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备考>语文>基础知识

最早的春联

最早的春联的雏形是古代的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春联简介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风俗之一。它可以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新年新月共新春,花红对联贴满门”。几乎家家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它美化了街巷、带来了喜气,把春意点缀得分外浓厚。

春联起源

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冰心《三寄小读者》六:“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就是春联的别名。”亦作“桃符板”。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门对》:“桃符板,即今门对,古当有之,其事始于五代见记载耳。”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