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漳浦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

高三语文试题

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 “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12分)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西方 炒作“藏独”,少数“藏独”分子五颜六色的脸和反华标语不断登上媒体。

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强调对“驻省办”的清理规范工作不能 ,而必须一鼓作气、不留死角。

③浙江义乌市一名外来建设者致信市长,信中 两千字赞扬义乌流动人口管理局。

A.拖泥带水 洋洋洒洒 连篇累牍

B.连篇累牍 拖泥带水 洋洋洒洒

C.洋洋洒洒 连篇累牍 拖泥带水

D.连篇累牍 洋洋洒洒 拖泥带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

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D.-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可能衍生商业价值。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围绕发现并展示小镇的美丽一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人民网主办的第三届寻找“中国最美小镇”活动近日在京启动。

B.中国对现有核设施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表明中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基本完成中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

C.泉州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仅拥有多元的人文氛围,而且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徜徉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仍可让人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文化气息。

D.据了解,此次分享通信“集”品牌推出“集节号”产品,主要面向集客市场,为集团客户提供功能强大、价格实惠的融合通信和移动办公服务平台。

7.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从哈瓦那的新城约走二十公里,就找到了哈瓦那老城的“小佛罗里达”酒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味着海明威曾经的最爱,听着传统、欢快的恰恰恰音乐,恍若走进了海明威的多样人生。

①酒馆纵深很长,长方形的大厅与椭圆形的大厅相接

②虽近午夜时分,不少人仍举杯留连

③夜幕深沉,霓虹灯招牌闪烁,这里曾是海明威最喜爱的地方

④海明威最喜欢喝的德贵丽和莫希托酒至今犹在,并且成了知名招牌

⑤走进酒店的大堂,不时有海风穿堂而过,尔后又悄然散去

⑥看得出尽管光阴流转,酒馆却依旧保持着红色天鹅绒和黑色木头装饰的风格

A.③⑤⑥④①② B.⑤②④⑥③① C.③⑤①⑥②④ D.⑤③⑥④①②

三、(14分)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学校等事。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9.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0.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2分)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外,还称之为“神器”。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C.“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将其称为“四子书”,即其内容或作者分别对应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

D.《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即敌人一,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毋妄言!族矣 族: 灭族

B.不足学,学万人敌 敌:仇恨

C.梁以此奇籍 奇:认为…… 出奇

D.毋妄言 妄:胡乱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季父项梁 吾其还也

B.项梁怒之 何厌之有

C.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良乃入,具告沛公

D.梁以此奇籍 请以剑舞

1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那个

B.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

C.彼可取而代也——那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

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

1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   易:换取

B.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 部:率领

C.卫当四方之冲 冲:要道

D.祐悉夺还之 还:归还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2.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3.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4.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中的“尚书”是官职名。秦汉时期创立的中央政府官职有此称呼,隋唐时其主要职责在于分管六部即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

B.孔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颜子、先秦诸子等。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18.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祐“深受百姓信任和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两州之民皆赖焉  ②民为立碑颂德  ③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④遂皆出,应期而办 ⑤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⑥父老请留葬会稽

  1. ②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2. 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3. 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4. 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Ⅱ卷 非选择题(100分)

五、(30分)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5分)

(2)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5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

(2)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 离骚》中声明“ , ”,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3)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

。”

(4)刘禹锡《陋室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

(5)《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 。

六、(10分)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3分)

慈善事业,重心在于如何真正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而非宣扬行善者。因此,① ,而非陈光标式的“高调”。帮助他人,并非施舍,更不能“嗟!来食”。 ② ,是所有慈善活动的底线。避免公开的“施”与“受”,是把行善者与受助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非一高一低;把受助者展示在公众面前,甚至追求镜头前的感恩戴德,这样的行善观念难免被称为“暴力慈善”。在慈善事业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讲求专业化和长效性,这样的慈善方式,③ ,而且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关照受助者的尊严和感情。

2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4分)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志愿服务

25. 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3分)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六、(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15年没有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神而鼓掌。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掌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让罗尔斯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现在《正义论》已经成了经典,全球研究它的专门论著有5000余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漳浦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 (3分)A(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 (3分)C(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 (3分)B(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4.(3分)B(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5. (3分)C(A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示”。D语序不当,把“可能”移到“在几十年”前面)

6. (3分) D【解析】A. 句式杂糅,应删去“围绕”和“的目的”。B搭配不当,“完成”与“要求”不能搭配,应把“完成”改为“符合”。 C.语序不当,应把“拥有多元的人文氛围”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位置对调。

7. (3分)C 【解析】③中“这里”对应前句“这家酒馆”,故应排在前面;⑤紧承③写走进酒店;①写酒店的内部构造;⑥紧承①指出酒馆保持着旧有的风格;②紧承⑥午夜时分酒馆的人气;④既照应了②中的“举杯”,又引出了“品味着海明威曾经的最爱”。故答案为C。

8. (2分)C(科举、学校等事由“礼部”主管)

9. (2分)A

10. (2分)A (以“神器”喻老师,错,“神器”指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

11. (2分)B(抵抗,对抗)

12. (2分)C

13. (2分)B(记:记写)

14. (2分)B(“终于学完了兵法”有误,原文是“又不竟学”。)

15. (3分)D(还:使……回去。)

16. (3分)C(原句为:“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17.(3分)B(“战国初期”应为“春秋末期”)

18.(3分)A (①表明他给百姓带来利益;③是人们对他治国主张的称赞;⑤表明他为百姓着想。)

19. (3分)C(“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对应原文为“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其所说的应是陈祐“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

20.(1)(5分)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而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以:因为。给:供给。清慎:清廉谨慎。见:被。)

(2)(5分)三是说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治:治国。审:慎重。尽:完全。 称:称赞。)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书,(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学史学。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主官的僚属,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书。穆王被分封在陕、洛,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陈祐)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他)又奏请免去几百家征西军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多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都听取了他的建议。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而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至元二年,(陈祐)改任南京路治中。适逢河南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蝗虫),到了很紧急的状况。 陈祐率领几万百姓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 陈祐说:“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立即告诉百姓让他们回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赖他。

至元三年,朝廷授任(陈祐)为卫辉路总管。卫辉位于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统制。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等到他离任时,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他曾向世祖上书,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个根本”: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于是(百姓)都出来应征,陈祐的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三年,(朝廷)授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多惊慌失措。陈祐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颜渊对待;若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对待。”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 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至元十四年,(陈祐)被调任为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兵刀之苦的百姓,应宽容体恤。”但这意见朝廷没有答复。朝廷派(陈祐)去查核台州的民田。等到(陈祐)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他仓促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陈祐)被追封河南郡公,谥号忠定。江浙父老请求在会稽埋葬他,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纪念他。

21.(1)(4分)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2分)作者本有杀敌报国

的雄心,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他只能在期思溪边借酒浇愁,与滞涩的蝉声、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作伴。(2分)

(2)(6分)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2分)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的。(2分)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远离世事,是因其多病又非有才之人,实则是借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2分)

22.(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 (3分) ①更多人选择“低调行善” ② 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尊严 ③不仅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意思对即可。写出一句,给一分。)

【解析】解题时要把握好整个语段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理清层次关系;同时还要观察所要求填写的句子前后句的句式特点。本语段谈论的是关于“慈善事业”的热门话题,根据语境可知,①应填与陈光标式的“高调”相反的做法;②应承接上文,填对受助者的尊重;③由后文的“而且”可知,应填语句应与“而”构成递进关系。

24. (3分)①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③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解析:注意以“志愿服务”开头,只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25. (3分)本次春游全班分为五个小组。(1分)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协调;(1分)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1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