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民族
公办

大学概况

北方民族大学简介

北方民族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委高校,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大学。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占地面积1624亩。学校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相结合,坚持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点相结合,坚持“政治坚定、公民表率、业务过硬、社会栋梁”的总体要求,服务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是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提质增速。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04年国家民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署共建协议,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经验推广高校,并多次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条件优良,人文环境幽雅,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荣誉称号,被银川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2015年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北方民族大学在内的6所委属高校,学校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学校现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个民族的硕士生、本科生、预科生2万余人在读,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60%,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30多年来,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深谙民族文化传统,熟悉民族风俗民情,在民族地区安心工作,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践行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者,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捍卫者。他们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族和谐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上注重民族地区的需要,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目前,有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10个学科门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工程、动画等71个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史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等3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等9个省部级优势特色专业;法学等4个省部级重点建设专业;自动化等7个省部级“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民族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MPA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材料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技术基础等8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建设了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全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4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英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4人在内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同时,积极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依托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合作办学、合作攻关联合机制,加大校地校企合作步伐,在社会服务中实现大学使命和价值回归。学校在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废渣循环再利用,清真食品研发,清真畜产品养殖,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域外西夏文献整理与研究,贺兰山大麦地岩画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及北方语言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建设了发酵酿造工程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3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积极与国际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先后与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学校等多所国内高校以及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英国格林多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等国(境)外18所高校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和阿拉伯语学院。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援助中亚青年汉语培训班。积极参与中阿合作论坛,参加第三届中阿校长论坛,召开中阿经贸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入“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先后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41项。
  学校实施“双驱动”+“双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以资源共享、兴趣驱动、学科交叉、尊重个性、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实践+校企合作实践”三位一体实践平台,有力促进了“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学校被评为首批“宁夏回族自治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第三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现代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基本属性

创办时间: 1984

电话咨询: 0951-2066335

官网地址: http://www.nwsni.edu.cn/

联系地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昌北街204号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核心的理念,坚持“建设人才绿洲,超越人才绿洲”的发展战略,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建设了一支包括1名双聘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4名二级教授在内的高层次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是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数据统计

男女比例
读研比例
出国比例

    男生比例58%

    女生比例42%

食宿条件

北方民族大学后勤饮食服务中心食堂学生清真餐厅:位于学生宿舍区建筑面积6567平米,同时容纳3000人就餐。一楼为地方风味、快餐,主要经营有:兰州拉面、风味面食、砂锅、烤饼、包子、稀饭、馒头、盒饭、饮料、水果、烧烤等一百多个品种。二楼以炒菜为主。主要经营有:高、中、低档包饭、宴请、聚会(有同时容纳80人的雅座),炒菜分为三角区到三元区的就餐服务,有符合各地风味特点的饭菜,每餐有一百多个品种。三楼以单炒为主。有西北风味炒菜、山东风味炒菜、草原兴发火锅、湖北风味、四川风味麻辣烫、宁夏风味小吃等七家能制作各种具有清真特色的美食佳肴。有功能齐全的卡拉OK音响设备,有大屏幕投影,每日正点播出新闻、节目。有十人餐桌、六人餐桌、四人餐桌,同时接待民族学生歌舞晚会。教工清真餐厅:经营有兰州拉面、兰州面食和各种精美的炒菜,接待包饭、宴请、聚餐。教工汉民餐厅:同时容纳几400百人就餐,经营有各种高、中、低档炒菜。同时接待接待汉族职工、学生的包饭、宴请、聚餐。西北民族清真餐厅:是具有多年经营本地区风味的厨师操作。菜肴有:宁夏手抓羊肉、烧黄河鲤鱼、烩羊杂等。伊香居清真食堂:经营有早点、盒饭、面食、炒菜类。家常菜汉民食堂:主要经营早点、面食、炒菜等。公寓一楼清真餐厅:位于学生公寓区,将方便公寓学生就餐。主要经营:各种早点、炒菜、主食等。学生食堂以学生基本伙食为主,以民族风味特色为辅的多品种、多档次经营模式,价格区间为1-2元/份、2.5-5元/份、5.5-10元/份三个档位,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学生口味。

奖助学金

2017年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资助一、奖学金我校为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立志成才的学生设立了校长特别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等级奖学金、道德模范、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学术科技创新等二十余项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奖励金额100-10000元/人不等,覆盖面将约占全校本预科学生的40%。备注:以上奖学金种类及金额仅供参考,学校会根据国家政策、实际情况及其他相关规定制定奖学金评定办法,奖学金种类及金额以评定办法为准。二、助学金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生活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设有国家助学金、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家助学金、学校困难补助、新疆政府专项助学金等十余项,每学年评选一次,资助金额1000-5000元/人不等,覆盖面将约占全校本预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100%。备注:以上助学金种类及金额仅供参考,学校会根据国家政策、实际情况及其他相关规定制定助学金评定办法,助学金种类及金额以评定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