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财经
公办

大学概况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简介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晋、冀、蒙三省交汇处­­—集宁。区位优势位居自治区第一。新校区处在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察哈尔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882亩,总建筑面积170869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87489平方米,实习实训及辅助用房23950平方米,学生宿舍66388平方米,体育场馆8031平方米,多媒体教室座位数4600个,语音室座位数108个。以“节能、环保、生态、人文”为理念,构筑了自治区最具魅力的高职院校,获国家第三届百年建筑优秀作品奖。
学院在校学生人数近5580人。图书馆藏书31.2万册,电子图书34万册。,纸质专业期刊480余种,电子专业期刊2000多种,阅览室座位数1818个,校园网宽带接入100Mbps。
学院建有各类实践教学场所81个,教学设备总值7700余万元,生均设备总值1万余元,居全区高职院校首位。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实训设备功能先进,堪称一流。从丹麦DPP公司引进的国内第一家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马铃薯研发线,居国内领先地位。完备的硬件设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实用型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学院设有六系二部一分校,分别是机电技术系、生物技术系、经济管理系、建筑技术系、马铃薯工程系、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教学部、体育教学部、附属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马铃薯生产加工、畜牧兽医、会计电算化等28个专业,专业涵盖农业、工业、经济、建筑、服务等行业,覆盖面在全区高居首位。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畜牧兽医、会计电算化、食品加工技术、市场营销、园林技术等六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为我国高等院校仅有的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专兼职教师375人,专任教师339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20人,副教授12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123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117名,他们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过硬,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遵循“立德树人,崇能重技”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就业促发展”是学院矢志不渝的办学思路,学院专设就业指导中心,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确立了以“就业中心为指导,以系部为主体”的就业体系,形成了全员化、精细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格局,积极疏通就业网络渠道,目前已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一次性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在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评选活动中,学院荣获“就业工作进步奖”。
年轻的学院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实现着育人的梦想,以独特的教育视角,审视着职业教育的希望。过滤积淀的教育资源,吐故纳新,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并迅速跨入了自治区高等教育的快车道,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选择我院,改变你成才的轨迹;选择我院,放飞你人生的理想!

基本属性

创办时间: 2004

电话咨询: (0474)8984421

官网地址: http://www.wlcbzyxy.com.cn/

联系地址: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区满达东街曙光南路一号

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专兼职教师35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4人,副教授133人。具有博士生学位的教师3人,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64人,双师型教师114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教坛新秀3人,院级教学名师9人和教坛新秀10人。

数据统计

男女比例
读研比例
出国比例

    男生比例53%

    女生比例47%

食宿条件

奖助学金

一、奖学金制度:1.我院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标准为每年8000元/人2、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年5000元/人3、国家助学金每年2000元/人二、助学贷款制度:根据国发[2007]13号文件《关于健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学籍地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三、扶困制度:1)绿色通道: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新生入学时开辟“绿色通道”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难的问题。2)社会、企业赞助:通过多方的赞助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3)勤工助学:学院设置可供学生勤工助学的助学岗位,安排贫困学生参加勤工活动,可得到生活补助80----120元/月的生活补贴。4)“帮扶”活动:学院发动全体党员和教职工捐款捐物,实行“帮扶”“献爱心”活动,解决部分学生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