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政治

湖北省江汉平原2016-2017学年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湖北省江汉平原2016-2017学年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选题

1.(本题2分)“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的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本题2分)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具有鲜明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

④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理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本题2分)在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

①四大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四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本题2分)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聪明的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②愚蠢的唯物论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是根本错误的

③聪明的唯心论聪明在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④愚蠢的唯物论是指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本题2分)“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此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与物质相互分离

③二者都有唯心主义倾向,都坚持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以主观精神为唯一的实在

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本题2分)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依据是

①思维要与存在保持一致性

②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物质与意识是不可能分离的

④物质和意识同为世界的本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本题2分)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载人交会对接的成功需要对航天问题的认识做到“零失误”。“零失误”佐证了(  )

①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休谟对世界认识的科学性

③康德不可知论的错误倾向

④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8.(本题2分)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的这一问题

①贯穿于哲学发展过程的始终

②可以把不同的哲学区分开来

③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同一的问题

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9.(本题2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先进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10.(本题2分)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使人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的灵丹妙药

②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哲学深入独到的研究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的成长过程

④我们要学好哲学从而使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本题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这说明

A.认识能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12.(本题2分)墨子说:“言论足以付之行动的,就推崇它;不足以付之行动的,就不要推崇。不足以付之行动,却要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一致的是

A.卧看满天云不动,天知云与我俱东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D.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13.(本题2分)在宇宙的构成中,人类已知的物质仅占4%左右,而暗物质量几乎是已知物质的6倍,但科学家一直未找到它存在的证据。后来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公布了其主持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使人类对宇宙中暗物质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从中可以看出

①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实

②社会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进步并深化的动力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滞后性

④科学实验的进展程度最终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本题2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袁隆平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

A.事物运动遵循固有的规律

B.任何权威不可能永远正确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真理随历史条件丰富发展

15.(本题2分)人类的文明意识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了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人类社会”就是这个产物的象征。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因此,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只是到了后来,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这才进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

③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6.(本题2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意识是人脑中“海马区”的生理机能

②人类的意识来源于人脑中的“海马区”

③人脑中的“海马区”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海马区”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本题2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录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词汇,如“八卦”、“宅男”、“宅女”、“闪婚”等,尤其是“搞掂”、“无厘头”等粤语词汇也被收录。这些词汇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和生理基础

③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的结果

④说明了意识是对物质的真实反映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18.(本题2分)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得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这一反应形式

A.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感应特性

B.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

C.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感觉能力

D.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条件反射

19.(本题2分)有人用拆字法解读“赢”:赢由亡、口、月、贝、凡五个汉字组成,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 亡:危机意识;口:沟通能力;月:时间观念;贝:取财有道;凡:平常心态,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赢”的解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想成功必须

A.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尊重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

D.充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本题2分)2016年12月17日,由山东省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等承办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和医学人文精神报告会暨健康山东齐鲁光明行推进会”在山东会议中心影视会议厅隆重举行。在新的时期弘扬雷锋精神,是因为

①雷锋精神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雷锋精神可以促进事物顺利发展

③雷锋精神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力量

④雷锋精神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自觉

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1.(本题2分)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治疗,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如早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的甚至还平安地渡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必然性作为偶然性的积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③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④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资*源%库

22.(本题2分)生活中我们总会开玩笑说“白痴是会传染的”,没想到“一语成谶”了。美国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绿藻病毒,它被证实能通过进入大脑影响可塑性、学习、记忆的形成神经回路关联,使得大脑功能下降,让人类“变笨”。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获得一切正确认识的来源

②正确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③事物之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有联系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事物真实联系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本题2分)发一条短信指令就能让在家“待命”的电饭锅开始煮饭;通过电脑操作,智慧家居里的电视机、节能灯、电冰箱都会按要求开关;医生能遥控测量病人体温……用上“物联网”技术,这些原本 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生活场景,就能轻松变成现实。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实在性 资*源%库

B.人为事物的联系受人的意识控制

C.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D.人们能够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

24.(本题2分)从漫画《换车》(作者:张书信)中我们能体会到的哲理有( )

湖北省江汉平原2016-2017学年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②物质是运动的,人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活阅历促进人的成长

④前进中有曲折,人生要面对许多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本题2分)“城镇化即等同于城市建设”,这一思维长期以来被很多地方的施政者奉为圭臬。有鉴于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要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这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同时强调城市化要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过程说明,人们对城市化建设的认识

①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的过程

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错误的过程

④是一个由浅人深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26.(本题2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任何自然客体作为一个系统,都可以通过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自我调节,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维持稳态或者过渡到更高的稳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但另一方面,由于能量的耗散而不断趋于组织程度的降低,又表现出从有序到无序的退化趋势,最后归于衰落和崩解。材料揭示了

①自然界相对静止和变化发展是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②自然界处于一种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状态

③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所引起的

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7.(本题2分)对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庸俗进化论代表人物斯宾塞认为,自然界现有的秩序是一种渐进过程的产物,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而激变论代表人物居微叶则认为,地球表层经常发生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许多生物绝迹,其他地方的生物便移居此处,从而出现一个新的世界。”这两种观点

A.看到了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B.割裂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C.肯定了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D.都承认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28.(本题2分)在江苏昆山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服务业论坛重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已成共识,双方将进一步增进贸易领域的合作,提升合作水平与成效。双方不断增进合作,提升合作水平与成效的过程

①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其实质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中断

③是一个在量变基础上漫长的质变过程

④呈现出统一、相持、平静和静止的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本题2分)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它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认为人由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会发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因,既有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的辩证法智慧有( )

①坚持从整体出发,注重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②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创新发展

③要重视事物量的变化,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④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本题2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下列说法与题中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②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1.(本题2分)白果,又称银杏,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医用效果和食疗作用。但过量食用会引起腹痛、发烧、呕吐、抽搐等症状,易造成中毒。这告诉我们

①坚持适度的原则,控制好量变的程度

②量变会引起质量,抓住机遇促成质变

③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属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2.(本题2分)每年的4月26日是世界电脑病毒日。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使人们防不胜防。一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在与电脑病毒的斗争中,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发展。这说明

①一切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而对立是次要的 

③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但对立是相对的 

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并且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3.(本题2分)下图漫画告诉我们应处理好

湖北省江汉平原2016-2017学年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②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③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本题2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规范,让改革的“破”与法制的“立”、改革的“进”与法治的“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今天中国的治理新路。由此可见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意识影响着实践的趋势和结果

③外部条件决定事物发展的道路

④事物的发展取决于思维的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本题2分)漫画《庇护》,启示我们不要

湖北省江汉平原2016-2017学年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

36.(本题12分)随着《琅琊榜》、《甄嬛传》等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热播,网络文学已成为与网络游戏、网络购物同等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传统文学,即以传统纸媒为载体而传播的文学。网络文学,即以网络新传媒为载体而传播的文学,包括长篇小说、微小说、网络段子等各种形式。传统文学相对严谨,有深厚的根基与内涵,但因形成了一些模式化的东西而使创作思维受到禁锢。借由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因没有创作门槛及规范化的要求,创作者又可以通过网络与读者即时互动,进而改变了传统文学既往的写作观念与陈规,在形式与思维方面新奇多变。但网络文学中多数作品缺乏深度,总体发展不成熟。有文化学者指出,将来的中国文学既不是传统文学,也不是网络文学,而是整个文学生态发生变化之后的新型文学。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对中国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

37.(本题9分)国务院决定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税收政策的强动力。

下列表格中的“观点”,是对全面实施营改增的报道摘录。请你在表格的空格中按要求完成作答。

湖北省江汉平原2016-2017学年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38.(本题9分)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电子商务作为一新生事物,它在我国正处于破茧化蝶的关键期,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电商商城网络销售以“低价”为旗号虚假宣传、“以劣充好”所产生的纠纷不断;以淘宝、京东等几家代表性的大电商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停留在价格这一低水平较量上。互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电商自身改进,还需要国家完善等层设计,促进电商健康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


月考答案

1.B

【解析】自然科学研究需要学习哲学,是因为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①④表述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做“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③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故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名师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方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法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的内容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自身也要随着中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①②正确切题。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C

【解析】“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③。四大理论成果分别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正确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排除①。材料没有揭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4.D

【解析】列宁揭示了唯心主义在哲学发展史上对人的认识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①符合题意。由“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可知愚蠢的唯物论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④符合题意。愚蠢的唯物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本质上是正确的,②观点错误,聪明的唯心主义不仅仅是指客观唯心主义,而是指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唯心主义,排除③。

考点:唯心主义的历史价值

5.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前者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由此可知,①②正确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A

【解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根据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水情作出的正确决策,这表明,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要符合存在,①②正确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④观点错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意识。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7.A

【解析】“零失误”佐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和不可知论的错误倾向,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不等于思维对存在的反映都是正确的,①观点错误。休谟在认识世界的问题上否认了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排除②。

考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8.D

【解析】材料中中国古代哲学家思考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这一问题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并且把不同的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①②正确符合题意。③④材料均没有反映,与题意无关。

考点:世界的本原问题

【答案】 C

【解析】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能做出突出贡献就是因为其受到“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等的激励,这体现了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正确切题。A观点错误,理想信念作为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B混淆了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观点错误。材料是在强调世界观对方法论的决定作用,没有强调方法论对世界观的题型,D与题意不符。

考点:世界观与方法论

10.D

【解析】材料揭示了哲学对人的生活的影响,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④正确符合题意。①夸大了哲学的作用,②表述绝对化,观点均不科学,排除。

考点:哲学的功能$来&源:

11.C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是多样的,A观点错误。只有正确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B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对实践的影响,D与题意无关。材料表明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的外延,C符合题意。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C

【解析】墨子认为,认识只有能用于实践才值得推崇,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C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物质是运动的,BD均反映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3.A

【解析】 科学实验进一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体现了①,通过大型粒子物理实验使人类深化了对宇宙中暗物质的认识体现了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而不是滞后性,③说法错误。科学实验的进展程度最终取决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认识的深化,④说法错误。$来&源:

考点:认识的发展

14.C

【解析】由“但是电脑、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可知袁隆平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认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可能获得成果,C正确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5.C

【解析】材料揭示了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①③正确符合题意。纯粹动物的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②观点错误。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④观点片面,排除。

考点:意识的产生过程

16.B

【解析】意识是人脑的生理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①③正确符合题意。意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海马区”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④观点错误。

考点:意识的内涵

17.A

【解析】这些词汇属于意识范畴,意识的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①③正确符合题意。意识产生的物质和生理基础是人脑,②观点错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④说法绝对化,排除。

18.A

【解析】材料揭示的是植物的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这说明一切有生命的物质,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考点:一切生命物质的感应特性

19.D

【解析】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是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正确切题。ABC虽然都是成功所必须的,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

20.D

【解析】雷锋精神属于意识范畴,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排除①。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实习医师,能够促进事物顺利发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精神力量,②③正确符合题意。④不能成为在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原因,排除。

考点:意识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探讨事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①与题意无关。根据材料“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可知,意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具有调控作用,但安慰剂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症,因此联系是有条件的,②③正确符合题意。④是不可知论的体现,观点错误。

考点:联系的条件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 C

【解析】材料信息告诉我们,事物之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有联系,正确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多样性,②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观点不科学的。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④观点错误。

考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排除A。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B观点错误。C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做法,观点错误。物联网技术是人们通过实践建立的一种新的联系,D正确符合题意。

24.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矛盾的特殊性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漫画的能力。漫画体现了一个人由坐婴儿车开始,到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坐上舒适的轿车,到年老的时候依然要坐上轮椅,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物质是运动的,人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矛盾的特殊性相关知识。

【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答案】B

【解析】人们对城市化建设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错误的过程,③④符合题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制约,①观点错误。认识是发展的,不是循环的,②观点错误。

考点: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答案】 D

【解析】材料信息“任何自然客体作为一个系统,都可以通过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自我调节,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维持稳态或者过渡到更高的稳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体现了②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必然的,①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界,没有涉及人类社会,④中的“人类社会”与题意无关。

考点: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庸俗进化论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激变论强调质变否定量变,二者均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符合题意。A、B、C均不是对二者共性的认识。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题干所反映的过程是一个量变的过程,①④揭示了量变的特征,符合题意。②是质变的特征,与题意无关。质变的过程是急剧短暂的,④观点错误。

考点:量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四诊合参的方法是坚持从整体出发,注重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①正确符合题意。既有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看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正确处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正确符合题意。②不属于辩证法,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③与题意无关。

考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系统优化的方法

【答案】A

【解析】由“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可知,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①②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④体现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31.A

【解析】材料表明银杏有好的一方面,但如果过量食用则会带来不好的一方面,这告诉我们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要控制好量的变化,①③符合题意。质变不一定是发展,②观点片面,排除。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观点错误。

考点:矛盾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32.D

【解析】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利弊并存,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①④正确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不能说谁是主要、谁是次要,②观点错误。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③观点错误。

考点:矛盾的对立统一

33.A

【解析】本题考查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大”还是“小”,都是相对来说的,漫画告诉我们应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绝对与相对的关系,①②正确;③④与漫画寓意不符。本题正确答案A。

考点: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题指导】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会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解题一般分成以下几步:

首先,要读懂漫画(含漫画标题)。漫画本身包含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者是想针贬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我们可以通过漫画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言语和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漫画标题等去揣摩,把握。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是我们做好这种题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要透过漫画中事物的表面现象,特征去抓住其内在的本质,深层次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还必须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反对不读漫画,不去仔细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不去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只单纯看题肢本身正确与否的错误做法。

其次,要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34.A

【解析】改革与法治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①正确入选;用法治思维推进改革,说明人的意识影响着实践的趋势和结果,②正确当选;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部条件影响的事物的发展,③说法错误可排除;思维的创新有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不选。本题选A。

考点:意识能动性的特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技巧方法】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5.B

【解析】漫画《庇护》说的是“大树”为“小树”遮风挡雨,不让他在发展中遇到受到伤害,却忽略了它不能总是被庇护,它也是要发展的,故此观点只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了其前进性,①正确,②不选;材料中“大树”愿望达到小树不受曲折生长的效果,但它只注意到了愿望可以向效果转变(二者的同一性),却没有注意到愿望与效果存在着斗争性,二者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大树”没有从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角度去看问题,想事情,结果愿望与效果相悖,③不选,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矛盾的基本属性

【名师点睛】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是指愿望与效果是有差别的,愿望是主观的,而效果却是客观的,主观的愿望不等于实际的效果。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是指二者相互贯通,愿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实际的效果。

36.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作为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②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存在对立。二者在传播载体、创作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③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又存在统一。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一方面,传统文学可以借鉴网络文学的新思维新形式来为创作增添生机。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可以到传统文学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为创作增添文化内涵。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存在差异,所以能相互借鉴、渗透、融合,进而产生新型文学,推动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对中国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考生在分析时需要回忆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哲学原理以及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在具体分析中可以从矛盾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比如,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存在对立。二者在传播载体、创作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考点定位】矛盾的基本属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审题指导】政治解答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7.

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表格类简答题,设问要求在表格的空格中按要求完成作答。答题时要根据示例要求,明确空格答题角度,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出理论依据,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知识要求,从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等方面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主要矛盾的作用,系统优化方法等

38.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十”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体现了这一点。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重联系的多样性,要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体现了这一点。

③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搞好局部,又要树立整体意识。互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电商自身改进,还需要国家完善顶层设计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联系观包括: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然后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的。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