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
中国地震局
工科
公办

大学概况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始建于1975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坚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院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等。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并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
学院服务防灾减灾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百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汶川地震期间,学院专家向在灾区视察灾情的中央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领导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成就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学院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2.4万元;图书馆馆藏文献类型28万种、80万册,有数据库36个,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建立了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校园网络系统全面覆盖,能够有力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学院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一定研究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500余项,其中全国性奖励11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多项。本科生就业率保持良好,考研率保持较高水平。学院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学院,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在我国防震减灾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院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要求,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倾”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精神,培育树立“仁爱、严谨、俭朴、担当”的优良校风,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把学院建设成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基本属性

创办时间: 1975

电话咨询: 010-61594345

官网地址: http://www.cidp.edu.cn

联系地址: 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学院大街465号 邮编:101601

师资力量

学院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到目前学院拥有一支包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专家和教授在内的,朝气蓬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1%,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38%,具有行业和工程背景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

数据统计

男女比例
读研比例
出国比例

    男生比例59%

    女生比例41%

食宿条件

餐厅情况南校区::思源餐厅:可容纳五百余人同时就餐,内有空调,使用统一消毒餐具,多窗口不同风味,可小炒,品种多,营业时间长,清真餐厅:可容纳两百人同时就餐,内有空调,使用统一消毒餐具,多窗口,清洁卫生,花样繁多。教工餐厅:主要承担教职工、关系单位来访人员、本校研究生用餐。北校区望舒餐厅:共五层,包括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建筑面积12375㎡,涵盖餐饮、动力、洗浴、超市等功能,餐厅每层可同时容纳千人同时用餐,二层为明档风味餐厅。该风味餐厅汇聚了南北各种风味小吃,如山西饼类、欧德隆、麻辣香锅、台州面食、家常小炒等,满足师生不同的就餐需求。每天三顿在校内餐厅用餐,平均20元以内可解决问题,保证吃饱吃好。平均伙食为:女生:400元/月左右。男生:600元/月左右。

奖助学金

一、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奖励标准:每人每年8000元。1%学生总数的可以申请获得奖学金。二、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奖励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2.8%学生总数的可以申请获得奖学金。三、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资助标准:全国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人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分为2-3档。中央高校分档及具体标准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34%学生总数的可以申请获得奖学金。四、校内学生奖学金学院特设院长奖学金,5000元/学年,一等、二等奖学金,金额分别为,2000元/学年,1000元/学年。20%学生总数的可以申请获得奖学金。五、校内学生特殊困难补助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设有特殊困难补助,因突发事件等造成暂时性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给予临时困难补助。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学生和家长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2007年开始,国家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试点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目前,河北、山西、山东、安徽、青海等20多个省份也在积极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向家庭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贷款申请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初审。金融机构负责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借款人每学年申请的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部补贴。七、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的银行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学生到校报到后,可通过学校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