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85211研究生院
北京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科
公办

大学概况

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自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现有27个学院,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5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名的学科共13个。有61个本科专业,1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已形成“优势工科、扎实理科、精品文科”综合发展、融合互动的高水平学科发展态势,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控制、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五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空天信融合正逐渐成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名师荟萃,人杰地灵。在职教职工3759人,其中专任教师2111人,教授、副教授164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79%,45岁以下青年教师1491人,占教师总数66.7%。凝聚了以20位两院院士,16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国聘专家,18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6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获得者,2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涌现出了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811人,其中本科生14428人,硕士研究生8700人,博士研究生4015人,外国留学生668人。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面向基础科学和重大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大学章程建设”及“试点学院”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计划,牵头16所高校成立“卓越工程师高校联盟”,获准首批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数学班、知行文科实验班等四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开办了大飞机班和发动机班等研究生教育项目,“英才培养、质量为本、学科交叉、科教互动”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拥有国家级的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精品课程17门、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学校把“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优势科技资源集中用于教学,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互动,在创造知识中培养拔尖人才,学生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涌现出了以“北航1号”、“北航2号”和“北航3号”探空火箭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署名学生达42名。历史悠久的北航“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已连续举办23届,吸引了3万余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在创造和应用知识中提高创新能力。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连续十二届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的高校,2009年捧得“挑战杯”。建校62年来,北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机关、国防系统、国家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输送了12万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2006年,获批筹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为我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重点工程研究中心3个、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工程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1个(其中10个省部级实验室加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以及3个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有以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为代表的25个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62年来,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61项,特别是近年来,连续10年获得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与地方政府、航空航天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构建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咨询研究机构;积极推进军民融合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北京落地,与北京市共建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与昌平打造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与北汽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通航集团;以深圳、广州、顺德、温州研究院等为核心的南方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优势和创新能力成功转化为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面向国际,开放交融。通过实施“国际品牌计划”,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获批国际交流合作外事自主审批权。大力推进“学生国际经历计划”,积极开展与欧洲、北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的学生交换和学位互授、联授。先后与国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设了“中德软件联合研究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法材料联合实验室”、“中俄空天生物技术与医学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北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育科技中心”、“中加社会科学中心”和“法国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欧洲顶尖工科大学T.I.M.E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已成为全国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
学校文化育人,传承创新。突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体系,突出以育人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流,突出跨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及能力提升,成立了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打造了包括艺术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航空航天博物馆、音乐厅在内的“四馆一厅”文化阵地,探索“多种模式、联动协作、资源互补、形成合力”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更宽广的视野谋篇布局、更扎实的行动继往开来,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空天信融合、产学研结合、理工文综合,实现培育创新人才、引育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发展和拓展国际合作的新突破,朝着“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努力奋斗。
热切欢迎有志于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秀青年学子选择报考北航!

基本属性

创办时间: 1952

电话咨询: 010-82330002、82330003、82337575、82337676、82337778、

官网地址: http://www.buaa.edu.cn/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9月31日,学校在职教职工3799人,其中专任教师2111人,教授、副教授1644人,凝聚了17位全职院士、16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国聘专家、18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6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数据统计

男女比例
读研比例
出国比例

    男生比例75%

    女生比例25%

食宿条件

北航目前学生食堂面积达20000平方米,餐饮质量、就餐环境、服务品质等各方面居于高校前列。伙食标准因人而异,平均约300—400元/月。

奖助学金

优秀新生奖学金条例优秀新生奖学金条例为了提高生源质量,鼓励成绩优异学生报考我校,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我校从1994年开始每年出资65万元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以奖励入学新生中成绩突出者。一、奖励等级及奖励金额特等奖10000元一等奖4000元二等奖2000元二、奖励条件1.特等奖全体新生成绩总排队的前6名(不同地区考生若高考题目或分数标准不一样,进行成绩折合后排名)。2.一等奖(1)在当年录取的本科新生中,考分在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前30名者;(2)在校优秀生选拔考试中名列前30名者。3.二等奖(1)在当年录取的本科新生中,考分在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前31—100名者;(2)在校优秀生选拔考试中名列第31名以后的优秀生(每年选拔优秀生150名左右)。(3)在当年录取的本科新生中,体育成绩达到运动健将标准者。三、凡经选拔进入高等工程学院和华罗庚班,并坚持在理科试验班中学习的优秀新生均可获得2000—4000元的奖学金。本科学生奖学金一览表奖学金名称设奖单位奖励对象最高奖励金额奖金总额国家奖学金中央政府优秀学生8000元约200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央政府优秀经济困难学生5000元约240万金质奖章学校奖励优秀拔尖人才20000元奖学基金20万元优秀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2000元300万元新生优秀奖学金李铮女士新生优秀生8000元新生优秀奖学金学校新生优秀生4000元80万元宏志奖学金校友会优秀经济困难学生3000元约5万元西飞奖学金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学生4000元约2万元CASC奖学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优秀学生10000元10万元中航技奖学金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专业优秀学生10000元10万元宝钢教育奖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优秀学生10000元5万元航天科工(CASIC)奖学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优秀学生10000元10万元中航一飞院奖学金中航一飞院相关专业优秀学生4000元2万元三星奖学金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专业5000元约10万元曾宪梓奖学金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经济困难学生3600元约20万元光华奖学金光华教育基金会优秀学生1000元约10万元台湾学生奖学金教育部相关专业4000元2万元港澳及华侨奖学金教育部相关专业4000元约5万元Airbus奖学金空中客车公司相关专业优秀学生4000元15万元新加坡科技工程奖学金新加坡科技工程相关专业优秀学生5000元约10万元沈飞奖学金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应届毕业生1000元0.3万元国防就业奖学金学校优秀毕业生1000元国防科技奖学金中央政府相关专业学生10000元大飞机奖学金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优秀毕业生10000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星网宇达奖学金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专业优秀学生10000元10万元621奖学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3000元约2万元京磁奖学金北京京磁强磁材料有限公司材料学院优秀本科经济困难学生3000元10万元ppg奖学金天津ppg有限公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5000元2.5万元九州奖学金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2000元2万元中锐识华奖学金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大三学生2000元1万元SMC奖学金北京SMC教育基金会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6000元10万元黎明奖学金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10000元4万元624所奖学金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10000元9万元四维动力奖学金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6000元约4万元陈侃励志奖学金陈克伦、韩美芬夫妇(动力学院学生父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经济困难学生5000元3万元航空航天教育科研奖学金航空航天科学基金会航空科学学院学生2000元2万元黎明奖学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学院优秀本科生、研究生4000元10万元航宇救生奖学金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航空学院优秀本科生4000元10万元沈飞奖学金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学院优秀本科生4000元20万元金拓奖学金山东金拓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航空学院人际环境与生命保障专业本科生2000元3万元毅力奖学金罗毅(航空学院校友)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2000元10万元章梓雄流体力学纪念奖学金章梓雄教授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1500元4.5万元钱昌照—沈性元奖学金钱昌照—沈性元计算机专业学生、高等工程学院学生2000元约2万元谷歌奖学金谷歌公司计算机专业学生9000元约2万元贵宝奖学金王贵宝所在93级330731班全体校友机械学院学生3000元约1万元华夏聚龙奖学金华夏聚龙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学院学生5000元约10万元董事会优秀奖学金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和班集体2000元约5万元成思危奖学金成思危经济管理学院学生10000元2万元华罗庚班华通奖学金山西华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航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华罗庚班二三四年级优秀本科生10000元约21万志成冠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公司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5000元约8万元杨为民奖学金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学生3000元约10万元才良奖学金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法学院应届毕业生3000元约20万元创新科技奖学金软件学院软件学院学生3000元3万元创新工作奖学金软件学院软件学院学生5000元3万元研究生助研计划奖学金软件学院软件学院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40000元高等工程学院本科生优秀奖学金高等工程学院高等工程学院学生5000元约20万元中法工程师学院--斯伦贝谢奖学金斯伦贝谢公司中法工程师学院学生4000元8万元其他各类奖学金约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