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届三模语文试卷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2012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B.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C.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2.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金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2012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这虽不能阻止却能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得“世界末日”犹存。

C.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年”将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萨布素,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四世祖充顺巴本,以勇力闻,世为岳克通鄂城长。太祖时,其后人哈木都率所部来归,屯吉林,遂家焉。萨布素初仕为宁古塔将军笔帖式,圣祖遣武默讷等瞻礼长白山,至吉林,欲得识路者导引,宁古塔将军巴海令萨布素率兵二百,携三月粮以从,成礼而还,授萨布素宁古塔副都统。

二十一年,罗刹侵额尔古纳,据雅克萨,诏率兵偕郎坦勘视雅克萨城形势,命建木城于黑龙江、呼玛尔两地,遽以巴海与萨布素统宁古塔兵千五百人往驻,造船备炮。萨布素疏言:“两城距雅克萨尚远,若驻兵两处,势必道阻。罗刹倘水陆运粮,增兵救援,更难为计。宜乘其积贮未备,速行征剿。俟造船毕,即直薄城下。”疏下王大臣议,如所请,上不许。寻以罗刹弃城而去,乃命巴海回守吉林,以萨布素偕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率兵驻额苏哩。

额苏哩在黑龙江、呼玛尔之间,为进攻雅克萨要地,有田陇旧迹,萨布素因移达呼尔防兵五百人赴其地耕种,并请调宁古塔兵三千更番戍守。上念兵丁更戍劳苦,命在卜奎建城,擢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既至,乃招抚罗刹降人,授以官职,更令转相招抚。

二十四年,罗刹复踞雅克萨,上以朋春等统兵克雅克萨城,命萨布素移驻墨尔根,建城防御。又命郎坦、班达尔沙会师,抵雅克萨。荷兰贡使以书谕俄罗斯察罕汗①,乃请遣使画界,然亟先释雅克萨围。上允之,命撤围。其后,俄罗斯使臣费耀多罗至尼布楚,命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纲等往会,寻议以大兴安岭及格尔必齐河为界,毁雅克萨城,徙其人去。

三十五年,上亲征噶尔丹,命大将军费扬古自归化城出西路,萨布素督盛京、宁古塔、科尔沁兵,扼其东路,自次克鲁伦河。噶尔丹西窜为费扬古所败诏分萨布素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次年召至京师旋命回任奏请于墨尔根两翼立学,设助教,教习书义,是为黑龙江建学之始。

三十九年,卒。乾隆间,敕修盛京通志,列名宦,且称萨布素谙练明敏,得军民心,其平罗刹及黑龙江兴学,有文武干济才。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七》)

注:①察罕汗:即沙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遣武默讷等瞻礼长白山 礼:礼拜、膜拜

B.遽以巴海与萨布素统宁古塔兵千五百人往驻 遽:急剧、急忙

C.自次克鲁伦河 次:次第、顺序

D.俟造船毕,即直薄城下 薄:迫近、逼近

5.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噶尔丹西窜/为费扬古所败/诏分萨布素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次年/召至京师/旋命回任

B.噶尔丹西窜/为费扬古所败诏/分萨布素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次年/召至京师/旋命回任

C.噶尔丹西窜为费扬古所败/诏分萨布素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次年/召至京师/旋命回任

D.噶尔丹西窜/为费扬古所败/诏分萨布素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次年/召至京师旋命回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萨布素出身行伍世家,其四世祖充顺巴本以勇猛和气力而闻名,世代为岳克通鄂城长。萨布素初登仕途,即为宁古塔将军笔帖式,后又多次立功,不断得到升迁。

B.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役中,康熙帝御驾亲征,萨布素奉命担任东路总指挥,结果噶尔丹向西逃窜,被西路总指挥费扬古击败。

C.萨布素恪尽职守,多次上疏陈述边关战略及开荒屯田部署,均因朝中君臣反对而未被允可。但他没有因此获罪,反而被委以重任,甚至被钦定为黑龙江将军。

D.萨布素治军有方,深得人心。任黑龙江将军期间修城筑镇,招抚罗刹兵,并建学兴教,为巩固东北边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城距雅克萨尚远,若驻兵两处,势必道阻。罗刹倘水陆运粮,增兵救援,更难为计。(5分)

(2)上念兵丁更戍劳苦,命在卜奎建城,擢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唐多令(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文天祥的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8.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5分)

9.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进谏并给予奖励,其中,受下赏者是:“ ,受下赏。”

(2)《岳阳楼记》中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是:“ ,

(3)杜甫在《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风大猿多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火 烧 云

粱 爽

我喜欢过一个女孩。

她名字叫夏梦,读中学时在我隔壁班级。

如果我说我喜欢夏梦,于小毛一定会把牙笑掉。因为我和她完全就是两类人。整个中学时代,她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而我一直是我们年级的倒数第一名。

第一次看到夏梦,我便喜欢上了她。那天,我正在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被罚站,她进来送作业,穿着白衬衫牛仔裤,梳着蓬松的短发,英气逼人。她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连忙低下头,直到用余光看不到她了,才敢再抬起头。人生第一次,我感觉自己的样子很糗。

从此,我便像间谍一样挖空心思打探她的一切。他们说,她很高傲,是班长,还是语文课代表。他们还说,她父母都是教师,对她管教很严,她每天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在外面玩儿。知道这一切,我有点儿同情她,总想有一天能带着她到处逛逛。一想到这儿,我就豪情万丈。可想归想,我知道这个心愿很难实现。

自从喜欢上了夏梦,不管于小毛怎么挪揄,我都不愿意再逃学。我喜欢趴在窗台上等夏梦的出现。如果我看到了她,我会像过节一样开心。如果她恰好也看到了我,我就比过年还快乐:特别是窗外有丁香花开的时候,晚上的梦里都是丁香花醉人的香味儿。

上课的时候,无论是哪个老师讲课,于我来说都是在听“天书”。我只干一件事一一练字。“字帖是夏梦的作文,是学校举行作文展览的时候,我在操场后面的橱窗里偷偷撕下来的。有一天,我得自己的字简直跟夏梦的字没什么区别,就用彩色的信纸抄了一首汪国真的诗,通过邮局寄给了她。

后来,我又听说她喜欢歌手郑智化。只要遇到她,我就用口哨吹一句郑智化的歌。我注意到,每次她的嘴角都会微微上扬。可始终,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

我美好的中学时代很快就结束了。她考入我们那里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而我去了一家技校学电器修理。重点高中在小城的最东边,技校在小城的最西边。每天晚上,我会沿着201国道,先是骑上一段长长的上坡再是一段长长的下坡,准时到达重点高中的门口,等待夏梦下晚自习,然后骑着车子默默地跟在她身后,保持着不远不近大概20 米的距离。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三年。我曾希望老天能给我一次英雄救美的机会,但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给了自己一耳光,我更希望她永远都是平安的、宁静的、快乐的。

高考前的一个晚上,不知为什么,每天跟夏梦一路回家的女孩儿没有出现。我明显感觉到,有几次她放慢了速度。她只要放慢速度,我便放慢速度。我知道,她一直都知道我在她身后,否则她不会有那么多夸张的笑声。我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可是我的理智提醒我不能,因为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不允许自己打扰她。

终于等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我在重点高中的门口等到了夏梦。她穿着一件碎花蓝连衣裙,蓬松的短发已变成高高的马尾,如同清水荚蓉一般清纯美丽。

“你喜欢我?”这是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一愣,不知该怎么回答。

“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没等我回答,她便挽起我的手。我们手牵着手走遍了学校周围所有的马路,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后来,送夏梦回家的时候,路过一个铁路桥,我们坐在桥旁边的水泥台阶上,看天边的火烧云,又红又美。

“我知道那首诗是你寄给我的,没想到你的字和我的那么像。”我的脸一下予变成了火烧云。

“你为我做的一切我都知道,可我们两个是不会有未来的,我父母一定不会接受你。”我想说点安慰她的话,喉咙里却像哽住了什么东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紧紧握了握她的手。她一下子趴在我的肩头嘤嘤地哭了起来,但哭声很快就被火车的汽笛声给淹没了。

夏梦考上了南方一所很有名的大学,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在铁路桥旁边的水泥台上发呆,听着火车的汽笛声,想着夏梦那张梨花带雨的脸。

多年以后,我意外地收到一本不知从哪儿寄来的诗刊,里面有一首署名夏梦的诗。那首诗,我反复读了很多遍,还抄下来想读给于小毛听。于小毛被我吓跑了,其实我也不懂诗。只记得她在诗里说,她喜欢火烧云……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了作者的情感历程,真实细腻,可亲可感。说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动。

B.本文没有尖锐的对立冲突,只是和风细雨,慢慢叙述一件生活中很平常的的事件,于琐碎中窥视人生。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与夏梦的相会相爱相别,这一切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D.小说极富现实主义特色,真实地反映了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否定了他们的不成熟的感情

E.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我曾希望老天能给我一次英雄救美的机会,但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给了自己一耳光”,说明我的纯真善良。

(2)小说为什么以《火烧云》为题目,请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和好处。(6分)

(3)小说中的夏梦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我和夏梦的感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级目标是报道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访谈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王克勤认为不能高估记者和媒体的能量,但记者和媒体只要尽职尽责地坚持,就能够有所成就,并且能使社会产生突变。

B.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

C.《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D.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轨道。

E.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用。

(2)王克勤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作用?(6分)

(3)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概括。(6分)

(4)王克勤认为:“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是( )(3分)

(1)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 ,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

(2)张九龄因善于言谈而出名。他见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进言劝谏。张九龄主张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并设置了选拔人才的专门机构。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 。

(3)很多人羡慕他的 ,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他为此十分苦恼。

A.口若悬河 滔滔不竭 侃侃而谈 B. 滔滔不竭 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C.侃侃而谈 滔滔不竭 口若悬河 D. 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滔滔不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有关专家指出,最近网上疯传的诸如“捡起4张500块钱,还给老大娘”之类的小学生“神作文”,原因是教育脱离生活、不接地气造成的。

B.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在渤海湾畔正式组建,这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D.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试想一下,如果一部电影、一本书出来之后总共就只三五个人看得懂,传播也就失去了意义。

② 当然,这种流行有其积极的一面,它使得原本小众化的东西变得平民化,是对观众需求的积极回应。

③ 但是过者为灾,凡事都要适可而止。

④ 现在的泛娱乐化就是有点过了,更多时候,它的显性功能主要体现在破坏力和颠覆性上。

⑤ 现如今,娱乐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娱乐元素的渗透。

  1. ⑤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⑤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③②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17.下图是资源回收的标志,试简要介绍这个标志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不超过75字。(5分)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届三模语文试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在丹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每天到湖边散步,发现湖的四周有很多人垂钓,但奇怪的是他们每个人腰间都挂着一把一尺来长的尺子,他们每钓上来一条鱼便在那尺子上比划,若不够长度的鱼便又抛回湖中,条条如此,不厌其烦。那个留学生觉得奇怪就问其中一个渔人:“是不是政府规定不许你们钓小鱼?”那个渔人笑了笑说:“这和政府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把小鱼放回湖中,等它们长到够大了再钓上来不是更好吗?”
    请根据你对以上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所写内容应在上边材料涵盖的范围之内。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 【解析】B项,“世界末日”是指地球会彻底毁灭,A项、C项、D项中的“世界末日”这是指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多是人类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日。

2.D 【解析】根据原文,“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的是“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自然灾难”,应是D项;B项、C项,非最近发生;A项,是未来的事。

3.A 【解析】“能避免……”是肯定性的判断,而原文是可然性的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解析】次,驻扎、驻守

5.A 【解析】这句话加上标点如下:“噶尔丹西窜,为费扬古所败,诏分萨布素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次年,召至京师,旋命回任。”

6.C 【解析】“均因朝中君臣”有误,选文中两次上疏都是因康熙的反对而没有被允许。

7.(1)(黑龙江及呼玛尔)两城距离雅克萨尚且很远,如果将军队驻守两处,那么势必会道路折艰,困难重重。倘若罗刹从水陆两地运粮,进行增兵救援的话,就更加难以施计了。(采分点:距——距离;尚——尚且;道阻——道路艰难;为计——施计,“为”要译为动词;句意1分)

(2)皇上考虑士兵轮流驻守过于劳苦,于是命令在卜奎(齐齐哈尔)建城,并提拔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采分点:上——皇上,皇帝;兵丁——士兵;更戍——轮流驻守;擢——提拔。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萨布素,富察氏人,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四世祖充顺巴本,因勇猛和气力而闻名,世代为岳克通鄂城长。太祖时,他的后人哈木都率部归附,屯驻吉林,于是他们就在那里定居下来。萨布素最初担任宁古塔将军笔帖式,圣祖康熙派遣武默讷等人前往长白山瞻仰礼拜,到达吉林后,想找一个熟识地形的人做向导,宁古塔将军巴海下令让萨布素带领二百士兵并携带三个月的口粮跟随武默讷等人,行礼完毕后返回,授予萨布素宁古塔副都统一职。

康熙二十一年,罗刹国(俄罗斯帝国)侵占额尔古纳河地区,占据了雅克萨城,皇帝命令萨布素与郎坦共同率兵侦察雅克萨及附近地区情况,并下令在黑龙江及呼玛尔两地建造木城,急命巴海与萨布素统领宁古塔一千五百名士兵前往驻守,建造船只储备炮弹。萨布素向朝廷上疏:“(黑龙江及呼玛尔)两城距离雅克萨尚且很远,如果将军队驻守两处,那么势必会道路折艰,困难重重。倘若罗刹从水陆两地运粮,进行增兵救援的话,就更加难以施计了。我们应该趁着他们尚未储备完备的时候,迅速进行征剿,等到战船建好后就直接逼近雅克萨。”康熙将奏疏给王公大臣传阅商议,大家都很同意他的申请,但康熙没有批准。不久因为罗刹弃城离去,康熙就敕令巴海回吉林防守,萨布素跟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被改派往额苏哩驻守。

额苏哩城在黑龙江及呼玛尔两城之间,为进攻雅克萨城的战略要地,因为有些荒芜废弃的田地,于是萨布素调动达呼尔(达斡尔)部五百个防兵前往额苏哩耕种,又向朝廷申请以宁古塔的军队轮更驻守。皇上考虑士兵轮流驻守过于劳苦,于是命令在卜奎(齐齐哈尔)建城,并提拔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他赴任之后,招纳安抚投降的俄罗斯人,给予他们官职,再让这些俄罗斯人转而对他们的同伴进行招纳安抚。

康熙二十四年,罗刹又跑来侵占了雅克萨,皇帝便派遣朋春统领军队攻占雅克萨,命令萨布素移驻墨尔根,并在那里建造城池进行防御。又命郎坦及班达尔沙二将会师,抵达雅克萨。后来因为荷兰进贡使臣给俄罗斯沙皇送去书信进行提示,(沙皇)请求派遣使者,划定界限,但迫切要求清朝军队先解除对雅克萨的围困。康熙答应了他的请求,下令撤军。这之后,俄罗斯使节费耀多罗抵达尼布楚,康熙命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纲等人前往会晤。不久,商定以大兴安岭及格尔必齐河为界限,俄罗斯依约拆毁雅克萨城并迁走当地俄罗斯居民。

康熙三十五年,皇帝亲征噶尔丹,令大将军费扬古从归化城出发,镇守西边,让萨布素率领盛京、宁古塔、科尔沁几处兵力,扼守东边,康熙亲自带兵驻守在克鲁伦河。噶尔丹往西逃窜,被费扬古击败,康熙下诏分出萨布素所统领的五百名士兵归属于费扬古军下。第二年,召萨布素到京城,不久又命令他回到卜奎任职。萨布素上奏请求在墨尔根左右建立学堂,设立教员,教授练习经书道义,这成为了黑龙江建学的发轫。

萨布素在康熙三十九年时去世。乾隆年间,皇帝下令修撰盛京通志,将萨布素列为名臣,并称赞他明晓事理,历练老成,聪明机敏,深得军民之心,他平定俄罗斯侵扰以及在黑龙江兴办教学等事情,体现了他具有文韬武略的才干(成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2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2分),让自己沦落天涯(1分)。

9.“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2分);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2分)。 “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意思对即可)

附诗歌赏析:“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退去。江岸边留下了些许沙痕。声声落叶,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秋意袭身,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恰值兵败被掳之后,作者面对着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伤感呢?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北朝的乐府民歌《紫骝马歌辞》云:“高高山上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它用风吹落叶比喻流落飘荡的情状,反映人民在战乱中逃亡景象。形象鲜明,深沉悲愤。“天涯”意谓极言其远,以托出词人欲归不能的哀怨。

词人在上片极言自己如落叶飘零,无根无绪,意在引出下片中作者表达的寂寞心情。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建康(今南京),是烟柳繁华地,也是南宋王朝赖以阻挡蒙古南侵的一道屏藩。萧条得使词人生寂寞、衰歇之感。此词带有几分嘲讽意味,不只是一味悲慨而已。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作者大悲慨之中,怀有深深的嘲讽。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

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

邓氏此词以感情沉郁和风格清奇取胜。上片“寓情于景”。下片“以喻见意”,通过寒叶、西风、乌衣苍、明月、芦花等,表达了他作为作者的主体感受。全词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B给3分,E给2分, C给1分。解析:( A错在“叙述了作者的情感历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C项在情理之中是对的,但并非意料之外。D“否定”不当。)

(2)①火烧云是美好事物、美好爱情的象征。(2分)② 火烧云还是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他们曾“坐在桥旁边的水泥台阶上,看天边的火烧云,又红又美。”火烧云还是他们真情的纽带。(2分)③ 既形象又紧扣全文,文中多次出现“火烧云”有情感线索的作用。(2分)(每点2分,三点6分)

(3)夏梦:①聪明好学,“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②兴趣广泛、坚强上进,“她喜欢歌手郑智化”。 ③活泼可爱、清纯率性、耿直洒脱,敢于说出真心话。既能点亮你的生活又能给你美好的想象。主要性格每一点2分,要言之有据。(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4)(8分)有喜有悲,爱是喜,离是悲,不即不离是最后寄来的诗刊(观点各2分共4分)。喜在终于手拉手,看天边的火烧云,悲在“我父母一定不会接受你”(理由各2分共4分)。只看到一面,给一半分,两面都能兼顾且说服力强者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B给3分,E给2分,C给1分。解析:( C项,“不是为了职责”错,原文是说“不仅仅是为了职责”;A项,“能使社会产生突变”错,应该是“渐变”。D项,“偏离了新闻报道的轨道”错,应该是“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终极目标”。)

(2)①用具体事例说明有些媒体、记者对生命的冷漠。(3分)②引出下文谈及的新闻的三个目标。(3分)

(3)①新闻的三个目标:初级目标、中级目标、终极目标。②王克勤近20年坚持作揭黑报道的原因。③舆论监督对社会的三个层面的作用。(每点2分)

(4)(示例)警示记者、媒体要有良知;对苦难不能漠视,坚持“新闻之道”;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监督、促使社会往好的方向改变。(4分)启示人们在面对维权、讨薪、救灾等求助时,就应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应冷漠视之;(2分)要像王克勤那样坚守良知、尽职尽责,促使社会和谐进步。(2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滔滔不竭:形容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多比喻人说话连续不断,十分健谈。也作“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14.B (A项,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造成的”。C项,语序不当“特有的”放在“北京人”后面。 D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搭配不当,应为“提高……效率”。 )

15.A 解析:首先,综观五个句子,谈的是娱乐化现象流行的影响问题,从而确定⑤为首句,排除B、C两项。然后,关注各句的提示性词语和具体语句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可知①②句是说这种现象流行的积极影响,而且①句是②句的佐证,运用了反向假设论证方法,故②在①前,确定答案为A。(第③句“但是”一词,提示语意转折,笼统地说娱乐化现象过了,第④句从功能的角度具体说明娱乐化过度的体现。)

【思路点拨】

做此类题可先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再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还要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最后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16.①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①处应该填“城市……”结合后文列举的防御设施,得出①处的答案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③处,由后文推知它的内容应与“走向开放”“ 御趋向流通”相关。

17.(1) 由四个向内的箭头和四个向外的箭头组成,与汉字“回”相似。(2) 这个标志强调人人参与(强调人人动手) , 包含要回收那些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的意思。(3)很好地宣传了环保的意义。

六、写作(60分)

18.[审题提示和思路点拨]

材料叙述的是一位中国在丹麦的留学生的见闻。设题切口不大,比较开放,留给我们思考和写作的空间较大,但要写好却不易,须注意“所写内容应在上边材料涵盖的范围之内”这一要求。材料涵盖了哪些范围呢?
    一是“鱼”。小中见大也好,比喻也罢,材料中的鱼应该代表人类向自然获取的生活资源。这种生活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却不是无条件的。只有遵循其生长规律,满足其再生条件才可再生。
    二是垂钓人的言行。垂钓人不搞“捡到篮里就是菜”,“钓到篓里就是鱼”,而是取大放小,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今天将小鱼放生是为了明天有大鱼可钓。
    由此可以概括出以下观点:
    1、国民应该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丹麦垂钓人的做法启示我们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着眼未来,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可联系的反面事例很多,例如不少人为了一己一时之私利在禁渔期违规捕捞,或猎杀国家严令保护的野生动物;不少地方为了获取眼前利益乱砍滥伐;不少企业为了提高产值任意排放废气废水等等。
    2、国民应该提高素质,学会自律。“学会自律”是目标,“提高素质”是条件。丹麦垂钓人人人都自觉带着尺子,“每钓上来一条鱼便在那尺子上比划,若不够长度的鱼便又抛回湖中,条条如此,不厌其烦”,并且他们这样做“和政府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一种由自身的高素质决定的理智的自觉的自律行动。这其中包括道德素质,否则无法克服贪欲;包括科学素质,否则无法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文化素质,否则无法具备前面两种素质,达到这样高的境界。
    3、有“失去”才有“获得”,“失去”是为了更好的“获得”。“把小鱼放回湖中”是一种“失”,“等它们长到够大了再钓上来”是一种“得”,由此说开去便是一篇很好的谈哲理的文章。要注意的是不能离开上述因果联系而扩大范围泛论“得与失”的关系,例如舍弃错误才能得到更大收获等等,则是偏离题意的。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