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之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主要是因为新材料作文更能让考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但是,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却成了不少考生作文的“拦路虎”,许多考生因审题问题,导致作文失分严重。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技法点拨】

从2015年高考阅卷现场来看,考生主要的审题误区有:

1、将“全面理解”误解为“面面俱到”。“全面理解”指的是理解题目的主旨、出题人的主要态度倾向。新材料作文题目往往是给出一个大的方向,考生只要能在所给题目的范围内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拟定立意即可。

2、“自选角度”导致“主次不分”。“自选角度”,即考生必须在“题目的范围内”,不脱离题目关键语句的主要意思、人或事物的主要联系、出题人的主要态度来作文,不能信马由缰,抓住细枝末节随意发挥,也不能只把题目作为引子,跳脱题目独自引申。

3、“联想想象”等同“凭空捏造”。高考作文鼓励“我手写我心”,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但考生不能凭空捏造,而应从题目出发来写作。

4、“断章取义”产生“片面理解”。对题目深意的把握,考生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那么,如何“选准角度”,让文章切中命题又独辟蹊径呢?我们以2015年高考作文为例,具体谈谈。

一、提炼主旨,转换思路审题

对于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的一般事实性材料,我们可以采取提炼主旨的方法审题。比如2015年安徽卷高考作文题: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材料内容可观性较强,审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材料主旨的概括提炼。2015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选了一则科普活动的材料,材料是一个有关蝴蝶的观察实验。在实验中,机器让学生换了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这样的颠覆性结论带给学生的思考是震撼的。考生可以据此立意写作,将中心确立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实践出真知”“眼见未必为实”等。

二、明辨关系,确定重心审题

有的材料会通过两方或多方关系来暗示写作方向。对于此类材料,考生可从分析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辨明事物间多种多样的关系,如正反、主次、对立等,这样有利于立意构思,并以此确定写作重心。比如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就题目本身而论,这是一道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写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解读这道关系型作文题,考生更看重“远观自然”或“近观自然”其中任意一方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两方行文。比如,如果作文观点是“近观自然”,考生也要在写“走进自然”重要性的同时写“远观自然”的重要性,切忌扔掉一方。当然,考生若能深入地探讨“远观”与“近观”的关系,会让立意更巧妙。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近观”及“远观”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对自然进行或“远”或“近”的感知和体验?我们应如何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可以让立意更深刻。

三、求同存异,取舍得当审题

对于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的材料,考生可以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审题。如2015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

1.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2.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3.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这道题可以谈“很多路都是从零开始的,人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可以谈“走错路不要紧,也许走的路真错了,但是人生积累了经验,也为别人提供了借鉴”,还可以谈“认准目标,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要勇于开拓”。若考生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思考,可以综合上述几点去理解这三句话的内涵,并借题发挥加以阐述,由此可以得出“认准目标,大胆创新,即使暂时的失败也能提供经验和借鉴”这一最佳的立意。

四、追溯因果,善于挖掘审题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审题时,考生可以从材料的结果找出原因,最终得出材料的中心。对于存在因果关联的材料,考生宜从原因进行分析。如2015年重庆卷高考作文题: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世界上的事情有果必有因,考生审读本则材料就可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材料中,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让司机等他妈妈呢?因为母亲腿有残疾,行走不方便。抓住了这个点,考生对该则材料的审读角度就明晰了。从孩子的请求等待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母子情,体现了孩子对长辈的呵护和关心,这与我们提出的“尊老爱幼”价值观是切合的。另外,司机和乘客从开始的抱怨到最后的沉默,这里蕴含了众人思想情感的变化,蕴含了众人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与包容,也蕴含了普通人的温暖情怀。

五、多向思维,发散展开审题

同一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的感悟,这就叫作“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则材料中可能有多个人物,那么我们从这些人物的角度出发,是寻找审题立论角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如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能会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来审题。比如从父亲的角度,考生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考生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父亲学习等。这则材料作文可写的立意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点击查看:更多高考作文技巧分享

2015年高考作文,材料的开放性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写作空间,于是考卷出现了很多构思新奇、角度新鲜、立意新颖的“另类”文章,但考生作文得满分或高分的比例并不高。得分不高的主要问题是,尽管考生注意了思维的创新和形式的个性化,但仍然无法做到“准确立意”“切中要旨”。所以,作文备考训练时,考生必须重视审题思维和方法。值得说明的是,高考作文的构思过程,其实也是考生对自己心灵拷问的过程。这需要考生在应考时放松自己的身心,在应考过程中审视自己对人生与社会的认识,总结自己的生活体验,升华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

以上《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由高考必中网收集整理,到了,到了,高考就在眼前了;快了,快了,梦想就快实现了;微笑,微笑,把美好明天拥抱。

高考必中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高考英语作文素材:条件状语从句高考英语作文素材:以形式主语it引导的句型高考英语作文的高分词组汇总高考英语作文素材:高分必备词组句式关于教师节的作文800字:笑中带泪忆恩师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