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11一流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教育部
工科
公办

大学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独立办学,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名师荟萃,桃李芳菲。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地学教育的排头兵,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学府。现有教职工1235人,其中专任教师717名,高级职称教师428名,博士生导师2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
昔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万余名历届学子,在名师荟萃的校园吸吮学养,奉献社会,如今卓为英才,堪称栋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已有29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有的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2003年3月,我校校友温家宝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学校在中外驰名的“北京猿人之家”周口店和避暑胜地北戴河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坚持“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以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面向国土资源及其相关领域,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不断优化学生培养过程和知识结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以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本科培养方案,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本科教学中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年学分制管理,大学本科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贯彻因材施教方针,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优秀学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同时,针对学生的志趣和特长,制定了双学位及辅修专业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按学校相关规定选择修读双学位和辅修专业。学生经转入院(系)和转出院(系)同意,学校审核,可以在前三个学期申请转专业。
学校遍布全国各地的教学实习及产学研基地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的毕业生以其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具有良好素质和优良学风的显著特点,在用人单位享有“动手能力强”的美誉。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他们实践着“今日我以地大为荣,明日地大以我为荣”的豪迈誓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能源学院、人文经管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海洋学院、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数理学院、体育课部、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河北省保定市设立了独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学校拥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工程硕士领域、MBA、MPA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博士后流动站。另外,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5个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初步建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兼顾成人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成为国家高级地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十一五”期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同时,通过地学与非地学的有机结合,结合市场需求,通过“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更加突出现代地学特色,拓宽地学领域,继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基础深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
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朝着校友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基本属性

创办时间: 1952

电话咨询: 010-82322005

官网地址: http://www.cugb.edu.cn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28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6人,银锤奖22人),4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数据统计

男女比例
读研比例
出国比例

    男生比例68%

    女生比例32%

食宿条件

饮食服务中心现有学一食堂、学二食堂、学三食堂、清真食堂、禾园餐厅、风味餐厅、林园餐厅、教工餐厅,就餐面积2.8万平方米,可供全校约2.5万名师生日常用餐,各食堂饭菜档次齐全、品种繁多、价格合理、风味突出、质量上乘、卫生可口。四层是对外营业的饭馆。伙食标准因人而异。

奖助学金

学校非常重视和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秉承“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原则,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理念,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为辅助,以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帮困助学资助体系。学校在学生工作处设立学生资助中心,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一、“绿色通道”学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设立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确实无法交纳费用的,可持由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入学时先办理入学手续,暂缓缴纳学费,入学后学校根据其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采取相关资助措施。二、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属信用贷款。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认真、成绩合格、品德良好、无违法违纪行为学生每生每学年最高申请金额不超过8000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低于8000元的,贷款额度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利率政策执行。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贷款学生本人全额支付。按照办理贷款的地点划分,国家助学贷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合法监护人,向家庭所在地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另一种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三、奖学金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地球化学人才奖学金、希尔威矿业奖学金、曾宪梓奖学金、杨起奖学金、冯景兰奖学金、郝诒纯奖学金、杨遵仪奖学金、翟裕生奖学金、赵鹏大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共计30项奖学金(奖学金依照学校有关评选条例每年评选一次,奖励金额人民币500至10000元不等)。四、助学金助学金是用于资助在校本科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学校还设有宋庆龄基金会中海油助学金、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助学金和北京慈善协会助学金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资助的助学金,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2000元到4000元范围内确定。五、勤工助学勤工助学主要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向所在学院申请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根据劳动量及时间的不同可获得相应报酬,基本标准为10元/小时,以每月30个小时为基本工作时长,发放酬金300元/岗位/月。六、其他资助除上述项目外,对毕业后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3年以上(含3年)应届毕业生,经申请批准可获得相应的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经申请实施学费补偿或贷款补偿;对退役后自愿回校复学的在校学生经申请批准后实行学费资助。此外,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临时困难补助。七、注意事项为了保证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入学报到前准备好由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该材料将同录取通知书一并寄发),以便于入学时办理有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