画,虽是雏形,但成形的部分中小鸟栩栩如生,花枝葳蕤纷披。何斌的眼光又变得亮亮的了。

张老师发现了他的变化,在心里微微一笑,就继续严肃地认真雕刻着,他感到了何斌热热的眼光在他的手和盘子之间来回踅摸,不时地盯着他的脸看一会儿。

何斌是班里的一个男生,身高马大的,有时就欺负其他同学。很多老师头疼,越管他他就越是逆反,越是与你挑战。何老师刚刚接手这个班,就有一个叫王刚的同学找他反映,何斌抓着他要把他按到马桶里去,把王刚吓得嗷嗷叫,他就获得一种满足感。

张老师了解了一下,何斌并没有真把王刚按进马桶过,但最近几天只要在厕所碰到一起,他总是去抓王刚的后衣领,王刚说要报告老师,他就哈哈大笑,“报告去报告去。”张老师知道,何斌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理他,他失去兴趣也就没事了。

这次并不是张老师把何斌叫来办公室的,而是何斌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老师没管,感到很失落,就主动晃荡进了张老师的办公室,用挑战的眼神想引来老师的批评,然后得到一种满足感。哪里想到,自己都主动走进来了,老师也没有理他,他的斗志慢慢消失,兴趣反而被张老师的刻瓷技艺深深吸引了过去。

何斌不自觉地把手伸进了自己的裤兜,犹豫了一下,慢慢掏出了一块瓷片,认真看了起来。那是一块上世纪五十年代景德镇产的手工绘制的瓷碗的碎片,并不是什么高档瓷器。他听说收集瓷片有价值,就到处里找寻,竟也找到了一些,在班里他自己感到比别人高一些。

他犹豫了半天,开口道:“张老师,你刻得这么好吔。”

“是吗?”张老师顺嘴说道,“业余爱好而已,你看着好?”

何斌鸡啄米一样地点头,但神色中还有嬉笑的成分:“是的是的。”

张老师这时才突然发现似地指着他手中的瓷器残片说:“你也喜欢瓷器?哦,还有些年头了,快六十年的东西了,尽管不是高档瓷器碎片,现在也难以找到了,说明你下了一番功夫哦。”

何斌这时对张老师更加刮目相看了,脸上那种不恭神情已经荡然无存了。

张老师又低下头去敲击小錾子了。

何斌一直看着张老师,见张老师又不理他了,心里更加失落起来。但他在一边无声地磨蹭了半天,又往前凑了一步,恭敬地说道:“老师……”

张老师这次迅速抬起头来,看着他。何斌感到老师的眼睛里满是鼓励的样子,就终于鼓起勇气,指指桌子上那盘子和老师手中的凿刻工具,“我想跟老师学这个……”

“好啊,”张老师这时更加热情了,“不过……怎么说呢,刻瓷是一门艺术,真要学,需要下一番功夫,古人有功夫在诗外的说法,里面包含着刻瓷者的学识、修养等,你能做到吗?”

“学识、修养?”何斌小声地重复着,头低了下去。

张老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站起来轻轻拍拍他的肩头。何斌的头慢慢抬起来,看着张老师的脸。张老师说:“先学着,有这种意识,慢慢就会好的。来,你过来试试。”

何斌满眼感激,细腻的脸上都是高兴,发出瓷器一般的光滑感。老师把他拉到桌前,让他坐下,手把手地教起来。

此后,何斌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课外活动就在一只盘子前敲凿,有时去找张老师请教一下。

一天,张老师正在办公室里端详自己刻好的那只盘子,王刚来向张老师汇报说,何斌再也没有要往马桶里按过他。

张老师看了他一眼,就又低眉看自己的刻盘了。

(《北京文学》2014年1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主要起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柔和的光线的映衬下,何斌的脸有如瓷器一般的亮美,与下文他令人厌嫌的挑战行为形成对比。

B.小说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第二段两次写到何斌亮亮的眼光,前一次是挑战的眼神,后一次是对张老师高超的刻瓷艺术的热爱、欣赏、惊喜。

C.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在写何斌走进张老师的办公室挑战后,插入何斌的表现和张老师对他的态度一部分文字,起到交代起因、突出矛盾、设置悬念的作用。

D.小说善于通过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比如何斌的“张老师,你刻得这么好啦……”“我想跟老师学这个……”“学识、修养”等几句话,都使情节陡生波澜。

E.小说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语言,如“何斌鸡啄米一样地点头”“成型的部分中小鸟栩栩如生,花枝葳蕤纷披”。

(2)小说中的何斌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多次写到张老师低下头去刻瓷的情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标题虚实相生,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朱德群,饮誉世界的绘画大师

苍鹘

3月26日,朱德群在巴黎逝世。朱德群贵为法兰西艺术院的第一位华裔院士,其画作注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以及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其间那隐隐约约、清清浅浅的乡愁,是他留给这个世界耀眼的谢幕词。

朱德群出生在江苏萧县。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曾经寄居于此,为这里留下了“尚艺”之风。朱德群的祖父、父亲世代行医,知书达理,喜爱丹青。父亲闲暇之余,常作画自娱,他也时常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也成了他的艺术启蒙教材。朱德群5岁就和两个哥哥一起在私塾里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识字习帖。他临摹了不少欧颜柳赵各体楷书,私底里他还练习草书。

初中毕业后,朱德群考上杭州艺专。杭州艺专讲究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2008年,88岁的朱德群被记者问及为何对母校杭州艺专念念不忘时,他说:“杭州艺专的教授非常好,鼓励学生向前。那里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这样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

杭州艺专的学习氛围很浓,人人都是“画疯子”。入学次年,才气过人、目空一切的吴大羽给朱德群所在的班级讲授素描,他对学生不遗余力地鼓励。朱德群每天都去西湖边写生,风雨不误,哪天朱德群没有画拿来给他点评,吴大羽便会“神色顿显失望”。一次,他察觉朱德群的习作有取巧趋势,便当头棒喝道:“作画要老实,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要出风头。”他的老友、著名法籍华裔艺术家熊秉明提起他时,曾说:“我看德群写字,写完一张几十、几百字的书法,只要发现有一笔败笔他就毁掉。他就是这么个顽固追求完美的人。”

60年代中期,朱德群产生了与前辈大师对话的愿望。他特意跑到台北故宫的珍宝库,去看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回到巴黎后,他就画出了与范宽对话的抽象巨幅《源》。接着,他又创作了一幅与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对话的抽象作品《早春》。

凭借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朱德群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凝练,融会得最为成功的画家”。他的作品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但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画中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因此,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利文,曾问过朱德群创作时的感觉,朱德群答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这个“宇宙天籁”是什么?朱德群在院士加冕的演说中说:“我是一个汉家子弟,可我一直在追求将西方的传统色彩与西方抽象画中的自由形态,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

但凡进入上海大剧院的人,第一眼所见的,必是进门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这是朱德群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画作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充满艺术想象力,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复兴的理念。

无论是他的写实画还是抽象画,东西方评论家都众口一词:朱德群是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的大师,他用浓郁泼辣的色块轰入画的深层,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2014年4月1日《羊城晚报》)

【相关链接】

①朱德群(1920~2014),生于安徽萧县(今属江苏),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51年任教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 (摘自“百度百科”)

②法兰西学院院士就职大典,著名雕塑家、艺术院士让·卡尔多向全体颂扬朱德群院士:“您是一位创作力雄浑博大的艺术家,您驾驭和完成了如此多的极其稀有和高品质的作品,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给我们学院投进了一片新的光辉。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这片新的法兰西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已经超过了国界。” (摘自周瓦《朱德群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德群的画作融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与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他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B.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故乡的“尚艺”之风,祖父、父亲对丹青的喜爱,都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群,使他也爱上了书画。

C.朱德群在巴黎学习非常顺利,是因为他在杭州艺专的图书馆见到了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

D.朱德群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是超越国界的作品,是他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抽象画。

E.这篇传记,作者不仅寓褒扬于叙事之中,还引用权威评论,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与表现力。语言雅俗交融,有较强的文学性。

(2)母校杭州艺专曾对朱德群产生过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朱德群的作品“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让·卡尔多盛赞朱德群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性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今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 。

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 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A.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B.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C.惨淡经营 苦心孤诣 筚路蓝缕 D.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了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风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的邀游。

B.近些年,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C.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D.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景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位卑未敢忘忧国”,就是说虽然不在上位,但是仍旧心系社稷、忧国忧民。“卑”的次要角色,是由它的字形决定的, , , , , 。

①这个意义上来说,卑是论资排辈的结果,是人际关系的维系

②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甲”,本义是在甲之下

③一个人为尊或者是为卑不是自己决定得了的,而是社会环境给这个人的定位

④没有地位,没有荣耀,没有身份,没有财力,甚至清贫如洗,那就是卑

⑤也有人不在意自己的卑,而在意自己的鸿鹄之志,有陆游的名句为证,“位卑未敢忘忧国”——卑与心灵相关

⑥有人挑战尊与卑的界限,比如以次桌的身份贸然坐到了主桌,于是引来各种眼神的注目

A.③①⑤⑥②④ B.②①③④⑥⑤ C.③①④②⑥⑤ D.②⑤⑥④①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17.下面是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桑蚕立体养殖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为70-100字。(5分)

广西桂林市、防城港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国王收到了一份礼物——一只威武的猎鹰,他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猛禽。可从来到王宫的那天起,这只猎鹰就待在枝头纹丝不动。国王召集了各方神医和术士,命他们设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但所有人都无功而返。于是国王命人去找一个熟悉野外环境的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国王看见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就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的?”农夫低着头回答道:“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广西桂林市、防城港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广西桂林市、防城港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译文】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自小便用他的字作名。他的父亲韦旭,曾任武威郡太守。永安二年,韦旭被任命为右将军、南幽州刺史。当时氐族贼人多次抢掠财物,韦旭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不久,韦旭死在官位上。

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他二十岁时,遇到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乱,于是他前往都城洛阳,请求朝廷让他作为大军的先锋前去平定叛乱。朝廷很欣赏他的这种行为,便任命他为统军。韦孝宽随冯翊公长孙承业挥师西进,每次作战,都有战功。被任命为国子博士,代理华阴郡太守的职务。恰好侍中杨侃担任大都督,出京镇守潼关,让韦孝宽做都督府司马。杨侃对韦孝宽的才干感到惊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永安年间,朝廷任命韦孝宽为宣威将军、给事中,不久又授予他山北县男的爵位。孝武帝初年,韦孝宽以都督的身份,独立镇守襄城。北周文帝从原州进军雍州,命令韦孝宽随大军前往。等到攻下潼关后,当即任命他为弘农郡太守。后随宇文泰俘东魏大将窦泰,兼任行台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当时边境极不安宁,于是命令韦孝宽以大将军的身份代理宜阳郡太守的职务。不久升任南兖州刺史。

这一年,东魏将段琛、尧杰再次攻占宜阳,派扬州刺史牛道恒鼓动招诱西魏边境的百姓,韦孝宽为此深感忧虑。于是派间谍寻求到牛道恒的手迹,让善于模仿笔迹的人伪造了一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信中说到牛道恒归顺的意图,又假造了灯灰烤焦的痕迹,就像这封信是在灯下书写的一样,又让间谍回头把这封信送到段琛的军营中。段琛得到这封信后,果然怀疑牛道恒。牛道恒所策划的事情,都不被段琛许可。韦孝宽知道敌方已经离心,相互牵制,于是天天出动奇兵突然袭击,终于俘获了段琛和牛道恒等人,崤山、渑池一带于是安定了。

北周大象年六月,皇帝下令出动关中军队,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向东讨伐。七月,军队驻扎在河阳。尉迟迥任命的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派兵打败了他们。又进军驻扎在怀县永城桥的东南。那座城既已处在要塞地带,城墙坚固,尉迟迥又已派兵把守它。众将士认为这座城处在要害,请求先攻占它。韦孝宽说:"城虽然小但是很坚固,如果没有攻下,那么会削减我们的军威。如果我们打败了他们的主力部队,这座小城里的军队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带领军队驻扎在武陟,大败了尉迟迥儿子尉迟惇的军队,尉迟惇快马逃到了邺城。尉迟迥亲自出战,韦孝宽又打败了他。尉迟迥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小城中的士兵全部在游豫园被活埋。还有没有降服的地方,韦孝宽都根据具体情况征伐他们,关东于是全部平定。十月,军队胜利回到京城。十一月韦孝宽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韦孝宽善于安抚驾驭部下,深得人心。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为他尽力效命。也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当时有一主帅许盆,韦孝宽把他视为心腹,命令他去镇守一城,他领命后竟然向东投降北齐。韦孝宽大怒,派间谍前去刺杀他,不入便斩其首而回。他就是能够像这样收揽人心。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