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70分钟

  1.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自2008年1月1日起,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1.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修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制度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3.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朝廷察举 B.投笔从戎戍边 C.依靠门第做官 D.参加科举考试

5.“(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材料反映了内阁

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

C.大学士拥有决策权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6.在雅典“黄金时代”,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

7.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说:“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这反映了罗马法

A.开启注重证据的先例B.维护贵族利益

C.一定程度上的人性化D.礼法并用原则

8.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其“完美”体现在

A.确立责任内阁制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

C.实行了议会主权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9.有文章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做到了“宁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这反映美国1787年宪法

A.理念落后B.完善了民主制度

C.反对集权D.实现了权力制衡资*源%库

10.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B.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

C.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D.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

11.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这说明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

A.追求民主,崇尚法治B.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尊

C.三权分立,民主共和D.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1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资*源%库

A. 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14.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A.割让辽东、台湾给日本 B.赔偿日军费2亿两白银

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增开四个对外通商口岸

15.“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这个根本颠覆发生在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抗日战争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B.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17.马克思曾指出,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他主要强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是

A.无产阶级力量弱小B.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不充分

C.资产阶级力量强大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18.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此段材料选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四月提纲》

  C.《告俄国公民书》 D.《和平法令》

19. 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为此,中共“二大”时进行了修正,其表现是

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D.决定发动工人运动

21.二战中谁打败了日本?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美国的原子弹,苏联的对日宣战,还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从整体史观来看是

A.美国的原子弹B.苏联的对日宣战

C.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 D.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22.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3.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C.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5.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6.在某个时期美国政治文化中出现了“围堵”、“解放”、“多米诺骨牌”、“威慑”、“遏制”等概念。这些概念出现的时期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一战时期C.二战时期D.冷战时期

27.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首字母连缀起来,创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金砖四国”之名随之流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B.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做出更大的贡献

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D.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

28.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C.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9.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30.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来&源: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二、材料题(40分)

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却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  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请回答:

(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归纳这些矛盾和问题?(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9分)

(3)材料三中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9分)

3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相关知识

项目德国法国英国美国
国家元首名称国王国王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举世袭制选举
国家元首任期终身制任期制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内阁大臣内阁总理总统

A. ①总统 ②世袭制 ③世袭制 ④有 ⑤首相

B. ①国王 ②任期制 ③世袭制 ④无 ⑤内阁

C. ①总统 ②世袭制 ③任期制 ④有 ⑤首相

D. ①首相 ②任期制 ③任期制 ④无 ⑤内阁

(1)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几种类型?序号处正确内容的选项为( )(9分)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9分)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20162017学年第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答案

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ADDAACBD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CBCBCABDA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DACADACBD

二 材料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矛盾和问题:中央的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 ;(4分)

(2)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周实行分封制(3分)

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秦实行郡县制(3分)

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分)

(3)说明的问题:皇权逐渐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最高统治者权力日益膨胀;而宰相从辅佐到被排斥,相权受到限制、分割、削弱,地位下降。(9分)

32、(1)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C (9分)

(2)相同点:都实行代议制(都有议会作为代议制机构)(3分)

不同点:英国:限制王权,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议会权力受皇帝控制,皇帝掌握实权,是权力中心。(6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