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找回遗失的翅膀

一评《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

16至18世纪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一部分。但从总体上看,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在海内外均偏重于西学东渐一脉,其主流并不体现为中西文化双向互动的多层次探索。相比西学东渐领域已取得的成果,中外学者仍然缺乏针对中学西传的系统研究。

为了打破此种单向的趋势,张西平教授二十余载孜孜不倦,以文化自觉与理论自觉为首要前提,致力于在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全方位研究海外汉学。他遍访欧洲、追踪整理失落的欧藏中国文献,其新作《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集合了作者的学术导向与研究成果,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为人类文明史找回了中学西传这只“遗失的翅膀”。

20世纪有关近代中西关系的著作中有相当数量的论述,隐藏着西方文化高于中国文化的情感预设,这导致人们更倾向于关注西方文明怎样参与对近现代中国的改造。张教授在《导论》中批评了中西文化交流史单向化、片面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应该把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导论》开拓性地从中国典籍翻译的角度展开中学西传研究,张教授认为,“对于中国古代文献的西译,传教士的‘西学汉籍’和中国历史的西语文献报告和著作的研究,是改写目前世界史和中国史研究的关键。对于它们的细致研究,将是解开全球化密码的关键所在。唯有此,历史的真相才会呈现出来。”

《导论》还对西方文化自我成圣观提出了批评。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权力被解构和祛魅以后的故事,着力重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文化通过怎样的路径流传到西方,又对西方世界产生过何种影响,展现中国文化在塑造西方文明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西方文明完全依靠自身发展的线性历史观被破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调的历史观念,即西方文明的演变进步并不是地域性的单向因果递进关系,而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交互关系。通过学习、吸纳及改造其他文化的资源,创造了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谓“西方的胜利”。

与此同时。该论著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导论》凭借翔实的史料,通过法国重农学派与孔子学说之关联、莱布尼茨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的推崇等,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拔擢至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之深刻渊源这一思想层面。在中学西传的进程中,中国文化尽管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但因其具有的人类共同价值与进步因素,为启蒙运动所借鉴吸收。该论著超越了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限制,以公正开放的态度解构了“五四”以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通过挖掘、理解启蒙运动的发生、衍变,重现中国文化如何成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源泉。当被忽视已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曾在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启蒙思想的事实浮出历史地表时,让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思想内涵,经过改造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外学者对西学东渐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中学西传却没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张西平教授的研究填补了这个空白。

B.张西平教授致力于海外汉学研究,他追踪整理失落的欧藏中国文献,注重从中国典籍翻译的角度展开中学西传的研究。

C. 16世纪到18世纪间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它们既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对西方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地域性文化,但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进步因素,具有世界性意义,因而孕育了西方的启蒙思想。

(2)下列对《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导论》体现了文化自觉与理论自觉,没有传统的西方文化高于中国文化的情感预设,因而能客观地研究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B.《导论》对西译的中国古代文献、西学汉籍及有关中国历史的西语文献、著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解开了全球化密码的关键所在。

C.《导论》打破学术传统,反思并批评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单向化、片面化的研究现状,主张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D.《导论》既批评了西方文化的自我成圣观,解构了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权力,但也不受民族主义限制,态度公正开放,还原了历史真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热,当时人们推崇儒家学说,这与此后中国向西方学习很相似,其实,文化上互相学习是常态,完全不存在所谓的“西方胜利”。

B.张教授对“五四”以来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有了新的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现代思想内涵,东方文化也参与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形成。

C.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对西方启蒙运动曾产生过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它们经过改造,相信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资源。

D.西方文明的演变进步,不局限于本地域的单向因果递进,也不是纯粹依靠自身的线性发展,而是学习和吸收了其他的文化资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冰心的文学之路

阎纯德

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

1918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

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

那时,联合会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再找报纸去发表。冰心找到《晨报副刊》,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冰心说:“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划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三天之后,小说居然发表了。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写。当时,发表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姊姊》等等。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

(选自《冰心自述》)

②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在她“逾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

(选自茅盾《冰心论》)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学名,但在发表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

B.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

C.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

D.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学医。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通过冰心与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在名气上的对比,表现出冰心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B.“五四”运动爆发后,冰心做了燕大女校学生会的文书,又被北京女学界联合会选为宣传股成员,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写宣传文章很积极。

C.冰心受到表兄刘放园的鼓励和新出版的杂志书报的影响,对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小说中是有哲学的,也从回忆中汲取素材,写出了不少“问题小说”。

D.文中叙写冰心的人生经历,表现冰心的思想变化,突出冰心的文学追求,多次借用冰心的原话,有利于凸显内容的真实性,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E.冰心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指出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她认为自己被文艺俘获,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她变得柔软文静了。

(3)冰心曾说,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创作道路的。请结合材料,就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14分)

3.(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神迷路了

西班牙罗赫尔•卡拉维格

一个一身红衣的女孩正略显匆忙地走着。她一边走一边听音乐,还在想着将要见到她生命中的爱人。她边走边听边想,同时又感到喜悦、害怕和希望纠结在一起。这个红衣女孩是个美女,既有古典美的气韵,又不乏现代感。她没有年轻到天真的程度,也没有成熟到不相信爱情。她的爱情正在不远处等着她。她一边走一边通过耳机听着手机里的音乐,现在播放的是霹雳弗兰德斯乐队的《神迷路了》.正播放着这首歌时,手机地图在她耳边提示:前方50米右转。这个红衣女孩边走路边听歌边想着她的爱情,心中还纠结着各种情绪,尽管这样,她还是右转了。因为她是女人,能够同时做这一切。

在这个女孩向右转的45分钟之前,一个戴着粗框眼镜,穿着磨损的牛仔裤,身材高大有型的男孩通过WhatsApp(社交媒体)发送了一个音乐厅的位置。他是男人,认识路。他选择了最喜欢的那件T恤,一件胸前印着“霹雳弗兰德斯”的黑色T恤。最终,他出发去见那个唯一令他感兴趣的女孩,她是那种能够明白为什么那件黑色的“霹雳弗兰德斯”T恤是他的最爱的女孩。虽然他出门有点晚,不过他住得近,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这个戴着粗框眼镜的高个男孩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聪明又有创造力,属于那种总得干点什么的人。他一边走路,一边注意着街道的名字,尽管差一点走过了,他还是在刚好的时刻拐了弯。在刚好的时刻,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

穿红衣的女孩和穿磨损的牛仔裤的男孩迎面碰上了。她曾想象过101次和他的交谈。他曾想象过101次和她的交谈。但是现在两人并肩走着,对方就在眼前,却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面对屏幕时就简单得多。结果当这发生时,当彼此非常喜欢却不太认识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相遇时,却是一片沉默。他们走着,不再听音乐也不再思考,因为彼此就在面前,在身边,因为他们在一起。现在他们不通过音乐,不必思考,也能强烈地感觉到对方的存在,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都不需要了。手机地图已经不再跟她说应该从哪里走,因为没必要了,因为她跟着他。他们走着,沉默地微笑着。两个人都微笑着却并未意识到。但是他己经忘了他们要去哪里,甚至忘了他们是否要去某个地方;他忘了这件事,因为他和她走在一起,其他的都不需要了。

从那次约会开始,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亲密起来。他在Twitter(网站)上展露他的才智。她在Instagram(网站)上分享她的见闻。Facebook则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白天他们在WhatsApp(网站)上甜言蜜语,商量约会,说一些面对面时不敢说的话。晚上各自回到家后,他们又通过Skype(网络电话)煲电话粥。你真是太完美了,他对她说。她则回以一个脸红的表情,你别太夸张了,她说。他们经常相互取笑。你闭嘴吧,连上卫生间都要Google(谷歌搜索)告诉你得走几步。得了吧,你呢?如果让你离开微信,你就连话都不会说了……

于是,有一天她想到一个主意。自从三个月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就是他们在拐弯时相遇的那一次,她就想给他一个惊喜。到了那一天,她送给他一个用黑纸包着的盒子。盒子里是一台最新款的导航仪。什么?她知道他不会喜欢,她只是想看看他那张脸,对他的气愤取乐一番。这个高大有型的男孩,不但聪明,还很真诚,他成功掩饰住了意外却没能掩饰住气愤。一个导航仪?你在开玩笑,是吗?他憎恶GPS,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因为方向感就是他的地图。但是礼物其实并不是导航仪,而是两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霹雳弗兰德斯”音乐会的入场券,导航仪里保存的是音乐厅的地址。因为她是女人,把一切都想到了。

他去接她。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至少要六个小时。男孩习惯于在“汽车叭叭”软件上面发布自己的出行计划,看看能不能拼车,这样会便宜一点;但这一次是私密旅行。他去接她,而她在说定的时间己经准备好了。上路了,他打开那台导航仪。但他是男人,这玩意儿让他头疼;他是为了她才这样做的,她笑了。导航仪开始说:你要去巴塞罗那奥恩音乐厅,在西尔瓦娜大街13号。你想选择以下哪条路线?最快的,生态环境最好的,最便宜的。

两人互相看了看,微笑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最长的。她吻了他,因为爱是最好的迷路方式;他把导航仪扔出车窗,因为迷路是最好的爱的方式。就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孩,像古典美人一样的漂亮女孩,和一个高大有型,聪明而有创造力的男孩,永远地迷路了。

【注】本文获得了弗恩特塔哈写作俱乐部于2014年举办的第二届“科技之神”短篇小说竞赛第一名,该竞赛的主题是“科技与日常生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女孩年轻而成熟,所以她有天真的一面,并且相信爱情的存在。正因为此,她不顾路途遥远,怀着喜悦、害怕和希望的纠结心情去见男孩。

B.男孩虽然出门晚,但是他离家近,因为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并且他确实准确无误地到达了目的地。由此可知,他聪明而自信。

C.文章中多次出现了“霹雳弗兰德斯”,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男孩和女孩的“媒人”,因为他们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

D.男孩与女孩初次相见,他们虽然想象过101次与对方的交谈,但当真正见面时却无话可说,由此可知,他们二人并没有共同语言。

(2)请赏析文章标题“神迷路了”。

(3)“他是男人,认识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崇祖年十四,有干略,伯父豫州刺史护之谓门宗曰:“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

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太祖践阼,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徙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封望蔡县侯,七百户。

建元二年,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崇祖召文武议曰:“贼众我寡,当用奇以制之。当修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非水不固,今欲堰肥水却淹为三面之险,诸君意如何?”众曰:“古来相承,不筑肥堰,皆以地形不便,积水无用故也。若必行之,恐非事宜。”崇祖曰:“卿见其一,不识其二。若舍外城,贼必据之,外修楼橹,内筑长围,四周无碍,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守郭筑堰,是吾不谏之策也。”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虏众由西道集堰南,分军东路肉薄攻小城。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手自转式。至日晡时,决小史埭。水势奔下,虏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数千人,众皆退走。

初,崇祖在淮阴见上,便自比韩信、白起,咸不信,唯上独许之。及破虏启至,上谓朝臣曰:“崇祖许为我制虏,果如其言。其恒自拟韩、白,今真其人也。”进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为千五百户。崇祖闻陈显达李安民皆增给军仪,启上求鼓吹横吹。上敕曰:“韩、白何可不与众异!”给鼓吹一部。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永明元年四月九日,诏曰:“垣崇祖猜贰滋甚,志兴乱阶,随与荀伯玉驱合不逞……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死时年四十四。子惠隆,徙番禺卒。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六 垣崇祖》,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寇:入侵,侵犯
B.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坐:犯罪
C.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衔:心怀不满
D.垣崇祖猜贰滋甚贰:有二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世祖都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时又称为“太守”。

C.“卿”字在古代有多种用法,可以是对人的尊称;文中用于古代上级称下级。

D.东宫是古代汉族政权宮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崇祖年少时就很有才干,他的伯父称赞他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楣,还说族中的其他弟子都比不上他。

B.垣崇祖有眼光能识人,他看出太祖并非池中之物,认定太祖会是他的君主,于逻对太祖表现忠诚,太祖称帝后,他被拜官封侯。

C.垣崇祖富有军事才能,他力排众议战胜敌人,后来受到皇帝的褒奖加官进爵,但是他不满足于此,自比韩信白起要求皇帝增配礼乐仪仗,说明他有些恃才傲物,爱慕虚荣。

D.垣崇祖没有亲附巴结太子,太子即位后认为他有二心,对他猜疑不满,给他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他。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番禺,死也那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

②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

5.(11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问题。

闻捣衣

元 赵孟頫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

【注】①赵孟頫:宋朝皇室子孙,亲历亡国之痛,后来又到元朝做官。诗中的南渡指的是宋朝南渡。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捣衣”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思妇对“良人”的浓浓思情呈现在月夜秋风里的捣衣声中。

B.首联借用露珠滴落梧桐叶、捣衣砧声不断以动写静,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情。

C.“苜蓿总肥宛要褭”中“宛要褭”是大宛能日行万里的骏马。此句说产自西域的苜蓿虽然在汉朝也传进了中原地区,却也在塞外喂肥了大宛更多的铁骑。作者在此批评了汉朝统治者盲目与西域进行交流,给汉朝带来遭受外族侵扰的危险。

D.“琵琶曾泣汉婵娟”句采用了用典抒情和拟人的手法,借幽幽的琵琶曲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流露出伤感之意,表达了作者为腐朽的元朝政权而伤感。

E.尾联在作者的俯仰古今的喟叹伤感之中收束全诗,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又有对个人心绪的表达。

(2)请分析作者在颔联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

6.(5分)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   ,    ”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   ”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以美女衬英雄;再用“   ”,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4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由于这个班学生基础很差,为了让他们能够跟上进度,班主任经常对这些学生耳提面命,希望能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B.他平时加强各种训练,并记下训练笔记,朝夕苦练,在全军狙击作战骨干集训比武中,百步穿杨,以951.5分的总成绩夺冠

C.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D.凭着顽强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苦心孤诣,赵忠贤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因此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E.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切实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让处于箪食壶浆生活境况的困难户尽快地脱贫致富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阴谋.

C.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9.(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近出炉的丽江古城整改方案可谓无所不包,此前被提及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在其中给出回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破此局,丽江政府唯有以破釜沉舟的勇毅猛药去疴。

①长久以来,在丽江,败坏了的规则和道德

②俨然构成了一个难解的整体性恶性循环

③治理这种整体性的病变,自然绝非朝夕之功

④事实上,这份景区整改方案,已然超越了“旅游业”的范畴

⑤与丑闻频现的旅游业互为表里、互为因果

⑥涉及地方治安、营商生态、市场秩序等更为基础的层面。

A.①⑤②④⑥③B.④⑥②①⑤③C.①⑤④⑥②③D.④⑥①⑤②③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   。

11.(5分)如图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

六、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节期间,全国上千个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的景象或将成为历史,而共坐守岁观春晚、指尖飞舞抢红包、阖家驱车寻胜景,已成为新春新风景甚至新传统。无需拉开太长的历史视野,我们就能感受到习俗、传统的悄然改变。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找回遗失的翅膀

一评《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

16至18世纪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一部分。但从总体上看,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在海内外均偏重于西学东渐一脉,其主流并不体现为中西文化双向互动的多层次探索。相比西学东渐领域已取得的成果,中外学者仍然缺乏针对中学西传的系统研究。

为了打破此种单向的趋势,张西平教授二十余载孜孜不倦,以文化自觉与理论自觉为首要前提,致力于在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全方位研究海外汉学。他遍访欧洲、追踪整理失落的欧藏中国文献,其新作《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集合了作者的学术导向与研究成果,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为人类文明史找回了中学西传这只“遗失的翅膀”。

20世纪有关近代中西关系的著作中有相当数量的论述,隐藏着西方文化高于中国文化的情感预设,这导致人们更倾向于关注西方文明怎样参与对近现代中国的改造。张教授在《导论》中批评了中西文化交流史单向化、片面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应该把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导论》开拓性地从中国典籍翻译的角度展开中学西传研究,张教授认为,“对于中国古代文献的西译,传教士的‘西学汉籍’和中国历史的西语文献报告和著作的研究,是改写目前世界史和中国史研究的关键。对于它们的细致研究,将是解开全球化密码的关键所在。唯有此,历史的真相才会呈现出来。”

《导论》还对西方文化自我成圣观提出了批评。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权力被解构和祛魅以后的故事,着力重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文化通过怎样的路径流传到西方,又对西方世界产生过何种影响,展现中国文化在塑造西方文明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西方文明完全依靠自身发展的线性历史观被破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调的历史观念,即西方文明的演变进步并不是地域性的单向因果递进关系,而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交互关系。通过学习、吸纳及改造其他文化的资源,创造了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谓“西方的胜利”。

与此同时。该论著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导论》凭借翔实的史料,通过法国重农学派与孔子学说之关联、莱布尼茨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的推崇等,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拔擢至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之深刻渊源这一思想层面。在中学西传的进程中,中国文化尽管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但因其具有的人类共同价值与进步因素,为启蒙运动所借鉴吸收。该论著超越了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限制,以公正开放的态度解构了“五四”以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通过挖掘、理解启蒙运动的发生、衍变,重现中国文化如何成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源泉。当被忽视已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曾在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启蒙思想的事实浮出历史地表时,让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思想内涵,经过改造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外学者对西学东渐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中学西传却没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张西平教授的研究填补了这个空白。

B.张西平教授致力于海外汉学研究,他追踪整理失落的欧藏中国文献,注重从中国典籍翻译的角度展开中学西传的研究。

C. 16世纪到18世纪间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它们既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对西方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地域性文化,但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进步因素,具有世界性意义,因而孕育了西方的启蒙思想。

(2)下列对《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导论》体现了文化自觉与理论自觉,没有传统的西方文化高于中国文化的情感预设,因而能客观地研究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B.《导论》对西译的中国古代文献、西学汉籍及有关中国历史的西语文献、著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解开了全球化密码的关键所在。

C.《导论》打破学术传统,反思并批评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单向化、片面化的研究现状,主张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D.《导论》既批评了西方文化的自我成圣观,解构了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权力,但也不受民族主义限制,态度公正开放,还原了历史真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热,当时人们推崇儒家学说,这与此后中国向西方学习很相似,其实,文化上互相学习是常态,完全不存在所谓的“西方胜利”。

B.张教授对“五四”以来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有了新的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现代思想内涵,东方文化也参与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形成。

C.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对西方启蒙运动曾产生过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它们经过改造,相信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资源。

D.西方文明的演变进步,不局限于本地域的单向因果递进,也不是纯粹依靠自身的线性发展,而是学习和吸收了其他的文化资源。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解答】(1)D、“孕育了西方的启蒙思想”理解不当,从原文最后一段可以得知,“为启蒙运动所借鉴吸收”,只能说中国文化是启蒙思想的一个源头.故选D.

(2)B、“解开了全球化密码的关键所在”错误,没有解开全球化的密码,原文第三段表述为“对于它们的细致研究,将是解开全球化密码的关键所在”.故选B.

(3)A、“西方胜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存在的,不能完全否定.故选A.

答案:

(1)D

(2)B

(3)A

【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冰心的文学之路

阎纯德

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

1918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

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

那时,联合会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再找报纸去发表。冰心找到《晨报副刊》,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冰心说:“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划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三天之后,小说居然发表了。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写。当时,发表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姊姊》等等。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

(选自《冰心自述》)

②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在她“逾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

(选自茅盾《冰心论》)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学名,但在发表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

B.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

C.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

D.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学医。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CD 

A.文章开头通过冰心与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在名气上的对比,表现出冰心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B.“五四”运动爆发后,冰心做了燕大女校学生会的文书,又被北京女学界联合会选为宣传股成员,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写宣传文章很积极。

C.冰心受到表兄刘放园的鼓励和新出版的杂志书报的影响,对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小说中是有哲学的,也从回忆中汲取素材,写出了不少“问题小说”。

D.文中叙写冰心的人生经历,表现冰心的思想变化,突出冰心的文学追求,多次借用冰心的原话,有利于凸显内容的真实性,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E.冰心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指出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她认为自己被文艺俘获,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她变得柔软文静了。

(3)冰心曾说,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创作道路的。请结合材料,就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考点】43:传记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强加因果关系,“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文写作并署学名”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第四段前两行可知,原文并无此意.用笔名,还因为“冰心”二字,简单好写,又是“莹”字的含意.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分析不当.开头的对比带有作者明显的评价,且发生在冰心弃理从文之后,不能说是铺塾;B.“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分析不当,原文中没有说原因是“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且“写宣传文章很积极”是在被选之后. E.“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她变得柔软文静了”分析不当,明显是对相关链接②内容的错误理解,“勇猛的狮子”是说冰心的个性在追求中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光华轻柔”是说文艺的特点和文艺给冰心的审美感受.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

答案:

(1)A

(2)CD

(3)①时代产生作家(作家随时代产生),冰心就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或:冰心受到“五四”文化革新运动的时代潮流影响,从写宣传文章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②时代影响作家的创作,冰心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都促使冰心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③作家创作反映时代,冰心创作的“问题小说”反映了当时自己的经历和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点评】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14分)

3.(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神迷路了

西班牙罗赫尔•卡拉维格

一个一身红衣的女孩正略显匆忙地走着。她一边走一边听音乐,还在想着将要见到她生命中的爱人。她边走边听边想,同时又感到喜悦、害怕和希望纠结在一起。这个红衣女孩是个美女,既有古典美的气韵,又不乏现代感。她没有年轻到天真的程度,也没有成熟到不相信爱情。她的爱情正在不远处等着她。她一边走一边通过耳机听着手机里的音乐,现在播放的是霹雳弗兰德斯乐队的《神迷路了》.正播放着这首歌时,手机地图在她耳边提示:前方50米右转。这个红衣女孩边走路边听歌边想着她的爱情,心中还纠结着各种情绪,尽管这样,她还是右转了。因为她是女人,能够同时做这一切。

在这个女孩向右转的45分钟之前,一个戴着粗框眼镜,穿着磨损的牛仔裤,身材高大有型的男孩通过WhatsApp(社交媒体)发送了一个音乐厅的位置。他是男人,认识路。他选择了最喜欢的那件T恤,一件胸前印着“霹雳弗兰德斯”的黑色T恤。最终,他出发去见那个唯一令他感兴趣的女孩,她是那种能够明白为什么那件黑色的“霹雳弗兰德斯”T恤是他的最爱的女孩。虽然他出门有点晚,不过他住得近,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这个戴着粗框眼镜的高个男孩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聪明又有创造力,属于那种总得干点什么的人。他一边走路,一边注意着街道的名字,尽管差一点走过了,他还是在刚好的时刻拐了弯。在刚好的时刻,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

穿红衣的女孩和穿磨损的牛仔裤的男孩迎面碰上了。她曾想象过101次和他的交谈。他曾想象过101次和她的交谈。但是现在两人并肩走着,对方就在眼前,却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面对屏幕时就简单得多。结果当这发生时,当彼此非常喜欢却不太认识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相遇时,却是一片沉默。他们走着,不再听音乐也不再思考,因为彼此就在面前,在身边,因为他们在一起。现在他们不通过音乐,不必思考,也能强烈地感觉到对方的存在,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都不需要了。手机地图已经不再跟她说应该从哪里走,因为没必要了,因为她跟着他。他们走着,沉默地微笑着。两个人都微笑着却并未意识到。但是他己经忘了他们要去哪里,甚至忘了他们是否要去某个地方;他忘了这件事,因为他和她走在一起,其他的都不需要了。

从那次约会开始,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亲密起来。他在Twitter(网站)上展露他的才智。她在Instagram(网站)上分享她的见闻。Facebook则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白天他们在WhatsApp(网站)上甜言蜜语,商量约会,说一些面对面时不敢说的话。晚上各自回到家后,他们又通过Skype(网络电话)煲电话粥。你真是太完美了,他对她说。她则回以一个脸红的表情,你别太夸张了,她说。他们经常相互取笑。你闭嘴吧,连上卫生间都要Google(谷歌搜索)告诉你得走几步。得了吧,你呢?如果让你离开微信,你就连话都不会说了……

于是,有一天她想到一个主意。自从三个月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就是他们在拐弯时相遇的那一次,她就想给他一个惊喜。到了那一天,她送给他一个用黑纸包着的盒子。盒子里是一台最新款的导航仪。什么?她知道他不会喜欢,她只是想看看他那张脸,对他的气愤取乐一番。这个高大有型的男孩,不但聪明,还很真诚,他成功掩饰住了意外却没能掩饰住气愤。一个导航仪?你在开玩笑,是吗?他憎恶GPS,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因为方向感就是他的地图。但是礼物其实并不是导航仪,而是两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霹雳弗兰德斯”音乐会的入场券,导航仪里保存的是音乐厅的地址。因为她是女人,把一切都想到了。

他去接她。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至少要六个小时。男孩习惯于在“汽车叭叭”软件上面发布自己的出行计划,看看能不能拼车,这样会便宜一点;但这一次是私密旅行。他去接她,而她在说定的时间己经准备好了。上路了,他打开那台导航仪。但他是男人,这玩意儿让他头疼;他是为了她才这样做的,她笑了。导航仪开始说:你要去巴塞罗那奥恩音乐厅,在西尔瓦娜大街13号。你想选择以下哪条路线?最快的,生态环境最好的,最便宜的。

两人互相看了看,微笑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最长的。她吻了他,因为爱是最好的迷路方式;他把导航仪扔出车窗,因为迷路是最好的爱的方式。就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孩,像古典美人一样的漂亮女孩,和一个高大有型,聪明而有创造力的男孩,永远地迷路了。

【注】本文获得了弗恩特塔哈写作俱乐部于2014年举办的第二届“科技之神”短篇小说竞赛第一名,该竞赛的主题是“科技与日常生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女孩年轻而成熟,所以她有天真的一面,并且相信爱情的存在。正因为此,她不顾路途遥远,怀着喜悦、害怕和希望的纠结心情去见男孩。

B.男孩虽然出门晚,但是他离家近,因为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并且他确实准确无误地到达了目的地。由此可知,他聪明而自信。

C.文章中多次出现了“霹雳弗兰德斯”,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男孩和女孩的“媒人”,因为他们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

D.男孩与女孩初次相见,他们虽然想象过101次与对方的交谈,但当真正见面时却无话可说,由此可知,他们二人并没有共同语言。

(2)请赏析文章标题“神迷路了”。

(3)“他是男人,认识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考点】41:小说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D级;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标题的含义,能力层级,分析鉴赏D;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探究小说主旨的能力,能力层级,探究F;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A 项,“女孩年轻而成熟,所以她有天真的一面,并且相信爱情的存在”强加因果,同时“她有天真的一面”与原文“她没有年轻到天真的程度”不符.

B 项,“准确无误”不准确,原文是 “尽管差一点走过了”;

C项,分析正确;

D 项,“他们二人并没有共同语言”表述错误,根据原文“面对屏幕时就简单得多”可知,他们二人是受现代科技影响,有了人际交往障碍.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标题的含义,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请赏析文章标题‘神迷路了’.”,明确了题目要求,需要认真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标题进行赏析;文章主要叙述了意一位年轻女子和一位身材高大有型的男孩第一次约会和想恋爱的故事,展现了现代年轻人对现代科技的依赖,根据文本第一段“她的爱情正在不远处等着她.她一边走一边通过耳机听着手机里的音乐,现在播放的是霹雳弗兰德斯乐队的《神迷路了》.正播放着这首歌时,”,可以看出文章的题目照应了文章的内容;其次,根据文本最后一段“他把导航仪扔出车窗,因为迷路是最好的爱的方式”,可以看出这位漂亮的女子和聪明的男孩抛弃了导航的绑架,全身心地投入爱情;第三,从文章的注释和文章内容看,文章以“神迷路了”为题目增加了文章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引发读者对现代科技的思考;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探究小说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他是男人,认识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反复阅读文本,从文中找出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和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作用,回答时注意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从结构上来看,后文有“他把导航仪扔出车窗”与“他是男人,认识路”照应.从内容上来看,一是注意揭示其深层的含意,尤其是“认识路”的内涵;二是注意其与“永远地迷路了”的关系,这一点与主题相关;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探究小说的主旨,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1)C;

(2)

①标题照应了文章的内容、;“神迷路了”照应了文章中“霹雳弗兰德斯”乐队的《神迷路了》及文章结尾处“永远地迷路了”;

②“神迷路了”的深层含意是指漂亮的女孩和聪明的 男孩摆脱了对以“导航仪”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依赖,全身心地投入爱,享受爱;

③该标题富 有内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3)

①文章中反复出现“他是男人,认识路”在于强调这个男孩并没有完全被现代科技绑架,他的一些能力并没有退化;

②“他是男人,认识路”与“永远地迷路了”看似矛盾,实际上揭示了人不能被科技绑架的主题;

③为最终他把导航仪扔出车窗作了铺垫.解答本题时,可以从“作用”入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根据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结合题目要求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问有答.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崇祖年十四,有干略,伯父豫州刺史护之谓门宗曰:“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

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太祖践阼,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徙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封望蔡县侯,七百户。

建元二年,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崇祖召文武议曰:“贼众我寡,当用奇以制之。当修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非水不固,今欲堰肥水却淹为三面之险,诸君意如何?”众曰:“古来相承,不筑肥堰,皆以地形不便,积水无用故也。若必行之,恐非事宜。”崇祖曰:“卿见其一,不识其二。若舍外城,贼必据之,外修楼橹,内筑长围,四周无碍,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守郭筑堰,是吾不谏之策也。”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虏众由西道集堰南,分军东路肉薄攻小城。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手自转式。至日晡时,决小史埭。水势奔下,虏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数千人,众皆退走。

初,崇祖在淮阴见上,便自比韩信、白起,咸不信,唯上独许之。及破虏启至,上谓朝臣曰:“崇祖许为我制虏,果如其言。其恒自拟韩、白,今真其人也。”进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为千五百户。崇祖闻陈显达李安民皆增给军仪,启上求鼓吹横吹。上敕曰:“韩、白何可不与众异!”给鼓吹一部。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永明元年四月九日,诏曰:“垣崇祖猜贰滋甚,志兴乱阶,随与荀伯玉驱合不逞……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死时年四十四。子惠隆,徙番禺卒。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六 垣崇祖》,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寇:入侵,侵犯
B.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坐:犯罪
C.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衔:心怀不满
D.垣崇祖猜贰滋甚贰:有二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太祖、世祖都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时又称为“太守”。

C.“卿”字在古代有多种用法,可以是对人的尊称;文中用于古代上级称下级。

D.东宫是古代汉族政权宮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垣崇祖年少时就很有才干,他的伯父称赞他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楣,还说族中的其他弟子都比不上他。

B.垣崇祖有眼光能识人,他看出太祖并非池中之物,认定太祖会是他的君主,于逻对太祖表现忠诚,太祖称帝后,他被拜官封侯。

C.垣崇祖富有军事才能,他力排众议战胜敌人,后来受到皇帝的褒奖加官进爵,但是他不满足于此,自比韩信白起要求皇帝增配礼乐仪仗,说明他有些恃才傲物,爱慕虚荣。

D.垣崇祖没有亲附巴结太子,太子即位后认为他有二心,对他猜疑不满,给他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他。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番禺,死也那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

②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B 内外受敌,这等于自己坐等着被擒.坐:坐待,坐等.

(2)B “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错,刺史为最高军政长官.

(3)C “说明他有些恃才傲物,爱慕虚荣”言过其实,原文为“韩、白何可不与众异”.

(4)①蚁众:军队;制:制服.句子翻译为:夷虏不了解天命(已经归我),一定会发动军队(来对付我),能够制服这些敌人的,除了你其他人做不到.

②务:致力于;罔:不;肃明:严肃清明.句子翻译为:铲除恶人要致力于根本,严惩垣崇祖绝不赦免,(杀了后)就立刻掩埋,使法令严肃清明.

答案:

(1)B

(2)B

(3)C

(4)①夷虏不了解天命(已经归我),一定会发动军队(来对付我),能够制服这些敌人的,除了你其他人做不到.

②铲除恶人要致力于根本,严惩垣崇祖绝不赦免,(杀了后)就立刻掩埋,使法令严肃清明.

参考译文:

垣崇祖字敬远,是下邳人.垣崇祖十四岁时,就很有才能和谋略了,他的伯父豫州刺史垣护之对宗族人说:“这孩子必将使我们门户大发光彩,你们都赶不上他.”

当初,垣崇祖在淮阴碰上了太祖(萧道成),太祖看他很武勇,就待他很友好.崇祖对皇甫肃说:“这个人才真正是我们的君主啊!我今天算是碰上真主了!正是所谓千载一时呀!”于是便暗中表现忠诚.太祖做皇帝后,对崇祖说:“我刚刚统治天下,夷虏不懂得天命已经归我,必然会发动军队来对付我,而能够对付他们的,除了你其他人做不到.”于是崇祖移任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仍旧.封为望蔡县侯,食邑七百户.

建元二年(480),虏方派遣伪梁王郁豆眷率骑兵步兵号称二十万人,来攻打寿春.垣崇祖召集文武人员商议说:“敌众我寡,只能出奇制胜.应当修筑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没有水便不坚固,现在准备筑堰肥水,然后把城淹成三面之险,诸位认为怎样?”众人说:“自古以来守此城者之所以不筑肥水之堰,都是考虑到地形不便,积水也没用呀.如果一定要这样,恐怕不会合适的.”崇祖说:“你这是只见其一,不识其二.如果放弃外城,贼方必然占据着,他们可以外修楼橹,内筑长围,而我们四周没有屏障,表里受敌,这等于自己坐等着被擒.因此,坚守外城修筑河堰,这是我不容劝阻的决策!”于是在城西北立堰堵塞肥水,堰北又筑起小城,周围挖掘深堑,使数千人在那儿守着.虏众由西道集中在堰南,分军从东路肉搏攻小城.垣崇祖头戴白纱帽,乘轿子上城,打着手式指挥.到天黑时,便扒开了小史埭.水奔泻而下,敌虏攻城之众,漂附到堑中,淹死数千人,剩下的都退去了.

当初,崇祖在淮阴,见了皇上(萧道成)便自称是韩信、白起,别人都不信,只有皇上称许他.等到破虏的启文送到京师,皇上对朝臣们说:“崇祖曾答应为我对付敌虏,果如其言.他一向自比韩信、白起,今天看来真不愧是啊!”于是加封崇祖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食邑为一千五百户.崇祖听说陈显达、李安民都增加了军仪,便上启皇上要求增配礼乐演奏.皇上说:“韩信、白起怎么能不特别优待呢!”于是配给他一部仪仗乐队.

世祖(萧赜)即位后,调崇祖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当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做太子,崇祖并不主动去巴结.世祖便以为崇祖心不诚实而怀恨在心.永明元年(483)四月九日,下诏说:“垣崇祖野心更甚,要谋反作乱,又与荀伯玉同谋不轨…铲除恶人要致力于根本,严惩垣崇祖绝不赦免,(杀了后)就立刻掩埋,使法令严肃清明.”死时四十四岁.儿子垣惠隆,被流放到番禺,死在那里.

【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5.(11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问题。

闻捣衣

元 赵孟頫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

【注】①赵孟頫:宋朝皇室子孙,亲历亡国之痛,后来又到元朝做官。诗中的南渡指的是宋朝南渡。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CD 

A.“捣衣”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思妇对“良人”的浓浓思情呈现在月夜秋风里的捣衣声中。

B.首联借用露珠滴落梧桐叶、捣衣砧声不断以动写静,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情。

C.“苜蓿总肥宛要褭”中“宛要褭”是大宛能日行万里的骏马。此句说产自西域的苜蓿虽然在汉朝也传进了中原地区,却也在塞外喂肥了大宛更多的铁骑。作者在此批评了汉朝统治者盲目与西域进行交流,给汉朝带来遭受外族侵扰的危险。

D.“琵琶曾泣汉婵娟”句采用了用典抒情和拟人的手法,借幽幽的琵琶曲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流露出伤感之意,表达了作者为腐朽的元朝政权而伤感。

E.尾联在作者的俯仰古今的喟叹伤感之中收束全诗,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又有对个人心绪的表达。

(2)请分析作者在颔联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

【考点】57:怀古咏史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解析

(1)C“批评汉朝统治者”错,借古讽今,以此来讽刺南宋王朝.D“作者为腐朽的元朝政权而伤感”错,两句诗引古喻今,抒写诗人难以言传的哀痛

(2)“北来”、 “南渡”的鲜明对照,含有某种政治意蕴,想到偏安一隅、歌舞作乐南宋王朝,以及一些古事,便怫然伤,可按照如下思路回答:叹伤感世事变迁,伤感大宋江山变化+大宋臣民思宋.大宋统治着苟且偷安.

答案:

(1)CD

(2)颔联写到 大宋的北方遗民历尽劫难,还保留着过去的(捣衣)风俗,而南逃的大宋君臣苟且偷安,这种风俗大不如前(“思情”被淡忘).(2分)

作者借捣衣风俗在南北的不同,抒发了自己面对历史的变化而怅然若失、伤感身世的情感,也沉痛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忘记江山沦落、求和苟安的愤懑之情.(4分.只批评自己苟且偷生到元朝做官,也可以,适当降档给分)

译文:在沾满露珠的碧绿的梧桐树下,一阵一阵的捣衣声,令人思绪万千. 从北方传过来“捣衣”古俗不知起于何时,但现在仍然存在.但是自从南宋之后,这风俗却日渐衰微而大“不及前”了.苜蓿总是将北方日行万里的骏马喂肥了在一声声的琵琶声,曾使王昭君数度涕泣.人世间的一切很快便成为过去,这一切难道只是到了他年,才能黯然令人神伤?

赏析

“捣衣”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思妇对“良人”的浓浓思情呈现在月夜秋风里的捣衣声中.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 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露亦有兴义.首联借用露珠滴落梧桐叶、捣衣砧声不断以动写静,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情.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人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砧声不断”,他在诗人心头振起的,究竟是怎样的“绵绵”思情呢?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北方的风俗至今还在流传,南方的风俗已经找不到踪影了.“捣衣”之俗不知起于何时?大约汉魏已经流行.期间的捣衣入诗者不计其数,想不到这种古老的风俗,在诗人“北来”大都时,又在月光下,在异族的统治之下得以重闻,不能不让人惊喜了.

相比之下,在宋室南渡的江南,这风俗却日渐衰微而大“不及前”了,诗人能不为之喟然悲叹?

从诗面上看,诗人的喟叹似乎仅止于此.但“北来”、 “南渡”的鲜明对照,还含有某种政治上的意蕴:诗人从北方遗民历尽劫难,犹还世代相传、苦苦保留着古汉之风,是否还感受到他们久盼“王师”恢复中原的矢志之心了.但是,那些仓皇南渡的大宋群臣,却只是偏安一隅、歌舞作乐,不仅毫无恢复雄图,连世代相传汉之古风,也被看轻儿而逐渐清淡了,这才是诗人感到痛心的.

这悲愤和伤痛如秋夜的露气,愈来愈浓重的笼盖了诗人.声声不断的砧声,又如急骤的马蹄、苍凉的琵琶,在诗人眼前划出了一幕幕历史往事:想起了气象壮大的西汉,卫青、霍去病曾几度挥师出塞,奋击匈奴于瀚漠;张骞勇赴西域,京师长安那么繁盛,塞外的葡萄/苜蓿,西域的琵琶/胡曲,纷纷传入中原,但这样的场面维持了多久呢?苜蓿被移植到汉苑,只是滋长了人们的侈大之心;而塞外,却喂肥了大腕铁骑.当胡人猖獗于边境时,在外患与内乱中迅速衰落的汉王朝,却只能送去一批批宫妃美女”和亲”.

诗人一想到这些古事,便怫然伤叹:“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这两句所咏叹的就是活生生的亡宋现实:腐朽的南宋王朝,不正是以一次次屈辱的”讲和”,葬送了军民抗金的大好局面?当元人大举灭宋时,那在幽怨的琵琶声中掩面而泣的,又岂止是孤独出塞的王昭君?透过急遽的蹄音、哀伤的琵琶之声,诗人听到的是无数百姓的亡国之泣呀!两句诗正是这样的引古喻今,抒写诗人难以言传的哀痛.,所以诗人从悲思中惊醒,再听到阵阵的砧声之时,便愈加百感交集,老泪纵横.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一朝覆灭,朗照这个世界的,就不在是昔日故国的明月,人间沧桑,俯仰之间便已成古今;这一切只有到了“他年,才能令人忆来伤神.

全诗从秋夜的一片砧声,引出“北来”“南渡”的悲愤对照,化历史兴衰于唏嘘喻境,而后在俯仰古今的窥探中叹息收结.读罢掩卷,那传自秋夜的砧声,似乎久久诉说着令人无限伤怀的亡国之悲.

【点评】分析诗歌开头的景色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否是本诗主要吟诵的对象;二、是否为下面的抒情点染了某种氛围,某种意境;三、是否由景色描写而起兴,引起所思,所想.

6.(5分)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 余独好修以为常 ”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小乔初嫁了 ”,以美女衬英雄;再用“ 樯橹灰飞烟灭 ”,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重点字:靡)

(2)余独好修以为常(重点字:常)

(3)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初、樯)

【点评】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4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由于这个班学生基础很差,为了让他们能够跟上进度,班主任经常对这些学生耳提面命,希望能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B.他平时加强各种训练,并记下训练笔记,朝夕苦练,在全军狙击作战骨干集训比武中,百步穿杨,以951.5分的总成绩夺冠

C.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D.凭着顽强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苦心孤诣,赵忠贤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因此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E.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切实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让处于箪食壶浆生活境况的困难户尽快地脱贫致富

【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解答】A.正确,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符合语境;

B.正确,百步穿杨: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后形容箭法或枪法师分高明。符合语境;

C.对象错误,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或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仰慕。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不能用来形容“对古诗词”;

D.正确,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符合语境;

E.不合语境,箪食壶浆:古时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这里形容的是生活贫困;

故选:CE。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阴谋.

C.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辨析病句时,单句先找主干,后理枝叶;复句要划分层次,辨明关系.

【解答】A.不合逻辑,“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中“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可删除“将”。

B.不合逻辑,“媒体和报纸、电视台”属于大小概念并列,并列不当,可改为“报纸、电视台等媒体”。

C.表意不明,“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中“没有道理的”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朝鲜”,并不确定,可改为“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这是没有道理的”。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这类题要熟悉各种病句类型的鲜明特征,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

9.(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近出炉的丽江古城整改方案可谓无所不包,此前被提及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在其中给出回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破此局,丽江政府唯有以破釜沉舟的勇毅猛药去疴。

①长久以来,在丽江,败坏了的规则和道德

②俨然构成了一个难解的整体性恶性循环

③治理这种整体性的病变,自然绝非朝夕之功

④事实上,这份景区整改方案,已然超越了“旅游业”的范畴

⑤与丑闻频现的旅游业互为表里、互为因果

⑥涉及地方治安、营商生态、市场秩序等更为基础的层面。

A.①⑤②④⑥③B.④⑥②①⑤③C.①⑤④⑥②③D.④⑥①⑤②③

【考点】26:排列句子顺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作答此题主要运用排除法,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根据结构、语意关系以及语段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判断先后顺序.

【解答】④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方案,应该放置在语段的句首部分;⑥则是说明政治的社会范围以及相关的秩序关系,并且紧承④句;①则是说明城市整治方案的相关意义;⑤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化;②进一步说明存在的具体问题;③表明治理问题的难度之大。故答案为:④⑥①⑤②③。

故选: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 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 可以转变风气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解答】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解答本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处,从前面“文化传承的需要”可以知道,第一空应填“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第二处,前面说“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后面又说“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第二空应填“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第三处,根据前“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第三空应填“可以转变风气”。

答案:

(1)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2)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3)可以转变风气

【点评】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

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

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11.(5分)如图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本题需认真阅读题干,然后观察考研查分、复试流程图,提炼出流程图中的流程,然后选择合理的叙述方式,尽量准确的表述出来,要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简洁明了。

【解答】本题是考研查分、复试的流程图,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流程图的查分过程,查询分数线需同时上国家线和学校线,查询过关后可进入复试,复试成功准备入学,如果考生仅上国家线,没上学校线,可通过调剂参加复试,复试不成功可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去找工作,以上流程图标示的内容可根据上线、复试(调剂复试)、入学(选择其他出路)的流程进行表述,用语要简洁、连贯、准确;

参考答案:

考生查分后,查询分数线。同时上国家线和学校线的考生进入复试,复试成功则准备入学。如考生仅未上学校线通过调剂可参加复试。所有考研不成功的考生可以选择其他出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本体首先要分析流程图的环节,然后根据流程图的程序进行介绍,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清晰,用语连贯、简洁、准确。

六、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节期间,全国上千个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的景象或将成为历史,而共坐守岁观春晚、指尖飞舞抢红包、阖家驱车寻胜景,已成为新春新风景甚至新传统。无需拉开太长的历史视野,我们就能感受到习俗、传统的悄然改变。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则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说禁限烟花爆竹使得传统习俗渐渐逝去,另一方面说的是另外的一些新民俗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实时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主题,要辩证看待.

【立意参考】

(1)形式的变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2)传统的形式更有仪式感,不能丢.

(3)传承与发展相辅相成.

(4)传统文化要辩证看待.

【解答】

新年俗是高质量的文明传承

春节期间,全国上千个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的景象或将成为历史,而共坐守岁观春晚、指尖飞舞抢红包、阖家驱车寻胜景,已成为新春新风景甚至新传统.无需拉开太长的历史视野,我们就能感受到习俗、传统的悄然改变.

  传统年俗,往往把写春联、放鞭炮、杀年猪、炕腊肉、酿甜酒、做豆腐作为重要标志.这其中,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也有与时代进步不适宜的陋习.人们在憧憬现代生活中逐渐学会辨认文明进步与陋俗守旧,因而年俗在传承中添时代新创制,越发变得更贴近时代,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这是高质量的文明传承,也由此成为大众的、文明的良好风尚.

  新年俗体现时代新貌.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不同时期的节日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过去,我们向往的年俗是过年大家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而现在,吃什么、穿什么退居二线,干什么上升为主项.今天的干什么,也有别于过去的干什么.干什么,不仅是忙年、拜年,更在于体现节日文化的推陈出新.共坐守岁观春晚、指尖飞舞抢红包、阖家驱车寻胜景,还有电子鞭炮替代火药烟花鞭炮让环境更清新,年夜饭重家人动手操作增加欢乐气氛,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替代打牌娱乐…让春节成为“绿色节”、“仁爱节”、“节俭节”、“文化节”,让年俗更加文明.

  春节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春节是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的最佳时期.近年来,国家充分利用春节契机启动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通过组织好春节对外文化活动,推动春节进一步成为“普天同庆”“全球共享”的世界性节日.为了更加有效地走出去,对民族特色文化演出进行有机整合,拿出更有代表性的节目和剧目,展现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特色,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国外也积极呼应.农历鸡年春节,法国蒙塔日等地举办“中国橱窗艺术展”“汉字文化展”“中国文化周”;奥地利OKTO电视台今年首次直播2017年中国春晚,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邮政部分也先后插手刊行中国生肖邮票的队列,中外将携手谱写文化交流共融的新华章,中国春节正以自信的姿态融入海外主流社会,春节文化成为走向世界的符号.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我们更有责任利用各种机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样的理念,激发我们对年俗的传承与创制,以此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让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薪火相传.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8 23:45:48;用户:tp;邮箱:lsgjgz137@xyh.com;学号:21474120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