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080503T
本科
工学
能源动力类

专业概况

专业简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等。各开设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不同,导致在具体的学科方向上不同。

培养目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立足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能源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

培养要求

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物理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新能源研究、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考研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社会名人

李方正、吴孟强、吴云峰等。

统计信息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

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工程 、 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开设课程

27课

毕业生规模

3000-3500人

学科比例

文0%/理0%

男女比例

男72%/女28%

开设课程

27
课程名称课程难易度(评分越高难度越大)课程实用性(于工作及个人成长来说)
工程材料基础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能源战略与能源经济4分(1人投票)4分(1人投票)
储能原理与技术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4分(1人投票)5分(1人投票)
流体机械转化原理与技术4分(1人投票)4分(1人投票)
基础化学原理4分(1人投票)3分(1人投票)
固体与半导体物理4分(1人投票)0分(0人投票)
计算机辅助技术3分(1人投票)5分(1人投票)
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3分(1人投票)3分(1人投票)
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3分(1人投票)0分(0人投票)
材料科学基础与新能源材料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动力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工程数值计算方法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光电及光化学转化原理与应用电化学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能源动力装置基础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能源清洁利用理论与技术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氢能与新型能源动力系统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清洁能源管理概论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热流体课程实验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新能源过程、状态与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新能源热利用与热发电原理及系统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专业实验课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
综合工程训练0分(0人投票)0分(0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