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云南省大理市巍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巍山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 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③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2.阅读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相关知识,完成序号处内容:( ) 

项目德国法国英国美国
国家元首名称国王国王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举世袭制选举
国家元首任期终身制任期制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内阁大臣内阁总理总统
  1. ①总统 ②世袭制 ③世袭制 ④有 ⑤首相
  2. ①国王 ②任期制 ③世袭制 ④无 ⑤内阁
  3. ①总统 ②世袭制 ③任期制 ④有 ⑤首相
  4. ①首相 ②任期制 ③任期制 ④无 ⑤内阁

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 

A.北约建立   B.中苏建交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欧共体成立

4.《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60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3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保护了贵族利益 B.保护了平民利益

C.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给事中(官职名)崔祐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崔祐的意见被皇帝采纳。请你判断崔祐最有可能供职于(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6.(2015年新课标全国2卷文综,35)如果以“两格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火种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8.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经历的是:( )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9.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1. 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来的青花瓷片

C.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摹本

D. 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10.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密切合作 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的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11.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1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是( ) 

A.通过对外掠夺获得发展的资本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C.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 D.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14.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15.(2015年新课标全国1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16.“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的兴起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7.(2015年北京文综,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18.下列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的组织是( )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8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他突出的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经济区域化  B.经济全球化   C.贸易自由化       D.经济多极化

20.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去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1.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 

A.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提高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22.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在历史课上,关于欧洲的浪漫主义,引起了一场争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 

A.甲说:浪漫主义是由卢梭开始,他是浪漫主义之父,我喜欢卢梭

B.乙说:卢梭认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照这个说法,你回到原始森林去好了

C.丙说:你们两个不要吵了,科学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你们都只看到了一面

D.丁说:我也喜欢浪漫主义,但我认为浪漫主义并不排斥现代科技

24.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段寓言要表达( ) 

A.不需要过于拘泥生活的礼仪 B.人的个性需要得到解放

C.宗教信仰是人生重要的支柱 D.自救不必要依靠教会

25.“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 

A.战国时期      B.西汉        C.秦朝     D.唐朝

26.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27.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他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答案都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内容精华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8.(2015年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29.明史记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有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30.(2015年北京文综,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2009年金融危机依然肆虐全球,各国正在积极应对。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美、英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当面临危机时,都有各自的策略,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产生造成严重弊病,所幸它们中的美国和中国都能及时调整,较为成功的缓解了自身的危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2分)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二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2分)


(2)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2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4分)


座位号

巍山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

注意!选择题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

二.材料题

阅卷人: 复分人:

  1. (14分)
    (1)4分
    (2)4分
    (3)4分
    (4)2分

    阅卷人: 复分人:

  2. (14分)
    (1)4分
    (2)2分
    (3)4分
    (4)4分

    阅卷人:复分人:

  3. (12分)

(1)2分

(2)6分

(3)4分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01-05 BCCCA 06-10 CDDCB 11-15 DDCCC

16-20 ABDBC 21-25 DCDDB 26-30 DCABA

31.(14分)

  1.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4分)
  2. 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2分)
    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废除丞相.(2分)
  3. 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2分)

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分)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2分)

32. (共14分)
(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2分)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分)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
(3)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分)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2分)
   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3. (12分)

(1)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同时倡导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思想的统一加强政治的统一,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2分)
(2)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2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4分)
(3)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4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