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三)历史试卷

云天化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测试(三)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06月01日】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
    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
    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
    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分析了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2.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
    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3.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
    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
    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
    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4. 据统计,1946年有881部美国影片在中国上映,1947年为393部,1949年则下降为142部。这
    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中国国内政局的剧烈动荡
    B.中国本土电影的强势崛起
    C.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
    D.二战后欧洲电影卷土重来
  5.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
    认为不能以1975年宪法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
    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6.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外交,成就显著且经历曲折,两个阶段有明显的联系、又有显
    著的阶段性特点。下列某份报告概括的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其中符合后三十年的是
    A.求同存异、有所作为、维护国家利益
    B.巩固独立、维护主权、反对大国威胁
    C.维护和平、奉行结盟、创造经济环境
    D.睦邻友好、主营亚非、结伴而不结盟
  7.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
    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
    放逐。由此可见
    A.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8.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国

主若欲征税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

而别择贤士。”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C.美国的总统共和制D.徳国的君主立宪制

9.《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吸取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

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

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近代中国企业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A.福州船政局,继昌隆缫丝厂 B.天津机器制造局,发昌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 D.湖北织布局,贻来牟机器磨坊

12.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

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13.1789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婚姻和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

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

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与马尔萨斯“人口论”没有明显区别

C.针对我国当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提出

D.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1.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
    主矣”。这表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C.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2.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余常谓先秦诸子,自孔子至於李斯,三百年学术思想,一言
    以蔽之,为‘平民阶级之觉醒’”。你认为促成这一时期平民阶级之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使贵族阶层日益没落
    B.各国的变法使得平民阶层日益重要
    C.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D.国君为巩固统治打击世袭贵族的势力
  3. 周杰伦歌曲《上海1943》:“消失的旧时光1943,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
    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选项中,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青年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并常观看胡蝶、阮玲玉主演的国产影片
    C.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4. 英国首相迪士累利(1804﹣1881)曾说:“当茅屋不舒服的时候,宫殿也是不会安全的”。基
    于这种认识,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A.解放生产力B.加快殖民扩张步伐
    C.加速城市化D.改善工人生活条件
  5. 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

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19.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

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

B.英国订单大清政府鼓励商人与其贸易

C.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贸易优势

D.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遭受英国排挤

  1.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
    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2.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涌现很多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吃菠菜的大力水手“波比”,诙谐有趣的“猫

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由

此可知

A.美国大力追求艺术发展B.心灵慰藉是缓解危机的手段

C.美国人民日常生活祥和D.新政已使美国重现繁荣景象

  1. 下表是根据罗斯托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有关数据绘制的,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分布简表
    地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国美国苏联亚非拉地区
    占世界工业生产比例100%76%32%19%5%
    地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国美国苏联亚非拉地区
    占世界工业生产比例100%76%32%19%5%
    A.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在于其未发展工业
    B.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工业经济发展优势
    C.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未显示成效
    D.资本主义工业国丧失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
  2. 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来&源:
    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
    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
    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
    C.“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
    D.“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
  3. 有人认为: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

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英国是一个原

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的是

A.经济上: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B.政治上:有限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C.思想上: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D.科技上:牛顿经典力学﹣﹣﹣工业革命

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慈善的概念实际上等同于社会保障。孔子认为只有调均才能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思想被汉代的董仲舒作了更为直白的阐述,认为要使社会易治就必须“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董仲舒还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使得历代统治者把天灾看成是上天对自己的警示。在统治者看来,灾害的发生在极大的程度上来源于自身,因此自己有责任解除臣民的生存危机。

古代社会保障机构主要有官办、民办、宗教开办、宗族内部救助、商人互助等种类。在频繁的自然灾害风险中,我国更加重视灾后的救助。对于弱势群体,官府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机构总是将对他们的保障当作自己的责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与措施,其内容主要基于国家减灾和储备的防御性保障、老年保障、临灾生活保障、弱势群体或不幸人群保障。为了使有关社会保障的诏令或制度落实到实处,中央政权往往建立对各级官员的考核监督体制,并对保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予以防范。

——摘编自王君南《基于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纲》

材料二中·华.资*源%库

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它的主题和基调是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19世纪70年代后,许多人开始将贫困问题视为影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障碍。在贫困问题上,国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861年到1891年,英国每年增加的1000张病床中,有3/4是在济贫院医院。政府还建设一批条件较好的济贫院,采取一定措施改善济贫院的物质与精神娱乐。1891年后,开始为老年贫民购买书籍报纸,为儿童购买玩具。从1875﹣1888年14年间总共完成了16项贫民窟的改造工作。在贫民的教育方面,政府也加大干预力度,英国政府于1880年开始推行《强制教育法》,将初等教育视为民众必须遵守的国家义务。1891年,初级教育做到了完全免费。

——摘编自郭家宏《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和主要特点。(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济贫政策的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启示。(11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来&源:
    ——《历史教学》2012.2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格,到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
    中国封建社会在司法工作上表现为重刑轻民.一般民事纠纷被称为“户婚细事”,往往只由族长和乡、里进行调处解决。但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工管理。这种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l)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表现。(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8分)

云天化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阶段测试(三)

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DBDABDCADACB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DBCCDADABBDC

1.D【解析】 “烽火戏诸侯”只是王室衰微的表象,不能作为西周灭亡的原因。李峰的观点,尽管他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等史料方式,但只是从他的角度或主观想法,并由自己选择史料考证的结果,至多是一家之言,不能说真实可靠。C项与材料不符,至少李峰不能说是主臆断,他“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由于所站立场、思考角度、思维方法、拥有史料等方面的差异,会得出不同的认识或结论,所以司马迁和李峰的观点均为一家之言,是否符合历史史实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故D符合。

2.B【解析】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

3.D【解析】A.材料中说英国人认为战争是正义的,但中国人不认为,中国人认为是清剿鸦片的战争,说明中国人认为是不正义的。B.中国禁烟只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C.战争的性质应是客观的,不是由国家立场来决定的。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进行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材料中双方都没有提到。

4.A【解析】材料中时间是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美国在华的影响日益缩小,因此美蒋集团失败的过程,正是中国内政局势动荡的过程。故A项符合;BC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5.B【解析】由于“左”倾,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均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原则、内容大相径庭,从另一侧面说明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故B项正确。

6.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特点是睦邻友好、主营亚非、结伴而不结盟,故D项正确。

7.C【解析】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表明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原始直接民主方法,由于公民的道德休养的差异,在投票中出现以多数票而不是以公正正义或真理来判断,体现它的弊端。

8.A【解析】联系所学,可知是英国的议会制度,故A符合。

9.D【解析】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871年,《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故排除④。

10.A【解析】由材料中好莱坞电影主题从1943年至1948年的变化,可知美苏两国关系由二战中的盟友发展到二战后的敌人。1948年后,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宣传苏联威胁论,与之相关的政治背景有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1949年成立的北约组织,这些本质上都是美国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所以①②正确。

11.C【解析】C项中的两个企业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性质相同,故C正确。

12.B【解析】B项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与题干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改革的标志”相符。

13.D【解析】一五计划后,我国形成计划经济,马寅初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从积累与消费等诸多矛盾的框架,分析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关系,指出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例不协调,提出经济发展有计划、人口发展也要有计划,所以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14.B【解析】A土地兼并与商品经济无关,C、D土地兼并可能破坏小农经济,小农破产,从而使农民生活困苦。但材料侧重的是对土地兼并者态度的转变。宋朝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得到政府的默许,民间观念也逐渐认可。

15.C【解析】平民觉醒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原因,而该时期的经济原因主要是通过变法,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形成,使得平明阶级开始觉醒,故正确。

16.C【解析】依据题干“1943”,ABD三项在1943年均可能出现,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电视在中国试播是在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7.D【解析】A、B、C、材料的论述中宫殿指的是英国政府,茅屋指的是工人,材料体现了政府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想法,与生产力、殖民扩张以及城市化信息无关,故排除;D、材料体现了英国政府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思路,故正确。 

18.A【解析】英国所呈现的仍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美国和德国则是引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项正确。

19.D【解析】材料未涉及收复台湾,故A错误;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贸易优势,故C错误;荷兰是17世纪的霸主,随着英国的崛起,开始与荷兰、法国争夺殖民地,荷兰战败,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故D正确。 

20.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两国刚刚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对探险活动大力支持,这是造就新航路探险由西葡两国领导完成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

21.B【解析】材料中指大危机时期出现了许多电影,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说明利用电影文化来对人们进行心灵安慰,故B正确。AC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

22.B【解析】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是殖民主义的侵略,故A项错误;由表格材料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国所占比例高达76%,而美国占32%,说明罗斯福新政效果明显,故B项正确;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时期取得明显效果,使苏联成为一个工业国,故C项错误;由表格材料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国所占比例高达76%,说明资本主义工业国并未丧失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故D项错误。

23.D【解析】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题干报道发表的时间应是197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卡特,A、B错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是“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并非“商业上的原因”,C项错误;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美国商界希望改善中美关系,借助中国市场解决美国的经济“滞涨”问题,D项正确。 

24.C【解析】根据题目“原生自发型”的含义,不难概括出其认为现代化的进程是由于国家的内部动力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根据所学,就英国而言,经济上、政治上、科技上均有其内生力量,ABD表述正确。C项中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早期国家的经济政策,而国家干预经济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并非英国自发,C项错误。

25.(25分)

【解析】(1)第一小问的基础,依据材料一“孔子认为只有调均才能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思想被汉代的董仲舒作了更为直白的阐述”可以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仁义、民本思想);依据材料一“董仲舒还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使得历代统治者把天灾看成是上天对自己的警示”可以得出天人感应观念;依据材料一“在统治者看来,灾害的发生在极大的程度上来源于自身,因此自己有责任解除臣民的生存危机”可以得出政府的责任意识。

第二小问的特点,根据第一小问可以得出思想基础的多样性;依据材料一“古代社会保障机构主要有官办、民办、宗教开办、宗族内部救助、商人互助等种类”可以得出举办主体的多元化;依据材料一“官府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机构总是将对他们的保障当作自己的责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与措施,其内容主要基于国家减灾和储备的防御性保障、老年保障、临灾生活保障、弱势群体或不幸人群保障”可以得出保障项目的全面性;重视灾后救助和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依据材料一“中央政权往往建立对各级官员的考核监督体制,并对保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予以防范”可以得出强调监督管理。

(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二“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它的主题和基调是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可以得出19世纪前期认为贫困是道德问题,强调惩治贫民;依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后,许多人开始将贫困问题视为影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障碍”可以得出70年代以后,将贫困视为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二“英国每年增加的1000张病床中,有3/4是在济贫院医院.政府还建设一批条件较好的济贫院,采取一定措施改善济贫院的物质与精神娱乐。1891年后,开始为老年贫民购买书籍报纸,为儿童购买玩具。从1875﹣1888年14年间总共完成了16项贫民窟的改造工作”可以得出政府注重对贫民物质、医疗和精神方面的救助;依据材料二“在贫民的教育方面,政府也加大干预力度,英国政府于1880年开始推行《强制教育法》,将初等教育视为民众必须遵守的国家义务。1891年,初级教育做到了完全免费”可以得出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解决贫困问题。

第二小问的启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应发挥政府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手段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答案】

(1)思想基础:儒家思想的影响(仁义、民本思想);天人感应观念;政府的责任意识。(6分)

特点:思想基础的多样性;举办主体的多元化;保障项目的全面性;强调监督管理;重视灾后救助和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任答四点8分)

(2)变化:19世纪前期认为贫困是道德问题,强调惩治贫民;70年代以后,将贫困视为社会问题;政府注重对贫民物质、医疗和精神方面的救助;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解决贫困问题。(8分)

启示:发挥政府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手段解决社会保障问题。(3分)

26.(12分)

【解析】本题是阐述见解题,题干要求评析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首先解读材料提取观点,通过材料可以得出两种观点,一是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二是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然后对观点发表态度,如同意材料的观点,再对观点进行论证。如观点一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态度是论证时可从黑奴贸易、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等方面进行说明;观点二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论证时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即可。

【答案】

观点一: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

态度:我同意“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

论证:①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②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③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④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与原料产地。

总之,西方的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西方,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的积累,所以我同意“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

观点二: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态度:我同意“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

论证:政治: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经济: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荷兰、英国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促进海外贸易发展;科技: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

总之,西方由于自身的内部发展,为掠夺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同意“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

27.(15分)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概括能力。根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格……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可以分别进行提取概括出“明确了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 审和判权力分离”“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

(2)第一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即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从政治、司法等角度进行回答,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

【答案】

  1. 发展:明确了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审和判权力分离;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
    判分离。(7分)
    (2)原因: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影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4分)
已有0人点赞