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
黑龙江省教育厅
医药
公办

大学概况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组建而成。
学校历经90余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了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部委省共建大学。
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88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委员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
学校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校本部在校学生1344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5134人,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7936人、留学生370人。设有1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5个。长学制专业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硕士儿科学)、基础医学(“5+2”本硕连续培养);五年制专业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卫生监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临床药学;四年制专业为护理学、药学、法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医学工程。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药学、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3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2006年学校作为国内首家医学院校参加了国际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36项办学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26项指标达到高质量标准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外专家肯定。
“十二五”以来,主编教育部、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教材41部;获国家教学成果2项;省级教学成果25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
“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5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获国家科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
微小核苷酸(miRNA)功能学研究,microRNA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精准肝脏外科技术研究,同种异体劈裂脾移植研究,三氧化二砷治疗M3型白血病和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大骨节病病因学研究,心脏移植、双手移植、单前臂移植和大肠癌综合治疗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分别得到《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著名杂志的赞扬。
主办《中国地方病学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免疫学杂志》、《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等6种专业杂志。先后同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韩国等25个国家的216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高水平的医学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推动研究教学型的大学快速发展,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基本属性

创办时间: 1926

电话咨询: 0451—86666763、86681434

官网地址: http://www.hrbmu.edu.cn/

联系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 邮编:150081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9271人,有博士生导师264人、硕士生导师1042人,中国工程院专职院士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3人。 国家级教学4个。

数据统计

男女比例
读研比例
出国比例

    男生比例41%

    女生比例59%

食宿条件

省高校标准化食堂队伍又喜增新成员——哈医大实现了创建标准食堂奋斗目标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的重大决策,给伙食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勃勃生机。高校后勤改革的重点是学生生活后勤,而伙食工作又是重中之重。要使伙食工作实现社会化,必须将其推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广大就餐者满意为检验标准,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法则的支配下运行。而实现伙食工作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动作平台就是创建标准化伙食堂标志工程。要以创建标准化食堂为龙头,带动伙食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哈医大饮食中心的成功实践中又一次得到了证明。指导思想明确确保创建成功哈医大各级领导,对创建标准化食堂标志工程指导思想明确。主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曹景文教授明确指示饮食服务中心:“加强管理,服务为本,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后勤集团总经理孙俊强要求饮食服务中心:“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饭菜质量,做到优质服务,创建标准化食堂”;后勤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冯立君在饮食中心会议上反复强调:“员工们要把‘责任重于泰山,质量高于一切'的革命责任感和事业心落到实际行动上”。以赵建国、李建华为首的饮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坚决贯彻学校各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团结和带领广大炊管人员矢志不移,采取有力措施,以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落实上述要求,使哈医大创新标准化食堂标志工程,自始自终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精品工程哈医大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招生规模和学校经济实力受到了一定限制。企盼拆除已有50余年历史的旧食堂、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食堂早已成为学校党政领导们的共识。在学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4500万元,于2003年初破土动工、当年年底竣工,2004年3月交付使用的新食堂已成为现实。新食堂建筑面积为15000m2,地面四层、地下一层,共计五层。地下一楼为浴池、仓买。地面一、二楼为学生基本大伙,三楼为特色风味,四楼为全功能餐厅。学校专项投资180万元,按照标准化食堂硬件建设标准,实现了厨房设备不锈钢化和就餐桌椅塑钢化;按照“食堂卫生监督”规定,使厨房加工流程布局及使用功能合理;一、二、三层有广角360°C监视器、定点监视器3个;微机售饭系统1套;每层设有电子大屏幕各1个;高温电蒸汽洗碗机3台、消毒柜和保洁柜等餐具消毒设施一应俱全;为了方便学生就餐,1~3层设自动扶梯1部;还设专用货梯1部,使员工减轻了体力搬运负担。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工艺,使厨房餐厅的设施条件和生产加工手段得到很大改善,食品加工操作已进入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基本实现了厨房设备现代化、热能加工多样化、餐具不锈钢化、食堂餐厅化、售饭和管理微机化。服务管理到位质量明显提高“管理就是生产力,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理念,促进了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到位。在广泛开展“三优一满意”的服务竞争活动中,在员工中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使“敬业爱校、文明服务、质量一流、灵活经营、务实高效”的办伙宗旨深入人心,保证了伙食质量和价格稳定,使就餐率达到80%以上;由于实行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建立了“大经营、小核算”分组核算办法,将职工的工资与小组的综合效益挂钩,拉开分配档次,有力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充分发挥了人、财、物的综合效益,伙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各项管理有章可循,严格了伙食成本核算制度;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节约能源有得力措施;饭菜花样品种齐全,达到了色、香、味、型俱佳的要求;依据“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标准”办好伙食;完全执行准入制采购规定,严格了进货渠道,保证了进货质量;健全了民主管理食堂的伙委会,虚心接受广大就餐者的监督,对存在问题能及时改正;为满足广大就餐者的需求,三楼的特色窗口推出了多种风味的主、副食;四楼多功能餐厅实行全天营业,除了满足大学生的就餐需求外,还为各种规模客餐提供服务,又为周边小学生开设了快餐项目,以就餐环境优美和质优价廉的美食,赢得了广大就餐者的好评。处处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方便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促进伙食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经过专家组评估验收,哈医大学生食堂已经达到了标准化食堂标准,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高校“标准化食堂”的荣誉称号。哈医大饮食服务中心的员工们,以荣获标准化食堂这一殊荣为动力,进一步发扬“能征善战的好传统,团结拼搏的好作风,吃苦奉献的好品德,争创一流的好精神”,认真总结工作,找准差距,制定整改措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建设和谐食堂和平安伙食,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稳定,同心合力,向新的目标迈进。

奖助学金

●哈尔滨医科大学奖学金特等奖占学生总数的2%,1000元/人*年;一等奖占学生总数的6%,800元/人*年;二等奖占学生总数的12%,500元/人*年。●卫计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第一三共医药学奖学金奖励60名学生,其中博士生5名,5000元/人*年;硕士生15名,4000元/人*年;本科生40名,3000元/人*年。●王志成教授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大学生,500元/人*年。●国家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大学生,8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一等奖4000元/人*年,二等奖3000元/人*年,三等奖2000元/人*年。●学校设立特困大学生补助基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也可在家庭所在地申请生源地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